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淹溺、迟发性淹溺 这两种不同寻常的溺水需警惕
带孩子游泳 小心这两种不同寻常的溺水
张素巧
据新闻报道,近日北京一个游泳馆内,一名小孩刚下泳池就栽倒在水中不停挣扎,附近的教练及时赶到将其救起,幸无大碍。在急诊科医师看来,“淹溺”是游泳季节最容易出现的意外事件之一。而游泳因其较为全面的运动效能,向来为众多家长所青睐,况且有教练的看护,远比孩子自行游泳要安全得多。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淹溺不仅可以发生在水中,还可能在孩子上岸后延迟发作,甚至带来致命危险,这就是“干性淹溺”和“迟发性淹溺”。
淹溺不只发生在水中
2016年《淹溺急救专家共识》中提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7万人死于淹溺,意味着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命。在我国,淹溺是国人意外伤害致死第3位死因,在儿童与青少年中,淹溺是引起心脏骤停的首要原因。
淹溺是只会发生在水中吗?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首先来了解下淹溺的定义: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但这主要是指普通情况下的“湿性淹溺”,我们更要警惕以下两种情况——“干性淹溺”和“迟发性淹溺”。
如果患者溺水时间长,喉部肌肉松弛,水大量进入肺内,会变成大家熟知的“湿性淹溺”。当大量水进入呼吸道,“湿性淹溺”患者数秒钟后便可神志丧失,继而发生呼吸和心搏停止,从而导致严重的肺损伤。
但在尸体解剖中发现,10%-15%的淹溺者肺中没有水分吸入的迹象,他们的死亡是由于反射性喉痉挛引起窒息所致,这类淹溺称为“干性淹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都可以直接导致死亡。
“迟发性淹溺”则是指在获得救治一段时间之后发生的溺水反应,通常发生在几小时或几天之后,患者由于气体交换受阻、肺泡功能障碍,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窒息,甚至死亡。
孩子更易发生迟来的意外
相较于成年人,“干性淹溺”和“迟发性淹溺”更容易发生在游泳初学者,尤其是孩子身上。
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呛水入肺,一开始没有任何异常,又碍于表达自我感受不清,即便家长知道孩子有呛水的情况,也往往容易忽视。但事实上,一旦发生溺水,无论溺水时间长短,在接下来的几天尤其是24小时内均需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出现乏力、倦怠、咽痛、咳嗽等症状,则提示肺功能受到影响,家长应提高警惕,尽快送医诊断。
有报道称,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位名叫弗兰基的小男孩游泳回来,于一周后离奇去世。他曾在膝盖深的水中玩耍,其间有个大浪打在脸上,令他扎进了水中,但没有造成表面上的伤害。当天夜里弗兰基突感不适,开始呕吐和腹泻,家长认为是普通胃肠炎,给与了对症药物。一周后,弗兰基自述腹部、脖子和肩膀均有疼痛,且出现呼吸困难,送医后死亡。诊断结果表明,弗兰基的最终死因是“干性淹溺”,这都源于游泳时打在他脸上的那个浪花。
国内也有类似案例,家住武昌的6岁男孩龙龙和父亲在室内游泳馆游了1个多小时,晚饭时孩子精神萎靡并不停咳嗽,体温也开始升高,后被确诊为急性肺水肿。原来,龙龙在游泳时呛了几次水,这些水在他上岸后仍然留在肺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发了急性肺水肿,这正是“迟发性淹溺”的表现。
家长如何判断隐形危险
家长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干性淹溺”或“迟发性淹溺”呢?
