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糖饮料“续命”的年轻人 你将如何拥有健康未来?
饮料营养分级在我国首次试点
含糖饮料“续命”的年轻人 你将如何拥有健康未来?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朱嘉乐
每天一瓶“快乐水”、靠奶茶“续命”、每周需要一点糖分……如今,咖啡、奶茶等饮料品种繁多,花式吸引着消费者的味蕾。而近日上海市试行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又引起了一波对含糖饮料的热烈讨论。
日前,羊城晚报记者面向广大消费者开展了一次关于日常饮料喜好的问卷调查。平时喝加糖饮料的频率?你认为的“无糖”是什么意思?你会考虑戒含糖饮料吗……饮料成为许多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那么“饮料时代”将有怎样的未来?
“必备”吗?超过50%的年轻人靠饮料“续命”
果汁类、奶茶类、碳酸饮料、功能饮料……饮料种类更加细分,为消费者提供了诸多选择。在256份问卷调查中,仅有11%的消费者表示“不喝饮料,只喝水”,而上述前四类饮料分别占比超过40%,备受消费者欢迎。对于喝饮料的频率,“几乎每天,靠饮料‘续命’”“一周2-5次,不喝心痒痒”占比加起来超过50%。
小桐是一名工作三年的“打工一族”,咖啡和奶茶是她生活中的必需品。出于健康考虑,她从以前每天必喝1杯到现在控制在每周2-3次。“就是嘴馋了想喝饮料,而且和朋友出去一定会喝奶茶。”在校大学生阿纬也告诉记者,和朋友们出去玩,更容易禁不住诱惑,人手一杯“快乐水”,显得更加合群。
从问卷结果来看,消费者在选择饮料时大部分仍然主要考虑是否喜欢饮料的口味。在价格合适、健康影响较低的情况下,社交场合的需求也成了消费者选择饮料的一大原因。68%的消费者每周在饮料上的花费在50元以内,超过7%的人群每周花费超过100元。
在所有受访消费者中,接近六成表示不会考虑戒饮料,而在不到三成表示以后愿意戒掉饮料的消费者中,在“3-5年内”和“5-10年后”戒饮料的人群分别占比22%。
太快乐?糖过量将引发健康问题
“饮料现在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也是快乐的一部分。”了解到调查结果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普通外科主治医师敖建坦言,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已经习惯生活中离不开饮料,要戒掉它确实有点困难,那么就一定要控制摄入量。
“大家常言‘快乐肥宅水’,在这些饮品中,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敖建如是说。“糖能给人带来愉悦,提供人体70%的能量,是维持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适量饮用未尝不可。
记者走访超市看到,如今市面上销售的各类无糖饮料中是否真正含糖的情况有所不同。许多饮料不仅含蔗糖或含有代糖,也有一部分饮料的配料表中确实没有添加任何糖或甜味剂。
“部分‘无糖’饮料不含蔗糖但可能含有果糖,过量摄入可能诱发高尿酸血症,进而增加痛风、泌尿系结石、肾结石发生的可能性。”关于摄入过量含糖饮料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敖建列出了一系列问题:“首先,糖乃肥胖的重要源头,而饮料中的大量糖分,会导致身体热量、糖分严重超标,一旦消耗不掉,就会增加体重导致肥胖。过量摄糖还可能引起代谢紊乱,导致血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引发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与此同时,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副主任医师陶冶也提醒,常见的碳酸饮料、奶茶等饮料摄入,会导致龋齿的形成、牙齿敏感度的增加、牙齿表面酸蚀症状出现,以及与饮料中色素相关的牙面色素沉着。因此,她建议适度摄入饮料,并尽量选择健康的饮品,白开水是最佳的选择。
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糖是他们的最爱之一。在问卷调查中,超过60%的受访者在自己不到12岁时就开始喝饮料,其中5%在3岁以内已经喝饮料,分别有36%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在喝饮料时选择“正常糖”。对此,敖建提醒广大家长,摄入甜食容易产生饱腹感,影响孩子正常饮食,导致营养不均衡,长期偏好甜食还可能影响肾脏发育。
会选择吗?饮料要按营养分级
根据上海市试行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标准,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决定了饮料评定等级从高至低分为A、B、C、D四级,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可以看到相关标识。
在评定等级的判定上,需要取最低等级作为最终的总体级别。就非乳源性糖而言,该营养成分以0.5g/100ml、5g/100ml和11.5g/100ml为节点划分四级,少于等于0.5g/100ml的饮料可获得A级,0.5g/100ml至5g/100ml的饮料则可获得B级,以此类推再评出C、D级。
