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兰花根 独丁丁一传人
曾与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齐名 如今凋敝面临无人接班的窘境
铜梁兰花根 独丁丁一传人
67岁的王祖全,是“兰花根”仅剩的传人。
特制的擀面杖
切料
下锅炸制
上糖浆
穿糖衣
兰花根的包装简单朴素
炸制工序完毕
上世纪八十年代,铜梁兰花根是与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齐名的特色小吃。然而30多年过去,当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已成重庆名片并走出国门时,铜梁兰花根却日见式微,如今,只有王祖全还在勉力支撑这个流传了上百年的民间小吃。这位老人向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慢新闻爆料热线:966988;邮箱:3159339320@qq.com)坦言:“希望这门传统手工艺,别在我这里成为绝唱。”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陈富勇 通讯员 唐明兵 文/图
制作兰花根 犹如耍杂技
铜梁城区南门外319国道旁,一处民居的底楼,就是兰花根的作坊。67岁的王祖全便是铜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里唯一的兰花根技艺传承人。
作坊里摆着的一张案板和两口大锅,这就是生产兰花根的主要工具。案板上堆满了已经切好的糯米胚,大锅里盛满了食用油。油温渐起,王祖全几次用手试温,再拿出激光温度计,测试出准确温度后,最后将糯米胚放入漏瓢浸入油锅中,1分钟不到便起锅进行翻胚,反复两次。待第三次将胚浸入油锅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原本小小的糯米胚在油温作用下瞬间膨胀成犹如白白的蚕茧,又如一个个缩小版的油条。过了约10分钟,白白的“蚕茧”颜色变黄,王祖全才开始起锅。待到起锅冷却后,王祖全在妻子尹万菊的帮助下开始将制作好的糖浆淋在兰花根上,再倒入装满白糖的盆中穿糖衣,如此便完成了兰花根的整个制作。
制作虽简单 工夫却考究
王祖全告诉记者,兰花根制作其实很简单,普通家庭主妇在家也可制作。“但是要做好,却需要很考究的工夫。”
制作兰花根的第一道主工序便是“精选原料”,用上等糯米除去杂质,配以上等麻油、白糖;第二道主工序便是“细磨米浆”,糯米需要浸泡十多天,天天要换水,不然就会变酸,最后碾成细腻均滑的米浆。三是调芡切料,即用一定比例的熟芡与生料揉和均匀,用擀筒擀成1厘米厚的片状,再切成1厘米宽、3厘米长的短节,厚薄大小要均匀,洒上干粉,避免粘结,便成花根雏形——糯米胚。
油炸糯米胚是最考手艺的活,油温需要控制在140摄氏度左右,过高则炸不泡,油温过低则会像糍粑样形成粘连,油炸时还需要来回搅动,使糯米胚不停翻动,炸透心才有酥脆的兰花根。最后一道工序,便是花根“穿衣”,将熬成糊状的白糖液淋在花根上,边摇边淋,使其均匀穿上糖衣,收汗后,再洒白糖,即成成品。“兰花根可以说是易碎的糖果。”王祖全说,这就要求很仔细的手工活,尤其是要轻拿轻放,否则很容易碎化成渣。
取名兰花根 流传数百年
一种油炸的糖果,为何会有“兰花根”这样一个如此清新脱俗的名字?王祖全回忆说,听老一辈讲,这种油炸的糖果,颜色金黄、形如圆柱,大小若人的拇指,外形似兰花之根,尽管大多数人包括王祖全自己,都没有见过真实的兰花根,但兰花根的名字却流传下来。
据《铜梁县商业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广东籍男子陈奕桂来到璧山,凭着自己的制糖技术在璧山开办起了糖果厂,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后迁居铜梁大十字,购门面开办了当地第一家京果铺,制作兰花根,并代代相传。
清末,陈奕桂第七代子孙陈大烈改进祖传兰花根的制作方法,一度兴盛于市。据《铜梁县志》(1911~1985)描述,“其形椭圆,内有泡孔,且有绵丝。干食酥脆香甜,入口化渣;开水冲服,沏以蛋花,极为适口。招待宾客,馈赠亲友,堪称珍品。”后来,第八代子孙陈芳琳四兄弟传承了陈大烈的技艺,兰花根进入极盛时期,产品远销潼南、大足、合川等周边地区。因生意太好,后来陈氏兄弟扩大生产营业规模,开设了“桂芳斋”新店。清末民初,铜梁兰花根在四川省土特产展销会、成都花会(每年2月)多次获奖,“桂芳斋”也因此驰名全国。铜梁人凡馈赠亲友和招待来客,莫不以买到陈记桂芳斋的兰花根为荣。
据王祖全介绍,陈氏四兄弟后来因分家而导致生意下滑,抗战期间“桂芳斋”歇业。其制作技术被“桂芳斋”徒弟何炳云带走。直到解放后,铜梁成立糖果厂,何炳云被吸收进厂上班,把兰花根的制作技术传承了下来。1966年,15岁的王祖全进入铜梁糖果厂,开始学习兰花根的制作。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前,兰花根都是备受宠爱的“甜心”,多次代表重庆参加了全国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有两位兰花根的生产技师曾先后获得四川省劳模和全国劳模称号。铜梁兰花根一直以来都是铜梁人记忆深刻的家乡特产。
凋敝的特产 靠非遗保护
然而,和现在的江津米花糖、合川桃片的盛况相比,铜梁的兰花根可以用凋敝来形容。
