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半年报”: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2023年中国经济已经走过了“上半程”,和去年同期经历的风风雨雨相比,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取得了怎样的成绩?17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等一些重要的经济数据。中国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如何?有哪些亮点?还有哪些潜力需要更好地挖掘?
7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同比增长5.5%。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4.5%,二季度同比增长6.3%。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今年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运行整体上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主要指标都有所改善。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长5.5%,比去年全年3%的增速明显加快。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2%,这个水平已经接近疫情前城镇调查失业率水平,居民收入也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发展质量明显提升,表现在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新动能成长稳步扩大。
5.5%是前期积压的各类需求得以释放,各项政策措施发力显效,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恢复性增长的过程中,今年上半年,消费和服务业增速大幅反弹,成为一大亮点。
以端午假期为例,这个小长假,旅游市场和很多城市的天气一样火热。上海某海洋公园端午假期的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包粽子、点朱砂、画团扇等民俗体验项目格外受欢迎。
去黑龙江漠河来一场极光之旅、在浙江台州品十里长街宴、到湖北神农架避暑纳凉……今年端午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成为近年来的“最火”端午。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同比增长63.9%,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95.9%。
不仅仅是旅游市场,今年上半年,餐饮业加速回暖,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快递业务量超过600亿件,比2019年达到这一数量提前了5个多月。无论是新鲜的荔枝、大樱桃,还是需要冷藏的冰淇淋,通过新技术、新设备和越织越密的快递网,都能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助力消费恢复。
为了更好地激发消费潜力,给消费者更加丰富、新鲜的体验,今年以来,各地不断推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北京一个由老旧商业中心改造而成的休闲空间,如今这里销售的九成都是国潮品牌,还引入了滑板公园和空中光影篮球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从中央到地方打出了促消费一揽子“组合拳”,从供给、需求双侧改善消费环境,增加消费优质供给。像节能车的购车指标扩大释放、绿色产品推广、绿色标识统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带动绿色消费品、节能环保低碳产品的消费较大规模扩大,都对扩大消费产生了直接的拉动作用。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
付凌晖:今年消费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明显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7.2%,是三大需求当中拉动最大的力量。从结构上来看,主要表现几个特点:一是服务消费增速较快,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这些消费都保持较快增长;第二个方面,商品消费也在继续扩大,像体育文化用品、金银珠宝升级类商品销售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表现出消费升级的态势在持续;第三个方面,消费的新动能在持续扩大,表现在绿色产品、智能型产品的销售增长较快。
不过,当前消费恢复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不平衡的现象,比如家电等大宗消费的恢复仍然滞后于聚集型、接触型消费。
付凌晖:前些年受疫情影响,居民收入受到了一定影响,相应的影响居民在大宗商品上的一些消费。下阶段促进扩大消费重点还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第二要完善消费环境,第三要积极培育壮大新消费。比如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扩大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营造很好的条件。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服务业增长明显加快,成为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1%。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增速回升明显,现代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增长,服务业发展的新动能也不断增强。
付凌晖: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10%,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带动增强,旅游、会展等商务服务增长也在加快,新动能特别是以科技服务为代表的新动能在加快成长。
在工业生产中,装备制造业的表现格外亮眼。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百分点。
郭丽岩:在这其中汽车、铁路、船舶、通用机械等板块,对工业增加值的带动力比较明显。这一类装备制造业的特征是产业链比较长、上下游带动和辐射能力较强,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制造业产业体系比较完备,系统配套能力比较强。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主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系统集成能力不断增强,都有助于整个装备制造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持续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产品产量也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54.5%、35.0%、34.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5%,为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生产的持续恢复为企业盈利改善奠定了基础。今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8%,但降幅持续收窄。
