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爆火背后的“青春暖流”
“大家面前的这辆‘东方红28’拖拉机,是曾经印在第三套人民币壹圆纸币上的车型。”1月26日,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将馆藏的6辆珍贵车型移至中央大街,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就读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赵英浛一边讲解,一边卖力地将想上拖拉机体验的游客扶上了座驾,紧接着还不忘再补充介绍一句:“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也是咱们黑龙江人。”
彼时,中央大街的另一头,就读于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研究生陈楚凡正站在马迭尔宾馆前,向来往游客讲解着这座传统建筑的前世今生:“马迭尔宾馆是一家历史文化型酒店,始建于1906年,于1914年9月正式对外营业,迄今已有近120年历史……”
身为黑龙江大学志愿讲解服务队的一员,从1月14日开始,每晚6点,手持无线麦克风的陈楚凡便会和自己的老师、同学一起出现在中央大街,热情洋溢地为来往游客讲解哈尔滨的历史和文化故事。这支志愿讲解队伍积极响应学校“大美龙江我宣传”号召,由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书记、院长带队,既有年届花甲的资深教授、科研教学的中青年骨干,也有正值芳华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一段只有751字的讲解词,陈楚凡前前后后大改了5次。考虑到哈尔滨的室外温度、游客人流量等,为了让讲解达到更好的效果,陈楚凡每次练习时都会录音、反复听,自学播音知识,纠正吞音吃字的情况,在涉及时间、地点、重要人物等位置设计重音。“马迭尔宾馆是一座时髦、现代、国际化的建筑,这些亮点都要通过我们短短两三分钟的讲解让游客体会到,再精细打磨都不为过。”陈楚凡说。
这个冬天,跻身“顶流”的哈尔滨迎来了各地热情似火的游客。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号召大学生志愿者前往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全市的16个景点(街区),开展路线引导、省情市情介绍、翻译、秩序维护、文化传播展示等志愿服务工作。据悉,每天上岗的志愿者600余人。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志愿者踊跃“上岗”,当“青春暖流”在这座冰雪之城涌动,一颗颗年轻的心开始与哈尔滨同频共振。
就读于齐齐哈尔大学的王金鹏在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大厅为来往旅客提供志愿服务。身处大部分旅客“哈尔滨之行”的第一站,王金鹏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从自助售票、取票如何操作,到如何保障旅客高效通过安检、检票,再到怎样为异国旅客指路、查询车次……每一个细节,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和志愿者同伴反复沟通、确认。
“之前有一位来自韩国的老奶奶急急忙忙地找到我们,念叨着一串韩语,手还不断指着安检入口的方向。因为她身边没有懂中文的同伴,我们便给懂韩语的同学打了视频电话,为老奶奶提供远程翻译。”沟通后才知道,老奶奶是怀疑自己的眼镜在通过安检时丢失了,于是,王金鹏等志愿者和车站工作人员带着老奶奶回到安检通道仔细寻找。“虽然最终并没有找到丢失的眼镜,但老奶奶检票前给了志愿者每人一个拥抱,并热情地表达了感谢。”
同样的场景,也经常发生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参观的游客身上。作为馆内志愿服务小组的组长,就读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李淑欣每天都要处理十几件游客物品丢失、儿童走失的问题。“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前段时间,有一个刚刚学会说话的小朋友在馆内和他的父母走散了。”考虑到小朋友年纪太小,面对嘈杂的环境会更加紧张,李淑欣便和其他组员一起将他抱去了馆内的休息室,“没想到那孩子哇一下就哭了,我们轮番上阵安抚了他20分钟,他才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了我们,我们通过广播找到了他的父母。”
虽然每天的工作有些相似,但李淑欣并不觉得枯燥:“我们每天都动力满满。”为了方便到岗,身为牡丹江人的她和朋友在哈尔滨市平房区租了房。如今,已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连续工作了3周的李淑欣对馆内的每一件公共设施都烂熟于心。“其实不仅是我,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满怀热情。馆内目前有15个志愿服务点位,至今没有出现过一次志愿者迟到、缺岗的情况。”李淑欣说。
连续几天冒着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严寒站在室外,赵英浛也不曾叫过一句苦。“目前我每天是叠穿一件带绒的内衣和高领毛衣,加上一层羽绒马甲,最外面再套一件抗风的羽绒服;下身也是绒裤加上棉裤,里外套上四层。”然而,即便是“全副武装”,在没有阳光的下午,赵英浛和同伴也最多只能“挺”40分钟左右,刺骨的冷意很快笼罩全身。“虽然说在中央大街很冷,但看到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朋友们,听到他们的一声谢谢,心里又会觉得挺温暖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赵英浛是双城区选派的青年志愿者,她迫切地想为家乡“出圈”出份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和外国游客交流的时候,有很多外国友人对我们说,哈尔滨太火了,已火到国外了,这时候我就会特别开心和骄傲。”赵英浛说。
