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能否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
【短评】
经过漫长的萌芽期、发展期,在疫情的催化下,预制菜迎来了快速增长期。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1.07万亿元。的确,无论是线上购物平台还是线下大型超市、便利店,货架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预制菜品牌和菜式。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城市“996”“007”的年轻人,在便利店里挑选一份预制菜肴已经成为他们解决晚午饭的常规选项。“出门带泡面、火腿肠、面包等速食品”“去餐馆就是要吃现炒现制的菜品”……这些传统的饮食习惯正在因预制菜的出现而悄悄改变:自热火锅等即热类预制菜已经成为年轻人的“露营必备”,而餐饮企业则通过建立中央厨房,使预制菜提升效率,保障菜品质量稳定。
即热类预制菜在口味、营养方面是优于泡面等速食品的。那这类预制菜能替代泡面成为便捷食品的更优选吗?其实作为一种经济行为,人们选择哪种速食品还受到商品特性、价格、购买和食用场景、消费者的喜好和认知等因素影响。比如在户外要想吃一餐热腾腾的饭菜其实很难,这时“自热”便成为即热类预制菜的最大优势。但换一个场景,在火车上有热水、有盒饭,加之因自热饭菜产生的蒸汽容易造成险情,铁道部门并不建议在火车上食用,即热类预制菜就不再是最佳选择。此外,即热类预制菜至少是泡面两三倍的价格,购买渠道主要集中在线上和大城市超市,这也制约了预制菜市场渗透率的提升。
至于现在餐饮行业使用预制菜,则受到部分消费者的强烈反对。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成消费者投诉热点。B(Business,企业、商家)端火热,C(Consumer,消费者、个人用户)端遇冷,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口感问题,“现制现卖的更好吃”这一认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且不说目前大部分预制菜在口感上和厨师现做的有差别,即使没有差别,恐怕打破消费者的认知惯性也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从尊重消费者、保障预制菜产业良性发展的角度出发,餐饮企业有必要在使用预制菜时提前告知。而作为消费者,在知情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我们不妨给这个新生事物多一些发展时间。
(作者:李琦)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汽车城”长春发布新线路展示汽车工业壮丽发展史
- 乘“数”而上 从全球数贸会看出海“新动能”
- 抖音上线首部反网暴微短剧,反映了什么社会期待?
- 做优“绿色经济” 江西南昌发展苗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山西古建院携手哈佛大学共促古建筑数字化国际传播
- A股首单投保机构公开提名独立董事议案获通过
- 浙江文化观察:良渚玉器鸟立高台图符是啥意思?
- “旅游迎春 休闲过年”——2024年新春旅游休闲宣传推广活动启动
- 中国发布《“一带一路”气候报告:2023》
- “稳”有支撑 “进”有动力
- 成都计划到2027年累计淘汰老旧汽车30万辆
- 湖北荆门市博物馆新馆开馆 展五千余年人文历史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生态“高颜值”成就绿色发展“好气质”
- 周柏豪:“披荆斩棘”打开自己 不把问题留到明天
- 2024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暨教育年会在重庆举办
- 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 甘肃兰州出现刺激性气味 多部门已展开溯源调查
- 中国经济展现极强韧性 高质量发展提振全球增长信心
- 交得其道 千里同好——汇聚“全球南方”合力的中国路径
- 英吉利海峡又现移民船倾覆悲剧:6人死亡2人失踪
- 热门推荐
-
- 青海乌兰成功养殖高原“草膘”小龙虾 首批正式上市销售
- 中新真探:近视配眼镜镜片折射率越高越好?
- 云南楚雄:邀海外侨胞“云端”过别样中秋节
- 多措并举 江西龙南“老”围屋焕发“新”活力
- 雄安新区南阳遗址:两座战国城址年代上限为战国中晚期
- 聚焦社会救助扩围增效 陕西全力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 《文昭皇后礼佛图》等龙门石窟流散文物实现数字复位
- 华为孟晚舟: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
- 南航广州至伦敦盖特威克航线正式开航
- 看产业沃土如何发“新”枝——2024年中国(辽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侧记
- 北京将提升科技成果向津冀转移转化成效
- 电影票“退改签”应平衡多方需求
- “小平台”服务“大民生” 广西南宁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 杭州今年最高气温首破40℃
- 2023年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举办:“90后”成养老护理队伍主力军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上高:凝聚乡贤合力 共绘发展“同心圆”
- 中新网评:续写正能量故事,坚定前行
- 联合国大会为已故伊朗总统莱希举行悼念仪式
- 五部门“一把手”答10问 重点做好这些工作
- “十一”长假,我的钱包被份子钱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