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舞蹈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语言
舞蹈家杨丽萍相信,大自然能启迪艺术家的心智。
“我来自云南,云南是一个歌舞的海洋。我在乡村从小就跟着父辈耕作,我一直在用自然的眼光去观察大自然,观察天地,观察人,观察所有的动物。其实这些跟我们人类、人性是共通的。”而跳舞这件事,会让杨丽萍感觉灵魂从身体里飘荡开来,灵魂能得到“最清澈的爱抚”。
因为用舞蹈塑造出唯美的孔雀形象,杨丽萍一举成名。《雀之灵》《孔雀》《月光》《云南映象》……数十年来,这些美轮美奂的舞蹈作品构成大众对杨丽萍的基本印象。她始终步履勤勉,不愿止步于舞者,而是希望把云南之美、把传统文化的底蕴融入创作中。
与此同时,近来舆论场围绕杨丽萍的讨论也未曾停歇。对她执导的舞蹈作品中表演者造型的质疑,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争议之声,甚至演变为对她个人生活和形象的攻击。
日前,杨丽萍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面对争议,杨丽萍表现得很平静。“这很难,毕竟很多人没有看到事情的真相,没有启动自己的智慧,只是人云亦云,被表象影响判断。从古到今都有以讹传讹的情况。”
她笃定地说:“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要有更高的境界。我们来到这个社会上,就是要面临所有的困难,拥有抵御伤害的能力。”
杨丽萍坦言,长久以来她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天赋。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你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走。所以我特别珍惜自己的天赋,上天给你能量天赋,你启动了它,你要在这个世界上分享这个东西,这是你力所能及的事。”
于杨丽萍而言,人生开启跳舞这一选项是无比质朴的。
“我们小的时候为什么要跳舞?就是为了表达感谢,感谢太阳给我们光明,给我们温暖,所以我们要舞蹈、要唱歌;我们丰收了,要表现喜悦的心情,所以要跳舞。”
杨丽萍提到,父辈创造了很多肢体语言,都来源于自然。比如人们看风吹落叶,慢慢飘落,于是创造了一种拍手的节拍;跳孔雀舞也是,因为孔雀很神圣,美得极致,所以谁若能跳好孔雀舞,谁就是最有福气之人。
杨丽萍从小没有进过舞蹈学校,但是她能在大自然的学校里学习,比如经常去观察蝴蝶是怎么破茧而出的。世间万物都会被融入舞蹈里。
20世纪80年代,从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一路走到中央民族歌舞团,杨丽萍在看到很多国际舞蹈和舞者后,“再转过来看我们自己的民族舞,尤其珍贵”。“我们的舞蹈有自己的属性和符号,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现在消失了,我一直在想怎么把它体现出来?这是几十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做的事”。
她希望把民族舞、把代表一方水土的文化艺术作品,带给全世界。“我的舞蹈不是芭蕾,不是别的舞蹈种类,是我们自己。”
曾经在长达1年多走村串寨采风的日子里,杨丽萍一面陶醉于歌舞的海洋里,一面又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因为许多民间歌舞文化濒临消失。《云南映象》就是她努力用舞台记录珍贵民间歌舞的心血。
杨丽萍提到,《云南映象》的舞蹈表演者都是来自乡村、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农民。在她的眼中,这些朴实憨厚的、为了爱为了生命而起舞的人,最能表现这台原生态歌舞的精神。“我没有编什么,我的工作只是怎么选择他们身上的东西,再把宝石上的灰尘擦干净,让它重放异彩。”
“我们的族人一起走上舞台,把乡村田埂的舞台背景搬到了大城市的剧场里,我们将自然里的太阳,在舞台上让它‘升’起来,让舞蹈者在太阳里跳舞,地上也会长出鲜花来,这些东西都特别美好。”
这样的表演,希望让观众明白什么呢?杨丽萍说,答案也许是:大山般的厚重、红土的热烈、太阳的光辉、月亮的透明、苦竹般的甘苦……以及对理想的执着。
在杨丽萍的作品《十面埋伏》中,从观众进场之际,有一个剪纸人就开始剪纸。“这是我们的民间文化,他剪他看到的东西,就像我跳我所看到和理解的东西”。
《云南映象》讲生命和自然,讲文化的纯粹、博大和精神价值,宣扬一种原生态的舞蹈;《十面埋伏》通过演绎2000年前的战争,讲述战争的暴力和残酷——“满地红色的羽毛,没有一把剑,也没有一把刀,只有两万把剪刀高悬舞台上空”。