郭丽岩:当前工业企业利润改善得益于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新赛道上新动能动力不断增强所带来的运行成果。我们也要客观辩证看待当前工业企业利润的情况,当前有一些外向型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面临着成本压力,面临着外部环境仍然复杂的影响。接下来,我们还是要在稳定整个制造业生产,无论是高端动能的激发,还是中低端相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纾困帮扶方面更多着力,从而稳步推动工业企业利润的改善。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整体偏弱。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我国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推动外贸稳住规模、优化结构。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1%,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创下新高。
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今年以来,特斯拉、宝洁、西门子等众多跨国企业高层纷纷访华,考察市场、增资扩产,发出了看好中国经济、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明确信息。
今年前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48.1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532家,同比增长38.3%。在全球经济增长遇冷的背景下,外资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郭丽岩: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有更多新的项目落地,有更多高附加值的环节落到中国市场,包括一些智能化的、数字化的新兴产品正在接洽,在中国相关区域进行量产和落地。这一系列都说明外资当前更看好中国市场潜力的加速释放,也与我们国家产业体系相对完备、配套能力比较强、近年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的势头密切相关。
整体上看,今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但恢复基础尚不稳固。面对总需求不足、经济恢复不平衡、内生动力有待增强等问题,下半年仍然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组合拳”。不久前,多部门曾密集发声,从扩大投资、恢复和扩大消费、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等方面,勾画出下一步稳经济的政策重点。
郭丽岩:展望今年全年,我认为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关键还是要把扩大内需,尤其是促进消费恢复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使宏中微观一揽子调控政策能够形成“组合拳”,发挥最大的政策效力。与此同时,对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些在准入准营环节的隐性壁垒要加大清理力度,从而进一步释放经营主体微观动能和活力。
付凌晖:下阶段推动经济持续向好,首先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内生动能增强。第二要加快创新步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逐步回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成绩。最后推动经济发展还要注重保民生,特别是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形成经济良性循环,只有这样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从过去的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收官,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明显,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短期内,要实现从恢复性增长向扩张性增长的转变,还面临诸多风险挑战,需要我们更好地发挥政策合力,找准痛点,疏通堵点,同时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丨屠志娟 高琦
摄像丨付鹏
剪辑丨赵云龙 佟永杰
(央视新闻客户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财政部成功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
- 首位转基因猪心移植患者心衰原因公布
- 丝路古道辟“钢铁驼队+空中丝路”新线“重唤”贸易盛景
- 山西一女生遭多名学生掌掴后续:违法行为人及校方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罚处理
- 江西九江畅通普通国省道公路网:串美丽风景 促乡村振兴
- 河南安阳麴庆墓278件文物首展
- 美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2.25亿美元军事援助
- 官方通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实际建成产能超许可生产规模近4倍
- 北京警方通报人大学生信息泄露: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 呈现精神之力 电影《父亲在远方》研讨会举办
- 纽约警局要求所有警察着制服待命 以防特朗普或被起诉引发骚乱
- 第三届中国·浙产名药暨药食同源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在浙江武义举行
- 朝鲜谴责美国核潜艇驶入韩国釜山港
- 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再创新高
-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一江清水北送,江都水利枢纽焕发“智慧之光”
- 多国代表点赞服贸会:中国提供绝佳交流平台,希望大家多亲身感受 | 世界观
- 孟菲斯动物园为“丫丫”办告别派对 网友:祝一路平安
- 台风“银杏”将进入南海东北部 粤海面风力将增大
- 儿童话剧《我和我的队歌》上演 再现厦门“英雄小八路”事迹
- 沈阳开通至芝加哥跨境电商全货机新航线
- 热门推荐
-
- 巴基斯坦专家:“全球南方”应当更加开放 携手共进丨世界观
- 层叠的北京!八百年古都有哪些“隐藏版”故事?
- 中国工信部部长:支持国内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 1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代表赴吉林寻合作
- “Z世代”画像中国|香格里拉以一道彩虹,迎接他们的到来……
- 国庆假期首日高原铁路客流量破纪录
- 瑞银首席执行官表示将对瑞士信贷进行全面调查
- 福建宁德鰤鱼苗“游”向日本
- 中国A股中药板块周二逆势走强
- 外媒:英国四天工作制试点结果令多数企业满意
- 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将在京上演
- 截至1月底,浙江新能源装机超4000万千瓦
- 冒着高温卖冰粉,我们山顶见
- 杭州逐鹿微短剧赛道 发力“精品化”分羹市场
- 问界M7交通事故致3人遇难 车企回应疑问
- 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首次在京演出 艺术再现历史性壮举
- 南非全国大选拉开帷幕
- (新春走基层)甘肃乡村年味食品“吃香”海外
- “枫桥经验”如何绘就浙江消防新“枫”景?
- 安徽桐城礼让风 六尺巷中见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