如果孩子游泳出水后有以下表现:1.不断咳嗽、发热;2.喘气费力、快速浅呼吸、鼻孔不断煽动、胸部起伏剧烈;3.疲倦、易困;4.健忘、表现异常或有呕吐等,需警惕“干性淹溺”或“迟发性淹溺”的可能性,一定要尽快就医。
在意外发生之前,还应该尽量预防淹溺的发生。对于家长来说,应该争取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要负起监管责任,即便孩子会游泳,也不能放松监管,避免孩子游泳时做出比赛憋气、相互推搡、超出自己游泳能力的行为;2.如果发现孩子玩累了,让其尽快上岸,一些意外事故往往是在困倦、疲累时发生的;3.过饱、空腹、服药后、身体不适时,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4.游泳前做好热身、适应水温的准备,因为入水时突然受到冷水的刺激,即使没有水进入肺部,也有可能引发反射性喉痉挛的“干性淹溺”,导致窒息;5.不建议孩子使用过度换气的方法做水下闭气前的准备,因为人的正常呼吸主要是由体内二氧化碳水平反馈作用于脑内呼吸中枢来调控的,过度换气可致呼出过多二氧化碳而出现低碳酸血症,当血氧降低到影响正常脑功能时,血二氧化碳水平仍可能未达到刺激触发吸气的水平,反而会使人因脑缺氧丧失意识,引发意外。
急救指南
如何帮助溺水者
遇到淹溺,若急救不及时,4分钟至7分钟内即可造成呼吸和心搏骤停死亡,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地实施救援。
施救者将落水者移到安全地带后,应快速判断落水者有无损伤和反应,可轻拍或摇动患者,并大声呼叫。如不能唤醒,则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具体位置及联系方式,同时准备初步急救。
对于心跳呼吸均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能直接拿到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应第一时间用AED检查是否需要除颤,如需除颤尽快执行,除颤后不需要检查脉搏和呼吸循环,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对于有脉搏有呼吸者,立即清除其口、鼻中的污泥、杂草,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对于有脉搏无呼吸者,同样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没有必要进行控水,试图清除吸入气道中的水分会耽误心肺复苏。因为大多数溺水者吸入的水分很快会进入血液循环或肺泡,不会成为气道阻塞物。
(作者: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医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四川绵竹:5年来6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
- 俄媒: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临时关闭
- 国际识局:美国非法越境者创年度新高 20万移民何以为家?
- 暖城杯·2024(第二届)中国新能源汽车鄂尔多斯挑战赛落幕
- 动力足、底盘稳 中国经济乘势而上开启“加速跑”
- 山东首条通达欧洲中部的全货机航线开通
- 长沙市“港产园”对接暨签约活动现场签约7545万元 助力加速产业出海
- 武大声明:校园樱花开放期间严禁外来人员、车辆违规入校
- 2024岭南影响力年度活动在广州开幕 逾千人参与
- 重庆市卫健委:30余个渝产中成药在新加坡注册上市
- 蚂蚁森林超9成树种在“三北”攻坚战核心区,再捐1亿元支持甘肃种树治沙
- 夏威夷野火已致93人死亡 美媒:美国百年来最致命野火
-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950 下调2个基点
- 官宣!京东独家冠名《2024-2025湖南卫视芒果TV跨年晚会》
- “含绒量想写多少写多少” 部分商家肆意更改羊绒衫合格证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签署文艺评论合作备忘录
- 总结十年共建“一带一路”成绩,老挝国会副主席连说了四句排比
-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缴费吗?一图看懂
- 小竹子“长”出大产业 “以竹代塑”提出一年来我国还取得哪些进展?
- 吉林省力推绿氢产业发展 打造多个百亿级项目
- 热门推荐
-
- 摆脱了“朱朝阳”阴郁形象 荣梓杉:我现在演戏比以前紧张
- 跑出端牢能源饭碗“加速度”
- 进博会交通保障誓师大会举行:新增外卡支付等服务
- 2024年鄱阳湖国际观鸟大赛圆满收官
- 电视剧《特工任务》研讨会举办:国安题材实现新突破
- 较强冷空气南下影响中国 中东部局地降温超10℃
- 祖辈与孙辈“隔代亲”:传递出孝德文化的何种力量?
-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中国公布税费优惠新政策
- “第2回日中文化艺术节IN万福寺”活动在日本京都举行
- 第六届进博会进一步优化专区 “黑科技”将集中亮相
-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将至 专家支招防范皮肤科“一号疾病”
- 联合国粮农组织为中国4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
- 黎巴嫩总理称将派军增援黎南部 呼吁以方遵守停火协议
- 【世界说】美国又一州拟废除童工限制 美媒:被扔进历史垃圾箱的做法又回来了,这是社会的大倒退!
- 安踏集团联合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发布“优秀运动员终身保障公益项目”
- 为群众办实事 他们走进了老百姓的“朋友圈”
- 中国首个区块链专用计算硬件开放架构BUDA“菩提”发布
- 南非警方:政府应对较轻犯罪行为实施非监禁制裁
- 7190.6亿元!2023年我国广告业快速增长
- 金融监管总局:着力优化信贷管理模式 有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