在铜梁,只有金泉超市里才能找到兰花根的踪影,包装简单,也没有商标,外包装上只有简单的“铜梁特产”四个大字,每盒售价10元。这些兰花根都出自于王祖全之手。王祖全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生产兰花根的铜梁县糖果厂破产,兰花根随之开始了走下坡路,兰花根制作工艺也技随人去,市面上兰花根变得十分少见。
兰花根凋敝的另一个原因,王祖全认为就在于大众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兰花根油脂和糖分的含量较高,超过江津米花糖和合川桃片。从过去短缺经济时代对兰花根的追捧,演变到营养过剩时代对兰花根的抛弃,王祖全认为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加上兰花根易碎,储运非常麻烦,也不利于电商销售,目前的销量可以说是非常惨淡。
2015年,兰花根被列入铜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王祖全的作坊每年可享受2000元的补贴,但作为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王祖全却面临无人可传的尴尬。“主要是流程复杂,太繁琐,要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上市场销量不理想,没有人愿意做这个。”王祖全说,自己的儿子宁愿打工,也不愿意接班。
“我搞这行已有52年,只要还能动就得将这门手艺继续做下去。”对兰花根日渐式微的走势,王祖全也很坦然,“希望这门传承了上百年的传统手工艺,别在我这里成为绝唱。”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青海哇让抽水蓄能电站暨玉树果洛二回、丁字口输变电工程开工
- 5月27日起8个城市可签发往来港澳“个人旅游签注”
- (乡村行·看振兴)小辣椒“辣”出致富大产业
- 交通运输部:主要网约车平台已下调抽成比例1到3个百分点
- 新疆喀什“00后”跑酷青年:因为热爱所以无所畏惧
- 之江同心谱新篇 浙江统一战线经典展示现场活动在杭州举行
- 法国向新喀里多尼亚提供1.3亿欧元额外援助用于恢复经济
- 海南密集发放消费券促年终免税消费升温
- 美国华盛顿州一名15岁男孩涉嫌枪杀5位家人
- 【图解】超2万亿元税费“红利”!支持科创和制造业持续向好
- 惠及约1亿人!老旧小区改造成绩单来了
- 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外媒热议这些关键词!
- 海岛节庆深化文旅融合 “闯海人”闯出共富新路
- 税费优惠政策助力经济回升向好(锐财经)
- 沪上侨界收藏家展出吉州窑瓷器:快乐收藏,心怀敬畏
- 业界专家学者齐聚重庆 共话广告教育前瞻视野
- 【世界说】港媒:脆弱的海洋不应成为日本福岛核污染水的倾倒场
-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首现4艘1.3万TEU双燃料箱船同框
- “无塑开学”强调4年 为何塑料书皮仍难“告别”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内蒙古:向北开放水平越来越高
- 热门推荐
-
- 以军袭击黎巴嫩南部 一名真主党高级指挥官身亡
- 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我国海水利用规模呈加速趋势
- 多项税收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 西藏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队墨脱分队圆满完成驻防任务
- 敦煌文献全集《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全彩图录整理出版
- “烟台造”时钟系统为“一带一路”铁路运输校准时间
- 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首航
- 长春秸博会展示秸秆如何蜕变成“产业黄金”
- 锦绣中国年|新疆民众博物馆享受假日文化盛宴
- 海河流域将迎强降雨 水利部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发生4.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江苏盐城发生轿车撞人事故致2死6伤 涉事司机已被控制
-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闭幕
- 国际最新研究称,独特地震信号或提升对部分大型地震的预报能力
- 4大主题5条线路17个活动 今冬大兴安岭冰雪旅游干货满满
- 广州探索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 60多家机构签约构建特资生态圈
- “奔甬而来 金融有约” 第二届宁波金融业招才引智推进会成功举行
- (乡村行·看振兴)湖北秭归:“困牛塘”蝶变乡村“振兴堰”
- 青春版《牡丹亭》,20年生生不息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