自1月5日正式到岗起,就读于哈尔滨学院的蔓芊卉便在冰雪大世界里窥见了哈尔滨这座国际城市的影响力。“在这里,你能看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冰雪大世界热门体验项目“大滑梯”下方区域提供指引服务的她几乎每天都要与国际友人“打交道”。在众多游客中,蔓芊卉对一名身穿印有中国国旗服饰的墨西哥游客印象深刻。“通过和他的聊天,我了解到,他非常喜欢中国,并且用3年时间自学中文。”言语相投的两人分别前还在冰雪大世界一起拍了合影,“我还给他推荐了旅游景点和地道的东北菜馆”。
自此,每当有外国游客路过时,蔓芊卉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为他们推荐哈尔滨的景点和文化故事:“3天下来,我和12位外国朋友拍了照片,他们来自俄罗斯、美国、南非、德国、加纳、英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她相信自己的家乡不仅能在国内火爆,也能在国际上持续“出圈”。
“哈尔滨不仅是冰雪之城,也是‘音乐之都’。在每年夏天,马迭尔宾馆的二楼阳台,以及中央大街的很多街口,都有来自国内外的音乐表演者,进行演出。”每次讲解结束,陈楚凡都会热情地向游客发起“夏日音乐之约”,他期待着,冰雪融化后,自己还能以志愿者的身份,与各地的游客朋友再次相遇。
“哈尔滨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还有许多地方是外地游客没有看到的。”为了把哈尔滨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赵英浛已报名了哈尔滨2025年第9届亚冬会赛事志愿者。关于家乡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故事,她还没有说够;而一颗颗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红色种子,已准备好在千里沃野的黑土地绽放生花。
“志愿者的微笑是最好的名片,青年志愿者已经成为这个冰雪季哈尔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书记周成刚表示,“相信中外游客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良好氛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罗希 记者 王军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搭建与中东欧合作新通道
- 国家外汇局:截至11月末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18亿美元
- 著名导演去世!他的作品家喻户晓
- 把客流增量变经济增量 这届广交会再现“客从八方来”盛况
- 2024 ADD数据应用场景大会暨数据应用场景大赛在京举办
-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 气候变化最新研究:人为变暖导致北半球1981至2020年积雪减少
- “国家的孩子”南京认亲成功后带着盐水鸭看望“草原母亲”都贵玛,额吉说:这是很美好的事
- 青海重点水域渔业渔政综合信息监测服务项目启动试运行
-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8级地震 震源深度34千米
- 中国驻欧盟使团: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完全站不住脚
- 浙江省第八届“最美禁毒人”揭晓 春风化雨盼“天下无毒”
- 山西2024年强降雨期间转移1.76万人次 实现近五年来汛期首次零伤亡
- 1-7月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1.2%
- 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庆祝首个“国际马铃薯日”
- 北京交响乐团“大手拉小手”与孩子们同台庆“六一”
- 中餐厅“香飘海外”,老外眼中的中餐啥样?
- 多部门:至2035年,员工制成为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 菲律宾5月失业率为4.3%
- 中新健康丨专家: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或映射身体部位不适
- 热门推荐
-
- 力拓将与国家电投开展纯电换电矿卡技术应用试点项目
- 全球最大单机容量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在青海德令哈开工
- 2023年世界人口日:提高“半边天”的声音 释放性别平等的力量
- 中国证监会将重点打击五类财务造假行为
- 【行藏西 看阿里】河北援藏:十年守护只为阿里妇幼健康
- 广东“连州菜心”走向全国 带动当地近6万农民就业
- 统计显2022年欧盟人均浪费逾132公斤粮食
- 6月份中国CPI同比持平 猪肉价格降幅扩大
- 西班牙洪灾致2名中国公民遇难2人失联
- 对华“要机遇”还要“寻求合作” 德国给出明确答案
- 专家: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多样 个体化治疗非千篇一律
- 圆梦世界杯执法 谢丽君“不紧张”
- 前4个月成都航空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实现“双增长”
- 青藏集团公司定制今年首趟专列 助务工人员顺利返乡过年
- 澳总理7年来首次访华 为稳定双边关系迈出积极一步
- 《中非数字合作发展行动计划》发布
- 青海金银滩显冬韵 冬季文、旅、体业态逐渐丰富
- 第三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揭晓
- 俄外交部宣布禁止131名澳大利亚公民和9名新西兰公民入境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