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濯童山披绿装满眼青翠醉人心
濯濯童山披绿装满眼青翠醉人心
黄河风情线小景观
到处可见小游园
绿树湖水相映
城区绿化篇
“这两年的兰州不像处在干旱地区的城市,更似一个山青水秀的小江南。”兰州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带,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理条件特殊,土壤贫瘠,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十分不利于植被的生长。但随着多年来播绿计划的有力推进,兰州在城市绿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昔日的濯濯童山也已经变为丰草长林。
看青山绿水 幸福感都提升不少
“远山含黛,近水如烟,如此气质的兰州才招人喜欢。”9月1日,兰州细雨朦胧,绿意盎然的南北两山和水带镶嵌的黄河风情线让兰州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水墨画,在兰州生活多年的网友“越鸟巢南枝”在朋友圈发出如此感叹。
不仅在兰州的外地人感受到了兰州的生态和气候变化,老兰州人更是十分清楚今昔的差别。“生态环境好了,幸福感都提升了不少。”家住安宁区万里厂的何大林一家几辈人一直生活在兰州。从伏龙坪到龚家湾再到安宁,从原先满眼黄土到如今的出门见绿,何大林对现在的居住环境越来越满意。“每天晚饭后到兰州植物园遛一圈,满眼的花花草草,心情畅快得不得了。”何大林说,居住在万里厂十几年,他亲眼见证了兰州植物园和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如同是自家的后花园,周围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好了。”
因为拆迁改造,何大林70多岁的父母几年前住进了安宁沙井驿的新安置房,当初还担心离市区远配套环境差,没想到正式搬进去的时候才发现,周围环境早已有了巨大变化。“出门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人少环境好,黄河风情线就是我们最大的后花园。”何大林的父亲何老先生对现在的居住环境十分满意,北滨河路春天的樱花大道、玉兰大道、海棠景观已经成了兰州闻名遐迩的赏花景点,盛夏时节的黄河风情线更是柳丝绦绦、凉风吹爽,就连萧瑟的秋冬时节,风情线也是绿意盎然。何老先生说,在兰州生活了一辈子,亲眼见证了兰州从黄土坡一步一步发展到了现在的“小江南”,“居住环境改善了,住在这里,感觉好幸福。”
升级“绿”模式 兰州步入“国家园林城市”
兰州园林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行胜志称,他198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绿化科工作。当时兰州市的传统树种是刺槐、杨树等,绿化也是采用传统的模式,基本形式上都相对单一,小游园也开始刚起步。“记得是1986年,我市第一个小游园——深沟桥小游园才开始设计。此后,兰州的绿化开始与南方一些城市的绿化风格相接轨。到1992年的时候,滨河西路模样初显,滨河绿化带增至16公里长。到2000年的时候,开始建设40公里黄河风情线,直至现在,风情线规模长度已达百里,已经成为兰州的名片。”
行胜志说,经过40年的发展,有几个指标可以看出兰州绿化的改善,一是兰州种植树种的增多,已经由原来的刺槐、柳树等树种增加到樱树、银杏树、玉兰树、红枫、紫薇、北美海棠、西府海棠等几十种名贵树种;二是人均公共绿地已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不足3平方米增至现在的11平方米。
2002年至2008年,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建设,按照“两山建园、两线景观、公园提升”的思路,实施了城市近郊山地公园建设,并强化城市住宅小区、公共设施单位的绿化美化,园林绿地大幅增加,城市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据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至2012年是兰州市生态环境快速发展的阶段,通过构建山、河、路为主的城市绿地生态体系,形成了以南北两山为屏障、以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以黄河风情线为主线、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游园广场为景点的城市绿化新格局。“从2013年开始,兰州的生态环境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先后改造提升了五泉山、白塔山、金城、雁滩等4个重点公园,建成了马拉松公园、滩尖子湿地公园、廉政文化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启动了雁滩中心公园、彭家坪中央生态公园、城区绿化全覆盖、兰山花海景观等项目,特别是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建成了一批绿量丰富、景观优美、便民实用的小游园、小广场和小绿地,同时,大力推进单位庭院、居住小区、公共设施单位绿化建设,为市民打造了分布广泛、便捷可达、功能齐全的休闲场所。”
据介绍,2017年,全市新增、改造园林绿地201公顷,拓建、改造小游园45处,并成功获选“国家园林城市”。目前,建成区范围内拥有各类公园绿地148处、综合性公园15个,主城四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达到8.48平方米,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0.062,公园免费开放率达95%。全市主次干道基本形成林荫路系统,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2%,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达到84.25%,林荫路推广率达到73.07%。
“三北”防护林 打造城市生态屏障
