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甲醛后活性炭失效怎么办?可微波炉加热1分钟
如何“复活”活性炭?购买时如何辨别优劣?听专家为你支招
活性炭失效怎么办?微波炉加热1分钟
吕长富教大家如何鉴别活性炭的好坏。 上游新闻记者 许恢毅 摄
很多人装修完新家,都会使用活性炭吸附甲醛等有毒气体。但是你知道吗?活性炭用久了之后,会失去活性,无法继续吸附。
为了让活性炭恢复吸附能力,不少人将活性炭晾晒在阳光下,让活性炭吸附的水分和有害物质受热挥发。但这样做不仅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对阳光和温度的要求也较高。到了秋冬季节,重庆阴雨天气多,晾晒活性炭的效果就更加不明显了。
如何让活性炭快速“复活”?原市质监局副局长、“中国科技打假第一人”吕长富研究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妙招。
支招
用微波炉加热1至2分钟即可
实验证明,用微波炉加热因吸水而“失活”的活性炭,可以让活性炭再次“复活”。
吕长富结合实验,总结了用微波炉“复活”活性炭的方法。
“首先要把微波炉放在阳台等通风区域,避免加热带来二次污染。”吕长富说,使用过的活性炭里除了有水分,还可能有甲醛等有害气体,在加热时,这些有害气体也会散发出来。
准备好后,将活性炭放入可微波加热的碗中,然后在微波炉里加热1分钟。然后取出碗,并打开微波炉的门,让水气尽快散尽。
吕长富提醒说,在加热活性炭时,要注意观察微波炉出风口的水气散发情况。如果加热到1分钟时还有水气散发出来,说明活性炭中的水分很可能还没有被完全蒸发。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建议等到微波炉的水气散尽后,再将活性炭放入微波炉加热30秒到1分钟,直到出风口没有再出现水气,便可停止加热。
分析
吸附性能强但易被水分“堵塞”
活性炭是利用优质无烟煤、木炭或各种果壳等为原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
活性炭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它的吸附性能就是源于这些发达的孔隙结构。“就像我们所见到的海绵一样,在同等重量的条件下,海绵比其他物体能吸收更多的水,原因就是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吕长富说,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虽然肉眼无法看见,但是孔隙的发达程度却是难以想象的。
吕长富介绍,普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在500-1700平方米/克。若取1克比表面积为1100平方米/克的活性炭,将里面所有的孔壁都展开成一个平面,这个面积将达到1100平方米。这意味着,这样的活性炭只要1元硬币大小(约重3克),内部的吸附面积就有一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虽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但是它的吸附是被动的,不会挑选吸附对象。所以,当活性炭在吸附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同时,也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
“特别是在重庆的秋冬季节,空气比较潮湿,活性炭容易被水分‘堵塞’。”吕长富说,随着活性炭吸附的水分增多,吸附能力也随之减弱,逐渐失去活性。因此,建议活性炭最好使用5天,就要“复活”一次,清空活性炭里的水分。
实验
微波炉加热可迅速“复活
如何让活性炭“复活”?常用的阳光晾晒法不仅耗时,而且对光照和温度要求也较高。在秋冬季节,重庆阴雨天气较多,这种方法更加不奏效。
吕长富和研究团队通过科学实验,研究出了一个让活性炭快速“复活”的新方法——用微波炉加热活性炭。
为了验证这个新方法的可行性,吕长富进行了现场实验。他将一汤勺未使用过的干燥活性炭倒入碗中,然后往碗中倒入清水。浸泡1分钟后,吕长富将碗中的清水沥干,模拟受潮的活性炭。
“现在,碗中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已经被水分塞满,已经失去了活性,无法再吸附。”吕长富说。
之后,吕长富将装有受潮活性炭的碗放入微波炉加热90秒。等活性炭冷却后,再将这些活性炭倒入清水中,水中立刻出现了大量细小气泡。
吕长富说,清水中出现气泡,是因为清水浸入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中,迫使孔隙中的空气排出,从而产生气泡。这说明之前“堵塞”在活性炭孔隙结构中的水分已经被清除,活性炭恢复了活性。
