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湖北秭归:“困牛塘”蝶变乡村“振兴堰”
中新网宜昌12月4日电 题:湖北秭归:“困牛塘”蝶变乡村“振兴堰”
作者 周华山 赵宗政
初冬,在三峡库区的湖北省秭归县,大大小小的堰塘星罗棋布,成为点缀峡江画卷的灵韵之笔。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小微水体治理,实现“还堰复景”,让一个个“困牛塘”蝶变为乡村“振兴堰”。
秭归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长江流经秭归64公里,滋养着西陵峡两岸民众。然而在“见不到江”的乡村,村民却饱受缺水之困。
秭归县水利湖泊局工作人员白波昌介绍,秭归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难引难留、容易渗漏,加之峡高谷深、山高坡陡,人员居住与产业分布分散,水利建设难度大,许多村民以前只能靠挖掘堰塘引流高山泉水,解决生产生活需求。
在郭家坝镇熊家岭村,大大小小的堰塘有120多个,修建久远、权属不清。自来水入户之后,村民们对堰塘疏于管护,曾经的水源地变成了“困牛塘”。2022年发生干旱时,村民们“望堰兴叹”,只能花大价钱买水灌溉。
白波昌说,旱情坚定了秭归进行小微水体治理的决心,该县整合资金1600万元用作奖励,撬动民众主动“修堰护水、引水兴村”的积极性。
“自己投一点、政府补一点。”熊家岭村村支书孙大禄说,修堰、管堰的过程都采用“共同缔造”的办法,大家商量着把泉水引进了堰塘。
秭归两河口镇两河村的天鹅池也重新焕发了光彩。治理前,这个建于1956年、设计容量5万立方米的堰塘已沦为了只能容纳2000立方米的小水池,经过治理后,已恢复库容,满足附近10个组的产业灌溉。
通过“还堰复景”的小微水体治理,秭归县不仅实现了农村人居饮水、产业灌溉“双稳定”,也推动了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71岁的两河村村民王功元在家门口种植了6亩小水果,有蜜桃、石榴、李子、杏子。“以前冷冷清清的山村,现在游客旅游络绎不绝,自己的小水果不愁销,今年卖了6万多元。”王功元说。
白波昌说,以堰塘治理为特色的小微水体治理体系,为秭归县流域综合治理增添了“微”力量,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微”动力。(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我们看到中国积极的发展势头”
- 广州市支持境外银行卡取现的ATM覆盖率达98.6%
- 福建建瓯:中华秋沙鸭归来 生态向好展新颜
- 8月19日央行开展52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汤加专家: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世界带来巨大机遇
- “闽都巧艺进京”:福州传统工艺美术晋京展在京开幕
- 福(州)马(祖)“小三通”航线暑运客流量攀升
- 哈铁国庆假期预计发送旅客380万人次
- 高铁让贵州千年侗寨业兴民富新发展
- 台风“康妮”逼近 马尾至马祖“小三通”客运航线停航
- 新疆托克逊县:玉米晾晒场“晒丰收”
- 广西第54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毕业之际,能帮助到一个家庭,我很开心”
- 天南地北迎新年 喜庆欢乐庆元旦
- (聚焦博鳌)机遇挑战并存 未来中国经济有哪些增长潜力?
- 广西岑兴高速“蝶变”智慧路:科技赋能保安全畅通
- 浙江文化观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浙江如何创新?
- 泰国开泰研究中心下调2023年泰国经济增长率预期
- 四川现有农民合作社10.8万个、家庭农场25万家
- 卖同款犯法吗?南京铁检院公布知识产权领域典型案件
- 江苏扬州一高校依托鲁班工坊建设 推进“扬州工”文化海外传播与推广
- 热门推荐
-
- 打造你我的“诗与远方” 民宿管家从业者规模达百万级
- 徽评:描摹金秋好“丰”景,农业“金扁担”越挑越稳
- 古代出圈的那些夜袭
- 法国新一届政府正式投入运作
- 中国A股周三回调 沪指跌逾6%失守3300点
- 陕西省气象台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
- 花果药茶 春日醒神
- 出现节后综合征,这些方法让你“满血复活”
- 吸附甲醛后活性炭失效怎么办?可微波炉加热1分钟
- 周杰伦艺术画册在穗发布 揭秘“周董”艺术跨界之旅
- 拜登将于10月18日访问以色列
- 北京开展中秋国庆食品生产安全监督检查
-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十五部门联手行动
- 求是网评论员: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
- 上半年我国物流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 今冬最强寒潮来袭,各地气象局等部门提前部署减少冻害
- 中新真探: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吗?
- 中国最西端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45亿立方米
- 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推动形成绿色文明生活新风尚
- 墨西哥要求将厄瓜多尔“踢出”联合国!厄总统:“我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