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遇见小而美的乡村博物馆
“真没想到,原来中国的农历竟然是一个如此博大精深的系统!”参观完农历博物馆,来自杭州市萧山区的游客小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座“隐藏”在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的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以农历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也是浙江省四星级乡村博物馆、杭州市五星级乡村博物馆。“农历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我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农耕文明的魅力。”农历博物馆馆长张放说。
2021年9月23日,浙江省启动了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设1000家乡村博物馆的目标。在2023年5月浙江省公布的第一批乡村博物馆名单中,张放的农历博物馆榜上有名。
乡村博物馆连接历史与现代,传承乡土文化、展示乡村新貌。借着全国“文博热”的东风,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百丈镇更是提出了要用3年把溪口村打造成“乡村博物馆第一村”。为什么选定乡村博物馆这个方向?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记者走进百丈镇溪口村探访。
美丽乡村与文化能人的交集
郑芬兰是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2年,27岁的郑芬兰在贵州马岭河峡谷徒步时,机缘巧合下从一位布依族老人那里收到了一把用了63年的梭子,自此开启了她的“寻梭”之路。
2017年,郑芬兰因参加“魔豆妈妈创业扶贫大赛”来到百丈镇。“以前不知道,在杭州周边,竟然有这样美丽的乡村。”有着省级AAA景区村称号的溪口吸引并留下了郑芬兰。
彼时的百丈镇也正在寻找发展出路。近些年,周边发展旅游的乡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何另辟蹊径,破解同质化难题,实现差异化发展?问题摆在了百丈镇眼前。
2021年,国家文物局将浙江列入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2022年3月,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发布《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鼓励专业团体参与乡村博物馆运营和管理。
百丈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改造废弃厂房、盘活闲置民居资源,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一边是搭建完善的场地,一边是有着丰富资源的文化能人,乡村博物馆成为二者的契合点。2022年5月26日,郑芬兰带着各式各样从世界各地“寻宝”来的两万三千多把梭子,在溪口村安了“家”,取“传承梭织手工艺”之意,从此,她便又多了一个身份——传梭博物馆馆长。
同样被这个平台吸引来的还有张放。和农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张放退休前是浙江大学的教授。农学出身和长期的扶贫经历让张放有着深厚的乡村情结。2022年国庆节期间,张放的农历博物馆正式开放,谈及创建农历博物馆的初衷,张放说,要让富起来的村民内心也充盈起来,让村民为自己拥有如此厚重博大的农耕文化感到自豪。
在农历博物馆门口,记者见到了正在引导游客的村民,上前询问得知,他在博物馆对面经营了一家民宿,闲时会到博物馆帮着打扫卫生,有时还会尝试做解说员,“农历是我们一直使用的,看完张教授的博物馆我才知道原来我身边有这么好的文化资源,我感到很自豪!”文化能人进村,村民自发参与,在溪口村,记者看到了一场乡村与文化能人的美好际遇。
乡土文化与特色展陈的碰撞
与城市里有着珍贵藏品的博物馆相比,乡村博物馆的特点和吸引力在哪?这是百丈镇文化管家周红丽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如果翻开《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便可看到:乡村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要体现鲜明的在地性,突出‘一村一品一馆’的地方特色”。那么,百丈镇的特色在哪?
“百丈镇位于良渚文化走廊最西端,溪口村在文化底蕴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周红丽说。乡土文化中自带乡愁的色彩,城市里缺少的浓浓乡土味儿大概就是乡村博物馆的魅力所在。“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片’,百丈镇是毛竹之乡,你看咱村现有的6家博物馆里,不仅个个带有竹子元素,自身特色还不少呢!”
“右脚踩下去,‘经纬线’就张开了,然后把梭子从一边用手顶到对面,再踩下左脚,就可以‘打纬’了。”传梭博物馆内,讲解员王丽敏正在给来自江苏常州的小游客示范如何用织布机织布,“这台织布机是郑芬兰老师的外婆留下来的,传承了3代人。”除了可以现场看到织布机工作,游客还能完整地看到十二道纺织技艺工序。“你们看,这个织布机像不像布达拉宫?藏族奶奶就是坐在这样的织布机前织毛毯。”在创新的展陈理念下,通过场景复原、数字交互等方式,游客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老的梭子世界。
从传梭博物馆步行10分钟就到了农历博物馆。张放正在给游客介绍一枚十二生肖纹圆佩:“星辰历也叫干支历,其中‘十二地支’就对应了我们熟悉的十二生肖。”在农历博物馆展示的数百件藏品中,每一件都能与节气物候、农耕诗解等农历知识点关联,让游客在欣赏藏品的同时也能直呼“学到了”。
政策加持与业态创新的合力
在持续火爆的“文博热”里,乡村博物馆不得不进行的“冷思考”是:如何将其持续经营下去?
