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大热” 自然科学博物馆缘何惹人爱?
自然科学博物馆缘何惹人爱
本报记者 詹媛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10日 08版)
清明假期,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成了很多人的“新宠”。最新数据显示,假期这几天,中国科技馆日均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3天共服务观众7万余人次;重庆自然博物馆日均客流量达1.1万人次,约是平日里的5倍……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缘何惹人爱?怎样才能让它们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彰显科学之美?4月8日,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中国科技馆举行,记者采访了多位自然科学类博物馆馆长、专家。
持续“大热”,它们为何如此吸引人
在北京科学中心探究“玉兔在月球上能跳多高”;在浙江省科技馆上一堂科学威“龙”课,体验“龙”重登场之疯狂实验秀;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了解宇宙地球的沧桑巨变,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探索生命世界的无穷奥秘……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热”从龙年新春持续至今——中国科技馆大年初三到初八共服务观众超1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春节假期,辽宁省科技馆服务观众13.36万人次,单日客流最高峰为2.53万人次,累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363场。
它们为何如此有魅力?
“在这里,能身临其境感受科学的魅力,以书本加实践的方式加深对科学的理解。”辽宁省科技馆馆长刘晓峰说,“我们将科技成果和创新知识以直观、互动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这不仅为科技成就提供了展示窗口,也能激发大家的科学兴趣、涵养科技创新精神。”
国家自然博物馆首席科学家孟庆金认为,持续升温与近年来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发展迅速有关,这里让人们拥有了“触手可及”的机会,可以更便捷地“亲近”科学。
“不仅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已经建设了规模较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浙江安吉、湖北武汉、云南澄江、四川成都等很多城市都新建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孟庆金说,“这些自然科学类博物馆集中保护、研究与展示了生命演化过程中的自然遗物,以及人类历史上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遗产。这对呈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表达中国人尊重、爱护大自然的传统理念,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终身学习的科学教育阵地
作为连接科学、教育与社会公众的重要桥梁,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受追捧的背后,是老百姓对优质科学教育场所的渴求。“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文明进步、文化繁荣的重要载体。”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殷皓说,“我们要将这些场馆打造成终身学习的科学教育阵地,持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做“加法”的关键,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全民终身教育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公众提供终身、连续教育。
“在新的科技革命和科学教育形势下,更迫切地需要科技馆及其他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发挥校内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用独特的资源创设自然科学体验场景,用独特的理念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创新力。”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说。据介绍,中国科技馆已与北京市200余所中小学校签约合作,共建“馆校结合基地校”。在2023年秋季学期,中国科技馆服务学校团体学生4.5万人次,2024年春季学期还推出面向不同学段学生的35条主题研学路线。
在安徽省科技馆,公众可以深入了解前沿科技——该馆建立了由高校量子领域专家学者、量子科技企业从业者、科普工作者、科普展品研发企业组成的量子科普专业合作团队。安徽省科技馆馆长方波介绍,该科技馆还开发了量子主题直播课、科学课短视频等,促进前沿科技知识普及。
在广西科技馆,“不接触气球就能给气球充满气”“乒乓球可击碎玻璃”等4个自主设计的科学实验秀场场爆满;还有大型原创科普剧《科学少年奇遇记》,利用自主研发的展品完成18个物理化学实验、10次大型互动。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具有自由、开放、社会化的教育环境,应该注重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依托展览展项开发丰富多样的科学教育活动,为公众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便利。”广西科技馆馆长黄星华说,为了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该馆还充分依托中小学教师资源,开发“磁与电”“民族蜡染”等上百种科普活动资源包,出版《小学科学拓展与探究》《同上一堂科学课》等书籍。
对标国际一流,仍有短板
尽管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建设已取得很大成就,但面对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尚有很大发展空间。在孟庆金看来,与国际一流同类博物馆相比,我国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藏品数量、科研力量、展陈内容、整体规划、新技术利用等方面仍有不少短板。
“藏品收藏数量太少,需扩大藏品收藏范围,重新构建藏品收藏体系;科学研究力量薄弱,需加大投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增加博物馆核心竞争力;展陈内容单一且出现同质化现象,需注重博物馆建设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以凸显特色;新技术应用不当,虽然数字技术为博物馆带来了无限可能,但技术应用应考虑适度、适当。”孟庆金分析说。
与此同时,隶属关系复杂多样、地域分布不均衡、建设标准有待完善等问题,也使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功能发挥受限。“应当加强国家馆引领全国同类博物馆发展的机制,没有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省市应建设新馆,另外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依据,规范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指标及设计要求。”孟庆金呼吁。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要切实担负起兴文化的时代使命,在促进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秉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文明互鉴,在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的过程中争做科学文化的引领者,提高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殷皓表示。(光明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积极因素持续增多、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推动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航”
- 德国汽车专家:中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引人注目 对德国经济而言中国重要性不可替代
- “老马”携全新修订《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来京赴一场“观鸟”之约
- 养老服务改革如何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一文了解
- 第13届中国运动装备设计大赛点亮中国国际时装周
- 经济大省各展所长勇挑大梁 向新向优显现强大韧性活力
- 青年海归拍摄纪录片向世界展示女书魅力
- 台湾花莲县发生地震 福建多地有明显震感
- 沈阳市烧烤协会成立
- 重庆巫山发展清洁能源向“绿”而行
- 甘肃酒泉:“飞天故里”三产持续发力
- 加拿大2月通胀率继续回落 物价水平仍高企
- 江西龙南九连山首次拍摄到“中国国蝶”高清动态视频
- 五旬大叔突发耳聋眩晕病根你可能没听过
- 锦上添“花” 江西赣县皇菊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路
- 中国农业银行实现多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贷款投放
- 海口“三港”预约过海车辆持续高位运行 待出岛小车约6100辆
- 6名联合国机构工作人员在加沙遇袭身亡 哈马斯就停火谈判表态
- 点燃暑期文旅消费还需“稳准优”
- 《狗阵》上海首映 导演管虎:生活是旷野,不是轨道
- 热门推荐
-
- 亲密关系的必修课
- 湖南安仁银龄宣讲队的别样“夕阳红”
- 日媒:日本将于10月5日开始第二轮核污染水排海
- 并非所有胆结石 都能靠啃猪蹄解决
- 济南提升数据应用场景 已累计向社会开放3532个数据目录
- 港媒:外企认为中国市场仍不可替代
- 广东竹产业蓬勃发展 “剑指”超千亿元产值
- 黑龙江尚志:本轮强降雨为1957年以来最大,5日继续停课停工
- 肆拾玖坊茅台镇兰家湾酿酒基地盛大开启
- 全球最大装机功率氢动力机车下线:让内燃机车“氢装上阵”
- 冯德莱恩到访基辅:正通过三种途径向乌提供弹药
- 济州西归浦市当选韩国首个“年度文化城市”
- 12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870元 下调22个基点
- 积极因素集聚 北向资金持续净买入
- “虚假凶铃”频现,美国校园成惊弓之鸟
- 中国(赣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陆港基地企业入驻集中签约暨揭牌仪式举行
- 湖北神农架发现新物种“伟烈报春”
- 报告:新型城镇化战略与银发经济发展呈高度契合性
- 分型分类精准帮扶 中国十五部门共促个体工商户发展
- 浙江衢州:冀携手海内外浙商促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