老人染新冠,基础病用药不能停
昨晚,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新冠防疫大咖说”系列直播第四场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查琼芳针对老年人防护给出了一些建议。
老年人群是新冠易感的高危人群,他们感染后临床症状可能“非典型性”,且具有一定隐匿性。查琼芳表示,家属要特别仔细观察老人情况。“很多8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于外界刺激、炎症刺激不那么敏感。有的老人可能体温就38℃左右,甚至不发烧,有时不一定是好事。实际上这只是因为机体反映不出,还是需要特别关注。”查琼芳说,高血压患者在同样情况下出现血压下降;或者在同样饮食情况下出现明显的血糖增高;此外,老人的精神状态明显有改变,睡眠的状态会跟原来不太一样。出现上述情况,就要特别小心。
感染新冠,原来基础病的药不能停,原来怎么用药现在还怎么用药。因为,新冠感染会发展成重症,基础病也会加重。
对于新冠的治疗,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如有鼻塞流鼻涕、咳嗽咳痰、喉咙痛,可用相应药物;合并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发烧可以用些退烧药。查琼芳建议,老年人还要避免重复用药、过度用药。比如退烧药中有的复方制剂,如复方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快克都是复方药剂,对乙酰氨基酚对退烧作用不错,但是有的药物里面含有麻黄碱或者是伪麻黄碱,它可以收缩鼻孔的血管减轻鼻塞流鼻涕,但是对于高血压或者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收缩血管以后血压可能会增高。 本报记者 左妍 郜阳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火肆虐下,好莱坞传奇标志牌着火了?网络疯传的假图假视频,竟是AI生成
- 各地少先队“六一”期间开展“红领巾爱祖国”主题实践活动
- 彩礼“量力而行” 赣南小城吹起婚嫁新风
- 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5%、31.9%
- 焦点访谈丨“半年报”: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 西大主持发掘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北京强化商业秘密保护 市场监管部门向企业送十项服务
- 一游客在罗马斗兽场刻字 或面临牢狱之灾和巨额罚款
- 哈萨克斯坦举办“塔吉克斯坦文化日”系列活动
- 江山如画|江山画中游, 看表里山河“晋”是华章
- 国家发改委启动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申报工作
- 茶界专家“中国红茶之都”共话“三茶统筹”促乡村振兴
- 近视产品琳琅满目 如何面对儿童近视防控困境?
- 网传“和田市发生火灾导致2人死亡”?假的,是谣言!
- 新疆铁路与31家战略客户签约协议运量超2亿吨
- 2024年全国科普日:“千馆万场”科普“大餐”接续登场
- 强降雨袭击湘东南地区 局地道路阻断民房损毁
- 2023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未来科学节”主题科普活动举行主场活动
- 税费优惠政策助力经济回升向好(锐财经)
- 古都将添新地标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预计明年底开放
- 热门推荐
-
- 2022年美国机场安检截获6542支枪,又创新高!
- 拉夫罗夫: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搞殖民主义
- “《哥德巴赫猜想》之后——科幻科普作家活动周”在京开幕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江西抚州科技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 东航在白云机场开通国内转国际“联程值机、行李直挂”业务
- 四部门: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 代人转账竟是诈骗一环!警惕电诈套路新花样
- 马来西亚禁收发带网络链接手机短信以遏制诈骗
- 中国财政部下达2023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逾107亿元
- 人民币汇率触及“6”字头 多重利好之下升值趋势明确
- 图说|”暑期游”预定火爆,文旅市场消费正升温
- 腊月里来美食多 灌香肠、腌咸肉有何讲究?
- 178件(套)南方各民族银饰亮相太原博物馆
- 被疯抢的“减肥神药”:假处方泛滥,黄牛高价兜售
- 聚焦农业绿色发展 中外专家共话农业创新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 种植面积逾14万亩!“阿拉尔核桃”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托起幸福“夕阳红” 浙江金华探索社区助餐长效运营新模式
- 柬埔寨发放疫情纾困金逾10亿美元 70余万户家庭受益
- 兰州高新区实施“干部包抓” 为37个在建项目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