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小菊花铺就村民致富路
中新网南昌11月26日电 (卢梦梦 余孔辉)近日,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的黄菊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种植大棚内,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打包新鲜的黄菊,一派忙碌景象。
图为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黄菊种植基地。 余孔辉 摄
“基地目前占地200余亩,拥有黄菊种植大棚30余个。”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黄菊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向峰介绍,基地自建成以来,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不少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已成为当地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们到外地务工多有不便。在基地做工不仅离家近,而且工作相对轻松,一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今年,是58岁的甘大毛老人在基地做工的第六年。和她一样,村子里的不少老人都在菊花种植基地找到了工作。“每到黄菊采摘高峰期,基地一天的用工量能达到60余人,全部都是周边的村民。”陈向峰说。
图为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黄菊种植基地内,村民正在分拣黄菊。 余孔辉 摄
陈向峰介绍,经过十余年发展,基地目前还配置了包含黄菊分拣、节能烘干、保鲜包装、保鲜存放等工艺流程的黄菊生产线。凭借绿色有机的优良品质和纯正的口感,多年来,基地的菊花深受市场青睐,销往全国各地。
除发展传统销售模式外,今年以来,该基地还积极搭乘电商快车,聘请专业主播进行直播带货,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我们采用低温脱水干燥工艺和独特的单朵保鲜包装工艺,有效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今年基地营收预计超500万元。”陈向峰表示,下一步,基地还计划引导周边村民因地制宜发展黄菊种植,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澜湄国际电影周首次在东盟国家举办
- 国内首个全信创环境开源平台在长沙上线
- 商务印书馆推出《陈嘉映著译作品集》再现大家治学之路
- 湖南浏阳持续擦亮“中国花木之乡”名片做强“美丽经济”
- 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在欧媒发文驳斥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
- 晋陕豫交汇处新增通用机场 可实现“空中游黄河”
- 山西对吕梁等七市启动省级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东升:中国已进入新寿险的时代
- 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济南举办
- 19岁“唐氏女孩”表演川剧变脸走红网络
- 杭州开建“平急两用”仓配中心 增强城市保供能力
- 冰雪为“媒”!南北旅客开启双向奔赴 带火冬季旅游
- “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规范普洱茶生产营销
- 浙江第10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爱守护生命花开
- 中国石化应对气候变化低碳行动在COP28发布
- 海南自贸港首个封关运作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并投运
- 俄侦查委员会:莫斯科恐袭遇难人数升至115人
- 云南外来投资持续增长 1至5月产业招商引资2128亿元
- 以新生设计力量传承民族服饰之美 广西民族服饰秀在邕盛大举行
- 2023“舞动山城”国际街舞大赛在重庆收官
- 热门推荐
-
- 从教育扶智到产业振兴,中国平安“35周年司庆感恩回馈”系列活动走进安徽阜南
- 外媒:英国四天工作制试点结果令多数企业满意
- 俄罗斯原版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带来原汁原味“俄式风情”
- 浙江乌篷船之乡:“年薪10万”招聘年轻“船老大”
- 台风“格美”停止编号 辽宁雨量不降反增
- 持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养元饮品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六个核桃背后的科技力量
- 深度践行生态环保 小红书加入“可持续旅行联盟”
- 宠物险如何解决宠物“看病贵”
- 警报响彻以色列北部 以军:击落火箭弹
- 北京门头沟举办专场招聘会 600余个岗位送进安置点
- 调查:欧洲人更多地将中国视作“必要伙伴”而非对手
- 台风灾情严重 海南接受海内外救灾捐赠
- 消费视窗:社区商业创新服务更便民 提升生活品质
- 全罗北道发生4.8级地震 韩国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 院线美肤技术家用化 Ulike超光炮美肤仪问世
- 给高考生的11条饮食建议,家长们快收好|高考加油站
- 澳大利亚老师林莎莉:三十年中国情愫 北京是第二故乡
- 2019年以来首次,比尔·盖茨到访北京!
- 新华时评:打“民主”旗号行反民主之实——揭穿美式民主真相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