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居家”暑假,如何让孩子收获高效成长
■王珏
2022年春季学期,上海中小学生经历了三个多月的居家学习。如今,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居家过暑假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面对继续居家的“神兽”,不少家长忧心忡忡,孩子是不是会养成“葛优躺”的习惯、整天沉迷手机和网络……如何才能让孩子宅家也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
家长和孩子制定共同约定的协议,让学习生活从他律变自律
三个多月的居家学习,大部分孩子都经历了这样的“三部曲”——家长上班,孩子独自启动线上学习的动荡期;在家长“注视”下,孩子体验线上学习焦虑期;家长复工,孩子独自迎来学期末的学业质量检测的考验期。
三个多月前,在开始线上教学时,我们学校曾开展过调研,发现学生居家学习存在诸如长时间看电子屏视觉疲劳;使用IPAD上网课欠缺自控力,常常偷看视频、玩游戏;长时间居家和同学交流不便、运动量不足、作业质量下降等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除了在网课期间设置线上互动活动,还与家长积极沟通,建议家长与孩子约法三章,签订一份家庭学习协议。让他律变为自律,从“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间休息”“防疫自护”“生活心态”等方面构筑起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慢慢的,协议逐渐转化为赋能的信任。
暑假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督促他们成长进步的绝佳时期。如今,同样可以延续网课期间的做法,如果已有“协议”,同样也不能丢。每天早睡早起不赖床;按时完成暑假作业,有错及时订正,今日事今日毕;合理规划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绘画阅读不能少;不在学习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每周末,家长和学生一起召开家庭会议,根据约定的内容复盘和总结当周的约定执行情况。通过持续的“约法三章”,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较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优秀的父母和孩子各自制定暑期计划,互相激励
不少家长会给孩子制定假期计划,但是如果计划任务量过大,孩子往往很难坚持,计划的执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我见过不少优秀的家长,每逢假期会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制定学习计划。但是,来自父母单方面制定的计划,孩子未必会接受。只有孩子自己独立制定的学习计划,才更容易执行,也更能高效引领、督促他们努力实现。而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孩子就会有强大的内驱力。
有时候,为了激励孩子,家长还会自己也制定一份类似的计划,比如,在工作时间之外,定一个时间点做家务,定点和孩子一起运动等。家长要身体力行地让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地进行,而不是漫无目的、毫无章法地去做,从而让孩子养成有条有理的好习惯。
居家期间,很多人都有感受,居家学习、工作也都需要“仪式感”。所以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专属的学习空间,这个空间由孩子自主管理,由同住人共同维护。有了这样的专属学习空间,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每天自己收拾书桌,分类整理好每一门学科的学习笔记,定期整理学习环境的物品的日常生活习惯。
营造幸福生活氛围,在劳动锻炼中感悟家庭责任
想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营造快乐幸福的生活氛围。暑假期间,不妨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不仅可以释放他们满满的精力和热情,还能让孩子锻炼动手能力,从中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辛苦,促进亲子关系。
当然,劳动不仅仅是扫地、洗碗等简单家务,也包括学习养花种草,美化家居,尝试做些美食,感受人间烟火气,帮助长辈完成网购等。
作为家长,一方面要明确家务劳动责任分工,不断激发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责任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做到既不断示范,又不断放手,让孩子在劳动锻炼中学会承担责任。对于孩子而言,如能够担起一部分家庭的责任,无疑也能更好地做自己的主人。
尊重孩子的社交需求,共同协商电子产品使用“规范”
每到暑假,家长和孩子之间对于使用电子产品的矛盾常常是个焦点。许多家庭的矛盾往往从这里出发。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拿手机就紧张——大人也用手机,为什么大人用手机就是“用”,小孩子用手机就是“玩”?但经历了此次漫长的居家学习时光,不少孩子每天已经习惯了和电子产品“相依相伴”。暑假里,缺少同伴互动的他们其实更需要社交,更需要与他人交流,所以家长也要继续尊重孩子的这份诉求。可以和孩子好好协商假期里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时长和内容等,并认真执行。同时,家长也要控制自己每天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示范和榜样。
应时而生的居家学习生活,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体验了共克时艰的温暖。这段特殊的成长经历,看似“煎熬”,但细细想来,煎和熬又何尝不是烹饪美味的手段呢?不妨带着它们继续出发,相信所有未来的惊喜,都在努力耕耘的当下。
(作者为上海市特级校长、格致初级中学校长)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李白文化城市联盟正式成立
- 持续“大热” 自然科学博物馆缘何惹人爱?
- 18个版本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影印珍本在西藏出版发行
- 抹黑中国“产能过剩”实乃保护主义作祟
- 银行卡清算市场有序对外开放
- 南部及东部沿海有较强风雨 长江以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 旅游消费与旅游商品创新互为支撑
- 北京启动防汛蓝色预警响应 今明两天预计有明显降雨天气
- 算命网红被拘,网络算命也不是法外之地
- 广西钦州港实现15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常态化进出港
- 手机市场“千帆竞渡” iPhone 15将面临更大挑战?
- 聚焦老年生活情感 《夕阳下的述说》新书首发
- (国际观察)乌克兰危机冲击国际秩序 冲突战争没有真正赢家
- 第五届世界青瓷大会启幕在即 展示宋韵文化当世之姿
- 没有这10多亿年,地球一天会有60小时
- 第六届BDA舞蹈论坛聚焦中国舞蹈教育70年 立足本土交流互鉴
- 报告:6月近九成中国新房找房者为改善性购房群体
- 青海社保缴费线上占比超95%
- 144小时免签:如何掀起China Travel旋风
- 北京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达75%
- 热门推荐
-
- 浙江经济观察:宁波探索“以数强实”新路径
- 《中国珐华器》出版发行 20万字500幅图探寻珐华前世今生
- 一家三口被困杭州天目山悬崖边 警方紧急出动
- 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重庆大足开幕
- 首届屈原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在湖北宜昌开幕
- 专家详解中国资本市场增量资金影响几何
- 北美票房:劳工节长周末北美票房料创新低
- 日本女川核电站即将重启 曾在2011年大地震中遭破坏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推进农业“机器换人” 江西南昌万亩智慧农场早稻开镰收割
- 南航发布广州枢纽春运六大地面服务承诺
- 上海实现学生屈光发育全覆盖建档管理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数字化激活“超级小镇”服装产业新动能
- 建行发布关于9月25日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批量调整的问答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 广东入汛 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公募四季报密集披露:固收产品受捧,权益类浮亏遭弃
- 斯洛伐克外交部宣布驱逐一名俄使馆人员 俄外交部:将作出回应
- 中国稳定股市新工具启动 5000亿规模只能投资股市
- 美国10月成屋销售量同比上涨2.9% 三年来首次上涨
- 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舞台呈现有血有肉的基层“背包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