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瓯:中华秋沙鸭归来 生态向好展新颜
中新网南平12月2日电 (记者 张丽君)近日,福建南平建瓯市东游镇如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华秋沙鸭。这些被誉为“国鸭”的珍稀鸟类,已经连续5年冬季回到建瓯东游党城段水域越冬,不仅为当地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也成了建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见证。
据观鸟爱好者苏盛花表示,今年11月13日发现第一只归来的中华秋沙鸭,至12月1日共发现九只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数量稀少,有着“鸟类中的大熊猫”之称。建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和繁茂的森林植被,为中华秋沙鸭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和觅食场所。
多年前,建瓯就开始中华秋沙鸭的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湿地修复与保护工程,加强对中华秋沙鸭栖息地周边环境的监测与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捕猎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建瓯的水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水质日益清澈,鱼类资源日益丰富,为中华秋沙鸭的生存创造了良好条件。
如今,每到冬季,在建瓯的东游镇党城段水域,都能看到中华秋沙鸭的身影。它们或在水面嬉戏觅食,或在岸边梳理羽毛,优雅的身姿和独特的外貌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拍摄。为了让这些“国鸭”能够安心越冬,建瓯当地还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定期在其栖息地周边巡逻,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大家文明观鸟,共同守护这些珍稀物种。
随着中华秋沙鸭的归来,建瓯的生态旅游也迎来了新的契机。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据悉,建瓯市将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依托中华秋沙鸭等特色生态资源,探索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建瓯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研究:每天摄入较多咖啡因可能让部分人青光眼风险上升
- 广西多彩民族“快闪”演出亮相维也纳街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国际茶日”系列活动
- 4个月来第二起,纽约地铁发生泼洒易燃液体事件致1伤
- 科技与自然碰撞,擦出怎样的乡村“火花”?
- 江西九江:备战“双十一” 企业生产忙
- 人民论坛网评|下好金融强国建设“一盘棋”
- 10国旅游达人山西“寻年味”:感受很“city”
- 红海局势紧张或扰乱国际海运
- 越剧《苏秦》杭州首演:梅花奖得主领衔 将全国巡演
- 世界演出区域最大沉浸式剧场在上海徐汇区试营业
- 俄总统选举投票结束 出口民调普京领先
- 四川芦山:红外相机拍到野生动物“大合集”
- 好评餐厅背后藏着“星工厂”
- 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五周年暨“百年大变局与国际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开幕
- 【透视】美国百姓谈国家现状:混乱,无序,一团糟!
- “特朗普2.0”影响几何
- 体悟人与万物和谐共生 图画书《鄂伦春的熊》在京首发
- 首届数智华文论坛在广州开幕
- 东莞多家汽车检测站集体涨价是为何?
- 热门推荐
-
- (两会速递)中国央行:支持优质中资企业到境外上市、发债融资
- (新春走基层)安徽阜阳以“暖心暖意暖情”迎接游子游客
- 外媒:超2000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山体滑坡中被埋
- 中外客商投资海口 94个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
- 非遗献礼祖国华诞 浙江瑞安展现“百工之乡”魅力
- “霸总”“穿越”风吹到海外 写“中国网文”的外国人
- 当“羊毛党”盯上“618”
- 安徽黄山:“新农人”逐梦电商 “税力量”保驾护航
- 北京市副市长:不断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和优质项目落地
- 济南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拉动数字经济“强引擎”
- 青藏联网工程直流系统起始站调相机检修 为迎峰度夏做准备
- 西班牙对外银行夏乐:货币互换对离岸人民币汇率影响偏中性
- 2024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万列 发送货物108.3万标箱
- 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已成重要候鸟迁徙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 古典遇上爵士 2024北京长城音乐会再度上演
- 中印等国民众昆明欢度洒红节 用颜色传递祝福
- 广西贵港发展特色产业 村民增收有奔头
- 走访睡眠障碍病房 专家:睡眠问题不能“扛”
- 内蒙古摄影师启程探寻清朝名将海兰察人生足迹
- 开学第一课 民警将货车“搬进”校园开展盲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