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戴口罩很闷”催生消费新品“防闷神器”,真的有用?
口罩凉了,防护力也弱了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刘欣宇
近日,广州天气越来越热,以缓解戴口罩引起的闷热不适感为卖点的“口罩防闷神器”受到不少人关注。市民邹女士便买了一款叫做“口罩爆珠”的产品。“小小一颗,把它塞进口罩内夹层,捏爆,瞬间薄荷味就出来了,很是清凉,但不知道会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邹女士说。
这类号称为“口罩伴侣”的时令性消费品是否真能防闷热、防病毒兼得?为探究竟,羊城晚报记者购买亲测了多款“口罩防闷神器”,并走访调查,全面盘点其安全性及防护力。
口罩爆珠、清凉贴、香薰扣
体验:有清凉感,香味图案也吸引人
记者随机走访、询问了广州多家药店、商超,并未看到“口罩防闷神器”在售。一名药店人员告诉记者:“医用口罩可以在药店买到,属于二类医疗器械,但你说的这些产品并不属于医疗器械,我们不销售。”
记者随后在淘宝上搜索关键词“口罩防闷神器”,结果显示有多种“精油类”产品以及鼻托、风扇、支架等“内托或外置类”产品。其中,“精油类”产品主要分三种:“口罩爆珠”“清凉口罩贴”“口罩香薰扣”。记者分别在多家高销量网店购买了这三种产品,到货查看产品标签后发现:
“口罩爆珠”的珠子主要以精油制成,捏爆珠子后精油挥发,会产生清凉功效;
“清凉口罩贴”的贴纸涂有精油,贴在口罩上自行发挥功效;
“口罩香薰扣”的扣子实为磁铁,前后均呈镂空状,产品附有若干枚小绵片及精油,将扣子扭开后放置滴入精油的棉片,即可发挥功效。
这些产品除了以“防闷”作为主卖点,还以不同的香味及颜色、图案吸引消费者。购买过“口罩香薰扣”的市民王绮(化名)就表示:“平时出门,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口罩装饰,还能闻到自己喜欢的气味,心情感觉会好些。”
专家:爆珠弄湿口罩,影响防护效果
事实上,这些精油类产品成分多以薄荷为主。其是否有抗菌作用?会否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对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谢洪告诉记者,精油本身并无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爆珠”弄湿了口罩,反而不利于防护。
“我们使用的医用口罩之所以能有好的防疫效果,在于其中间有一个过滤层,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携带微量电荷,可起到有效吸附空气中颗粒物和病毒的作用。而捏爆‘爆珠’后产生的精油使得口罩内侧潮湿,静电作用消失,这肯定会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而且根据医用防护物品行业标准要求,口罩潮湿应及时更换。‘爆珠’这种‘人为式’弄湿口罩后,还要继续佩戴,显然不科学。”谢洪说。
那么,这些产品散发出的气味对人体有无危害?谢洪表示:“普通人可能无事,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气味带有刺激性,具有一定过敏风险。尤其是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人群,应避免接触。”
口罩鼻托、风扇、支架
体验:鼻托、支架与脸部不完全贴合
另一类产品以口罩鼻托、口罩风扇、口罩支架为主。记者购买试用发现,相比精油类产品,此类产品一是价钱较高,二是实用性较强。
口罩鼻托:硅胶或海绵质地,撕开胶贴,将鼻托粘在口罩鼻梁位置,主要解决戴口罩时眼镜被雾气困扰的问题;
口罩风扇:一个USB充电款迷你小风扇,可夹在口罩上,扇叶的一面朝向口罩内,启动后,风力能带动口罩内外空气流通从而缓解闷热感;
口罩支架:塑料或硅胶制成,使用时将其固定在口罩内侧,让人脸和口罩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个作用同时被用来吸引化妆的消费者,广告语频繁提及戴上可“不沾口红、不脱妆”等。
记者使用时会遇到鼻托或支架不适合自己的鼻梁或脸形等情况,口罩与脸部不完全贴合。同时,记者发现,不少人还在评论区晒出自己叠加使用此类产品的图片,比如既内置支架又外嵌小风扇。
专家:口罩密合性差了,防护效果大打折扣
此类“神器”对口罩的防护效果有无影响?对此,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口罩应与自己的脸部紧密贴合,防止空气中的病菌从缝隙中进入,而若在口罩里加一个支架,会影响口罩的密合性,使防护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并不建议使用此类产品。另外,若在人群拥挤的场所,可手执小风扇缓解闷热。