本次问卷调查中,70%以上为不超过30岁的消费者,其中10%为未成年人。“如果饮料按糖度、反式脂肪含量等进行营养分级,会影响你的选择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3%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受到影响,想喝饮料就会选择购买。而选择“如果等级低,则不会购买”以及“看到分级就不想喝饮料了”的比例分别为42%和20%。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调查,超过一半的初中年龄段的消费者不会在意饮料的分级,比例在所有年龄段中排名最高。来自广州的初一学生奕纯告诉记者,自己和同学平时选择饮料只是因为想喝,“尽管会选半糖或少糖的茶类,但不会考虑营养等级带来的影响”。
审慎对待饮料!营养专家呼吁多喝白水和淡茶水
近年来,全球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多项研究表明,含糖饮料高消费会导致肥胖、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有研究表明,无论运动水平如何,每周喝超过两份含糖饮料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
“既然大家的生活离不开饮料,那么就应更审慎对待饮料。”敖建建议,减少摄入量是第一步,从量上着手,逐步减少含糖饮料的消费。此外,加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消耗多余的热量,从而抵消部分饮料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选择饮料时,可以多关注其成分。对于防腐剂或添加剂使用较多的饮料,应减少摄入量。建议多查看成分表,选择配料干净、添加剂较少的饮品。
与此同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蒋卓勤也呼吁:多喝白水和淡茶水。
实际上,饮料分级标识不是新鲜事物,新加坡从2022年起实施《食品条例(第2号修正案)》,将零售市场上的预包装饮料根据含糖量和饱和脂肪量的高低分为A、B、C、D四个级别。如今上海试点饮料分级,在国内尚属首次。营养专家表示,此次分级试点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有助于落实科学膳食目标,不断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羊城晚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长图解读:博采众长,“一带一路”绘就文明互鉴新图景
- 恭王府博物馆将举办“2024巴黎·恭王府服饰秀”
- 北京影院元旦档营业率达90%,院线方期待春节档有更多新片定档
- 厚植生态优势 推动转型发展
- 央行: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
- 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 中新教育丨作家龙一:我挺喜欢“搭子文学”这个词
- 今年“中国旅游日”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
- 作家余华分享快乐秘籍:缩小和遗忘不快乐
- 广西内河港口首次迎来中欧班列 开辟进口钾肥新物流通道
- 黑龙江为技能人才铺赛道 重金厚植育“世界工匠”
- 联合国官员:加沙人道主义反应能力面临崩溃风险
- 三亚推动制度“软环境”建设 打造旅游胜地和科创高地
- 戈壁滩上长出“向日葵” 这里的光热发电有点炫
- 山西忻州明代墓葬发现文房用具折射当地葬俗文化
- 青海省集中销毁400吨货值1.7亿元的侵权假冒商品
- 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读懂幽默背后的期待
- 东西问|张勃:端午节,如何冀望清平安康?
-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2024年是中国经济“龙抬头”之年
- 山东日照港第四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投产 打造亿吨级原油集散地
- 热门推荐
-
- 30位粤港澳大湾区肿瘤专家发表精准肿瘤医学共识文件
- 甘肃武威一驾驶员突发疾病导致车辆失控 造成3死7伤
- 暑期档票房创新高 中国电影市场绽放新活力
- 黑龙江:援建支持类“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增至5所
- 中加航空与旅游业共议助力旅游市场复苏
- 数字化及元宇宙助力文化遗产“活”起来
- 浙江县域观察:绿水青山何以迸发科创活力?
- 传承两千余年的陇州社火
- 30多岁正当年,找工作怎么就被嫌弃了?
- 复旦科创母基金启动 做潜力项目“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 展现杭城温情 越剧《钱塘里》亮相北京
- 经济观察:中国A股掀“回购潮” 逾30家公司同一天公告
- 曼行国道丨从广西东兴出发,跟着蒙曼走读219国道!
- 中新网评:中国正能量群像生辉 勾勒出大写的中国
- 较强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 西藏西南部等地有降雪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
- “人参水”补熬夜伤?安慰剂罢了!
- 泰国今年前4个月迎超1200万外国游客
- 山西临汾:电力护航 一“糯”千金
- 1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881元 上调2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