兰州地处蒙古、青藏、黄土高原交汇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兰州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对黄河中上游和整个国家生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域内降雨偏少,蒸发量较大,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在这片“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的黄土高原上,兰州的林业人自1978年开始就积极推动、实施着“三北”防护林工程,推行荒山造林和天然林保护。
今年5月25日,记者跟随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工作人员去榆中县郝家营山采访,到达地点后,只见当地数十名工作人员在光秃秃的山头上,头顶骄阳,挖土栽树。“我们这儿的树是今年4月份开始种的,目前已种了6万多株了。”榆中县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指挥李学荣告诉记者,年前,一位专家曾来过这里,看到当地的环境后直言“这儿没法种,成活率最多40%。”但李学荣在基层从事林业工作已30多年,他有着自己的技巧。“这地方缺水,我就先在荒山上挖好坑,等到一场透雨过后,再将事先选择好的抗旱性较强的侧柏种上,如今,这些新苗生长旺盛。那位专家后来又来考察,说成活率应该在90%以上。”对于自己的“业绩”,李学荣很是自豪。
在没有树的地方植树造林,在原有的天然林地区护林。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兰州市最大的国有天然林区,也是兰州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种峰林是保护区竹林沟保护站的一名普通护林员。从1997年到2018年,老种已经在这片林区守护了整整二十多年。种峰林曾经开玩笑地说,既然我叫“峰林”,那可能这辈子也离不开这座山、这片林了。种峰林每天清晨从保护站出发,拿着干粮,骑上摩托车,边走边巡视,边走边宣传,保证管护区的森林资源不会被破坏,有时巡护连续要走七八个小时,沿线没有人烟,渴了喝点雪水或者泉水,饿了吃点干粮。“只要有时间,我会每家每户去做宣传,耐心的给农牧民讲防火形势、防火知识,向他们宣传森林保护和防火的重要性。”种峰林说,护好这片林区,就是护好兰州的生态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是改善兰州市林业生态环境的主要依托,为了抓好工程建设,让兰州的濯濯童山披上绿装,兰州的林业人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相继完成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目前五期正在建设中。从第一期开始到目前为止,全市“三北”工程共造林138879.98公倾,投入资金总额2.65亿元,保存林地97215.98公倾。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曾经,著名作家李敬泽在黄河的一座小岛上望着干枯的北山曾发愣叹息,“要是南北山上都是原始森林,一条大河穿流而过,那样的话,兰州就是一座花园般的仙境城市了。”我想,如果李敬泽再来兰州,一定会感叹兰州离他心目中的花园城市已经不远了吧!兰州晚报记者谭安丽/文马军/图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量购买黄金成电诈“洗钱”新形式
- 湖南祁阳治“荒”有方 因地制宜打造立体农业
- 境外消费者“6·18”扫货忙 广西友谊关口岸迎跨境电商出口高峰
- “专业电竞 悦享操控”iQOO 11S正式发布 售价3799元起
- 欧盟成2024年乌克兰最大财政援助方
- 耶路撒冷发生驾车撞人事件致5人受伤 肇事者被平民射杀
- 赛过西式薯片 日拼十万袋的中式“农科院土豆片”走出云贵川
- 长江经济带多个“板块”将联动 促高层次人力资源要素畅通流动
- 新疆开行首趟中亚国际联运商品车图定班列
- 专家学者呼吁: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价值挖掘
- 穆利诺赢得巴拿马总统选举
-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希望欧洲企业继续走在对华合作前沿
- 韩公调处再次要求代总统指挥总统警卫处配合逮捕尹锡悦
- 江苏警方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每一起都传得“有鼻子有眼”
- 税费支持政策助力广东汽车产业加速领跑
- 中国援柬体育技术援助项目政府间移交仪式在金边举行
- 算力建设改变“小、散”局面 打开AI应用新范式
- 外媒:以色列开始向加沙地道灌注海水
- 遇见福建:“国风+美景”催热宁德“双节”文旅市场
- 山西运城研学之旅:五条精品线路沉浸式体验华夏文明
- 热门推荐
-
- 智利中部发生6.3级地震
- 中国今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达汽车总销量30.4%
- 逛灯会赏非遗
- 日本国土交通省:羽田机场飞机相撞事故中的日航客机是正常着陆
- 国产C919飞机订单爆发,大规模商用还有多远
- 河北景县“王家笙”:百年老手艺“笙”声不息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雪蓝色预警 华北地区将迎来明显降雪天气
- 卫星“出厂即发射” 海南卫星超级工厂封顶在即
- 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日方涉靖国神社消极动向答记者问
- 广东茂名第三届冼夫人文化周开启
- 特朗普将在出庭应诉后发表讲话 拜登计划保持沉默
- 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广州)文旅季启动
- 中新健康丨上海医学专家新发现揭示导致甲状腺发育异常的机制
- 图云观 | 文物修复师,守护沉睡的历史碎片
-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开放应该双向互惠,不是某个国家的“独角戏”
- 画家张鹰油画作品展 再现西藏过去50年
- “中非阿视听之夜”活动在北京举行
- 2023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强国论坛将在济宁举办
- 戴德梁行料大湾区楼市2024年逐步回暖
- 普京:俄罗斯拒绝集团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