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推进农业“机器换人” 江西南昌万亩智慧农场早稻开镰收割
图为航拍大田农社管辖的广袤田野。 刘力鑫 摄
中新网南昌7月12日电(卢梦梦)“双抢”时节,在传统产粮大县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金色的稻浪层层叠叠,随风翻滚,一派丰收景象。伴随着“隆隆”的响声,蒋巷镇大田农社的稻田里,十余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将一串串稻穗揽入“怀中”。
“除了有人收割机,我们今年还投入两台无人收割机参与作业。操作员只需规划好路线,通过手机操控,一键就能进行无人收割,实现‘机器换人’,有效节省人工成本。”大田农社负责人邹泰晖告诉记者,一台无人收割机每天能收割水稻70亩左右,他们计划在10天内完成1.05万亩早稻收割。
除了早稻收割,在大田农社,科技赋能也为晚稻种植带来惊喜。“目前我们已经开始晚稻试插秧,实现了从育种到插秧的全程机械化,预计将在8月1日前完成全部晚稻种植。”看着无人插秧机将嫩绿的秧苗稳稳地移栽至田里,邹泰晖信心满满。
大田农社是江西省首个“万亩智慧农场”。得益于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应用,农场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26人就能种植和管理上万亩田。“以前种田全凭经验,看天吃饭,现在靠科技,智慧赋能,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增产高效。”邹泰晖说。
智慧农场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田间地头,在距离田块不远处的办公室内,一面LED监控显示屏上,正清晰记录着农场的农事信息。“这是大田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主要依靠布设在田地里的5G传感器,为整个农场支起一张智慧网络,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
邹泰晖介绍,该系统能够在产前对地块、人员、设备、种植计划、生产资料配给等进行数字化管理;产中对生产作业计划、作业执行、生产资料出入库及农机作业轨迹、面积等实时监控,实现农场地块网格化、数据化管理。同时,在产后通过农产品大数据溯源管理,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追溯。
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邹泰晖对农场未来的发展满怀期许。“我们将继续朝着‘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订单化、绿色化’的目标发展,有序推进农业‘机器换人’,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计划在明年将农场的社会化服务面积扩大到5万亩。”邹泰晖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西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公开征集问题线索
- 广西修订禁毒条例 加强边境沿海禁毒工作
- 马士基航运公司:正准备恢复红海航行
- 广东迄今已招募8.9万名爱心妈妈
- 上海海警局跨越4省7市多地破获一起走私冻品案件
- 业界话全球数据治理:让数据跨境流动“自由”且“有序”
- 广州降雨超两百毫米 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 广东女孩冰城拜师学滑雪 梦想直指亚冬会
- 屡败屡战被疯狂吐槽 东野圭吾改编热为何不退潮
- 特朗普上任在即 北约从美国手中接管波兰防空系统
- 逛灯会赏非遗
- 湖南怀化首发太平船务铁海联运专列 直达马来西亚
- 澳大利亚决定取消对自中国入境旅客的行前新冠检测要求
- 焦点访谈丨齐聚智博会 一起看“智能”的未来
- 西南首条城际高铁客运专线开通十周年 日均发送旅客超10万人次
- 黄浦江两船相撞1人失踪 搜寻工作仍在进行
- 现实题材剧引领创作潮流
- “国潮”消费为何持续升温
- 安徽淮南火灾9名遇难者遗体全部被找到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天津举办
- 热门推荐
-
- 江西南昌七旬老人照顾半瘫妻子13载 用爱诠释人间真情
- 时隔八年!乌鲁木齐至伊斯坦布尔往返客运航线复航
-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安闭幕 “金丝路奖”揭晓
- “鲁派”纪录片成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国际传播新名片
- 小米2024黑客马拉松:319位小米人产出63个新技术作品
- 从春节申遗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国产带状疱疹疫苗在海南开启接种
- 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消费品以旧换新释放内需潜力
-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共建“一带一路”造福中国更惠及世界
- “河北净菜”开通进京直通车 新鲜蔬菜可及时抵京
- 哪吒汽车发布超级增程C级猎装车
- 首届中国健康产业大会医疗“黑科技”带来就医新体验
- 德国奥地利众企业赴吉林寻合作 汽车冰雪商机明显
- 沉浸式感受古都风貌 全国图书馆行业首个非遗主题文献馆落户大运河畔
- 金融生鲜季丨荔枝熟了,返乡的他笑了
- 世界文成人归乡:亮点是发展 续写高质量看“新生代”
- 扎实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 广西经济“跨”步走 内融外联释放“磁吸力”
- 4月18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真金白银”护航 中国外贸企业闯关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