微波炉加热为什么可以让活性炭“复活”?吕长富解释说,微波炉可以加热极性分子,无法加热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活性炭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当微波炉加热时,水受热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中蒸发出来。
消费提醒
▲
如何辨别活性炭的优劣? 掂重量、看气泡、看脱色能力
由于原料来源、制造方法、外观形状和应用场合不同,活性炭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果壳活性炭、木质活性炭、煤质活性炭等。不过,吕长富提醒说,消费者熟悉的竹炭并不是活性炭,其吸附能力也远远不如活性炭。
如何辨别真假活性炭?吕长富和他的团队通过科学实验,研究出了一些快速识别活性炭的方法。
掂重量:要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只有尽可能多地在活性炭上制造孔隙结构。孔隙越多,活性炭越酥松,相对密度也就会越轻,因此好的活性炭手感会比较轻。
在同等重量情况下,性能好的活性炭会比劣质活性炭体积大许多。也可以说,同样体积的活性炭,重量轻、密度小的活性炭吸附性能就越高。
看气泡:将一小把活性炭投入水中,水会逐渐浸入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中,迫使孔隙中的空气排出,从而产生一连串细小的气泡,同时有的还会发出丝丝的气泡声。这种现象越剧烈、持续时间越长,活性炭的吸附性就越好。
看脱色能力: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脱色能力,好的活性炭能将有色液体变成浅色或无色液体。经过活性炭吸附后,颜色越浅表明吸附能力就越强,如果完全呈无色则为优质活性炭。
本报记者 刘波 实习生 王喻翔
刘波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锐财经)
- 2023中国电视剧编剧行业峰会:以影视语言讲好文学故事
- 亚美尼亚国防部:应防止亚阿边境局势升级
- 手机拍一下就能测温 你的热量是咋传过去的
- 法媒:中国游客少令法国旅游业发愁 法方期盼“疫前热度”重归
- 限量1500盒 开售一小时所有品类全部售罄
- 中国首笔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票面利率2.57%
- 广西优质水果香飘东南亚 建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父子两代接力 音乐剧《雷锋的故事》续写经典弘扬雷锋精神
- “95后”山城女骑手:让梦想之“花”开在飞驰的车轮之上
- 青藏铁路不冻泉火车站首次办理旅客乘降业务
- 房屋装修如何确保安全,法官有话说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女子巡护队4年清理猎套4300余个
- 情节“狗血”、服化道不合理……《玫瑰的故事》有点水土不服
- 首套百兆瓦级全人工地下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开工建设
- 扫码点餐被强制获取个人信息 法院判决餐饮公司侵权
-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访问德国
- 今年七夕正值周六能否办理婚姻登记?民政部回应
- 美“毒列车”事故现场挖出近7吨受污染土壤 超400万升污染水
- 热门推荐
-
- 112国艺术家作品共聚中国美术馆一展丝路缤纷
- 大兴机场国庆假期预计运送旅客超100万人次
- 7年寻回21000余人 抖音寻人上线公益主题推广曲《寻你》
- 中新健康|暑期测骨龄需求增长 专家:家长应合理监测身高 勿盲目焦虑
- (经济观察)半年时间“礼包”不断,中国挺民营经济频释红利
- 江南华南等地多强对流强降水 黄海东海有大雾
- 海南文昌聚焦打造“一城两区一港” 商业航天产业版图展开
- 中欧班列(合肥)首次通过“铁路快通”模式出境
- 8月份海南全社会用电增速居全国第一
- 东京都23区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2.2%
- 外媒:缅甸原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被特赦
- 爆款舞剧频出,创作者如何打动年轻观众?
- 专家学者齐聚北岳恒山论“芪”
- 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即
- 食物也会偷偷美颜?色泽诱人的卤肉买回家就“失色”
- 山西全脂乳粉首次出口 运往沙特阿拉伯
- (新春走基层)对话“最听劝老板”伞叔:新年希望创造“共富伞”
- 乡风乡韵绘新景 和美“湘村”入画来
-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红色预警
- 超1.9万名内地高层次专业人才获批往来港澳人才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