近3年的春节,杨丽萍连续推出“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春牛图》《虎啸图》《玉兔与嫦娥》……最近,第四部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已杀青,计划在2024年新年推出。
“十二生肖是中国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也是人类的智慧。”杨丽萍提到,疫情期间舞蹈团队没法演出,她就在思考怎么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你自发做的事才叫有意义。不是去完成任务,或者谁给钱才去做,而是我自发的。”
杨丽萍相信,舞蹈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语言。“舞蹈真的会让人感受到来自灵魂的沟通,而不只是语言这样一种表达。所以我特别高兴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天赋。我在舞台上太久了,到现在还孜孜不倦。”
每一次创作,杨丽萍虽然感觉都很艰难,但是也会非常喜悦于“把美好的东西用舞蹈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觉得这不是责任,这是一种热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宴大师陈松如川菜文献捐赠活动在蓉举行
- 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山西对化工园区等开展安全整治
- 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油气加工厂”上海启航赴巴西
- 中国A股汽车整车板块周二走强
- (进博故事)“全勤生”与中国发展同频共振
- 中国三部门公布房地产税收优惠政策
- “潮中医”圈粉年轻人
- 与野生小动物互动 新疆可克达拉市演绎别样生态故事
- 电刺激将伤口愈合速度提高三倍
- 青海西宁:“税费管家”精细服务让高原“特产”走向全国
- 重庆开行首列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
- 台风“康妮”将影响东南沿海 河北山东等地有大雾天气
- 韩高校毕业生被总统警卫强制带离,校友要求尹锡悦道歉
- 百万读者和“哈利·波特”一起穿越魔法四季
- 前瞻中国2025:这些大事值得关注
- 开学“大戏”上线 美团小象超市文具相比上月销量上涨5倍左右
- 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 焦点访谈:消费保障再“升级”
- 交流交往共融共荣 以藏文化推介促进中华民族一家亲
- 杨紫琼:梦想远大 也有实现的那一天
- 热门推荐
-
- 行业专家热议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应用:需在乘用车市场发力
- “通信行程卡”将于13日下线
- 首尔夜间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9月26日开启
- 促民企壮大“动真格”:政府部门已行动 企业称轻装上阵
- (国际观察)韩国会通过总统弹劾案 三大热点问题引关注
- 发放乘车优惠、司机签署服务承诺书,滴滴为亚运出行保驾护航
- 装包子的袋子要收1.8元打包费
- 改头换面屡禁不止 “好评返现”现象应如何监管?
- 澳大利亚南澳州对华出口创下新高
- 普京与阿塞拜疆总统通电话讨论纳卡问题
- 美最高法院大法官托马斯申报去年曾接受富豪资助旅行
- 合肥警方严厉打击电诈犯罪 上半年移送起诉嫌疑人1184人
- 男子办证难告市监局胜诉仍未拿到证?河南新乡:属实、调查
- 惠誉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中国财政部表遗憾
- 国家发改委:全产业链系统推进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上交所:将于8月20日发布上证科创板200指数
- 广州出台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管理规定
- 文化中国行丨“敦煌的女儿”常沙娜:中国人的时尚要有中国人的审美
- 中国—老挝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委员会第11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 安徽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宿松县发生灾害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