今年3月,百丈镇发布了全球乡村合伙人的招募令,邀请热爱乡村的“村博人”共建百丈。“镇上有35幢闲置民居和近30亩土地,还有5000多平方米的旧厂房、学校可以翻新重建。”周红丽对记者说,“溪口目前已经有6家博物馆、艺术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么把它们发展好、运营好,把‘百丈村博’这个IP建立起来。”时隔一个多月,在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百丈镇又出台了“乡村博物馆+”黄金10条政策,在乡村博物馆的租金、装修、运行等10个方面予以支持。
“黄金10条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三年租金补助,每年最高100万元呢,这让我们对在溪口落户更有信心了。”蔡志忠文化馆馆长宋继中笑着说。今年1月,蔡志忠文化馆在溪口村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享誉国内外的漫画大师,蔡志忠作品中的老夫子形象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文化馆一经开放,就立刻吸引周边学校学生到此研学参观。“暑假期间,研学的孩子们挤满了展厅,我们不得不和旁边的传梭博物馆一起接待。”宋继中说。
在文化馆的二层,记者看到了一些工作人员在准备网络直播。“蔡志忠老师是我们公司的IP,他也授权了我们开发一些文创产品。”宋继中说,“现在每个月直播大概有100多万元的销售额。”
和蔡志忠文化馆不同的是,张放的农历博物馆除了销售文创产品,还承接展览设计,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知道了农历博物馆。
“不久之后,竹博物馆、精微艺术馆等也会落户溪口,博物馆集群势必会遇到资金和人流量的问题。”百丈镇相关负责人坦言,“我们已经成立了乡村博物馆联盟,把大家都聚集起来,定期去镇里,谈项目、吸引更多人才,资源共享,为博物馆持续赋能。”
作者:毛晓雅 陈银银
(农民日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电影《封神第一部》:封的是神,讲的是人
- 泰国进出口总额同比缩减 出现贸易逆差
- 酵素+膳食纤维能减肥?营养科专家这样提示
- 虾兵蟹将上演“江湖争霸” 浙菜以舌尖共鸣讲述创新故事
- 转移安置、调运物资、打通通道……子弟兵持续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
- “美国付出的是钱和武器,乌克兰人付出的却是生命”| 世界观
- 山西提高煤矿井下自救能力:遇瓦斯等事故30秒盲戴自救器
- 中外千余射手青海尖扎拼射艺、尝“箭宴”
- 中国地质古生物知名专家讲述桂林山水“地学故事”
- 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贵州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4贵商发展大会开幕
- 第三届接力杯“双奖”金奖作品上海国际童书展首发
-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 中领馆:旅居泰国清迈大熊猫“林惠”不幸去世
- 从轮滑场地到广袤农村 安徽肥西“90后”新农人追梦田野
- 福建法院一年多来审结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317件
- 7月10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新疆阿瓦提县纺织企业生产忙 奋战龙年“开门红”
- 10余位中外院士齐聚2024外滩大会
- 王红阳院士:恶性肿瘤的诊疗面临三大瓶颈
- 12.98万元起!“潮盒电动SUV”iCAR 03开启全球预售
- 热门推荐
-
- 中老边境勐满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旅客同比增长475%
- 两部门调度指导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老哈河堤防溃口险情处置工作
- 湖南举行炎帝陵祭祀典礼 迎2023年第一届炎陵黄桃文化节
- (两会速递)高宗余:桥梁建设已成“中国建造”的亮丽名片
- 外媒:美国2024财年预算赤字超1.8万亿美元 创历史第三高
- 克里米亚大桥“紧急情况”已致2死1伤 乌方发动袭击?
- 打开孩子探索未来世界的窗 《探险家学院》系列发布
- 丹山碧水“画中游” “歪果仁”告别青海
- 五角大楼:约1700名国民警卫队员协助两党大会安保
- 开学季 这些产品统统准备起来吧!
- 富含铁的食物不只有红肉!
- 脂肪中小分子“作恶”,影响糖尿病患者认知
- 央行:深入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整治工作 进一步提升现金使用便利性
- 中国—东盟少儿出版研讨会在吉隆坡书展举行
- 江西强对流天气为何如此频繁?还要持续多久?
- 第三次“误杀”,肖央有点忐忑
- 中秋月饼消费遇新趋势 健康诉求有新风
- 小果子带来大收获 新疆多地枣农采摘销售忙不停
- 我国发布《第三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 收录39个品种
- 摩根大通收购美国第一共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