此外,记者查阅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发现,该文件明确指引“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但上述产品无论是“精油类”或是“内托或外置类”,按照使用方法,手部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口罩内面,这很可能会造成口罩的污染。
而《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也明确要求,口罩每8小时换一次。而以记者购买到的口罩支架为例,其宣称可“循环使用”。相对口罩的“一次性”,“口罩防闷神器”的多次使用,可能带来口罩污染问题,从而影响防护效果。
贴士
假期出行勤换口罩
还可带手持小风扇
“五一”假期临近,医生建议,出行或出游时可随身携带三四个备用口罩,8小时内替换,但若遇到说话较多的场合或天气炎热等易造成口罩潮湿,可缩短时间,如2-4小时内更换新口罩。在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时,也可准备手持小风扇等降温物件。
谢洪也谈到:“N95口罩严密性好,但也确实较闷,普通市民佩戴一般医用外科口罩即可。”
有些场合不必戴口罩。按照《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在低风险区域,普通公众居家、骑车、自驾车时,均无需戴口罩。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甘肃会宁蒲公英产业:曾经“救命菜”变今日养生茶
- 古城平遥“以客为主” “下猛力”整治旅游乱象
- 多位专家齐聚广州为岭南非遗“破圈”建言献策
- 三部门印发通知 引导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
- 乡村生活新图景:数字经济下沉 外卖送到田间地头
- 四川雅安一河流河水突涨已造成7人遇难
- 日本排污入海临近 韩国水产业愈发担忧:遭殃的是韩国民众
- 秋冬季,女生手脚凉怎么保暖?
- 代际关系渐成电视剧关注新热点
- 上半年中国财政收入115913亿元
- 山东枣庄:田野里的组培室 开辟农民职业新“赛道”
- 西宁铁警:让火车站变身“禁毒课堂” 守护无毒旅途
- 湘桂铁路广西柳州至黎塘区段近10万根新轨枕“上岗”
- 中国皮影:小光影映射大世界
- 中方签约163亿元 2023中国“二洽会”发布签约成果
-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 台风“贝碧嘉”直指浙闽 浙江启动海上防台风应急响应
- 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王志恒因工作调整辞职
- 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上升1.1点
- 中国驻菲使馆就处理当前仁爱礁局势阐明三点立场
- 热门推荐
-
- 浙江共富观察:社会组织“微力量”如何聚起“大幸福”?
- 黎巴嫩多地遭以色列战机袭击 已致2人死多人伤
- 通讯: 建筑工地上的“95后”师父和“00后”徒弟这么过“五一”
- 意大利原版音乐剧《卡萨诺瓦——威尼斯的情人》首次来华演出
- 浙江高校“竹科技”赋能产业:一根竹子“长”成大产业
- 四川康定山洪泥石流现场:抢险任务艰巨 搜救仍在持续
- 福建泉州警方通报一起伤害案:已造成2死2伤
- 露营旅游热度攀升,但更要“步步为营”
- 中转无需过境签证 “上海-马德里-利马”联运航线上线
- 国家统计局:2月份CPI同比上涨 PPI同比下降
- 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四季行 “清流林畲红游季”启动
- 7月份民航运输规模创月度历史新高(新数据 新看点)
- 文化出海 江西南康城市超级IP《天才小鲁班》入围多项国际大奖
-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召开 交流探讨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 恐龙界的“猫捉老鼠”?恐龙捕食哺乳动物证据首现
- 河南濮阳戚城遗址:龙虎相傍见证中原大地历史沧桑
- 高薪的聘任制公务员,到底香不香?
- 非洲华侨命悬一线 浙江温医大附一院上演跨国救援
- 兰州榆中“乡野星趣”兴“夜文旅” :“手可摘星”新潮范
- 千年平遥古城里探秘元宇宙 让传统文化有了“潮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