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要机遇”还要“寻求合作” 德国给出明确答案
两周前,欧盟和美国在比利时小城鲁汶举行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理事会(TTC)第六次会议。作为欧美在贸易和技术问题上进行对话的重要机制,此次会议却将对华贸易视作讨论的重点。而就在本周,德国总理朔尔茨进行了其任职后不到两年时间里的第二次访华。他也成为今年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两件看似关联度不高的事情发生在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但是却对欧洲的未来有着不小的影响和意义。
“去风险”不应成为“去机遇”
《政客网》欧洲版对于美欧在鲁汶的会晤评论说,此次会议感觉有点像告别:参会的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维斯塔格可能会在6月欧盟选举后不再继续担任现有职务。而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参与会议。在美欧当前围绕《通胀削减法案》存在重大分歧的背景下,或将离任的重要官员,却对涉华议题抱有如此大的兴致,令人颇感意外。
伴随着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整体实力的攀升,欧美方面应对挑战的方式简单粗暴。此次会议后不久,维斯塔格在一档电视节目上称,“我们正充分利用我们的贸易工具和外国补贴监管工具,以恢复公平竞争。”
对此,中国驻欧盟使团负责经贸事务的公使彭刚在欧洲知名媒体“欧盟动态”发表题为《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署名文章。文章强调,“去风险”不应成为“去机遇”。中国始终认为中欧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欧洲4.5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是彼此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当前,“去风险”成为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重点。我们理解各方都有自己的关切,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地界定和防范风险。中方反对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泛安全化,使“去风险”变成“去机遇”和“去合作”。
“去风险”变成“去(寻求)合作”
本周,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此行不仅旨在强化中德经济合作,还体现了德国对于与中国深化关系的重视和迫切之情。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经济“脱钩”声音,此次访问显得尤为关键。
对于此次朔尔茨访华,2017年至2021年期间曾担任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及外事委员会成员的亚历山大·库里茨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表示,中德两个经济大国应该紧密协调利益。朔尔茨此行不仅旨在加深经济合作,也反映了德国对中国作为全球力量的重视。面对日益增长的“脱钩”声音,库里茨认为朔尔茨此行就是对这种声音最好的驳斥。
德国联邦议院前议员 亚历山大·库里茨:中国是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我认为德国不仅有必要,而且必须在许多问题上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在尚未达成一致的一些问题上,我们应该讨论这些问题,并真正努力达成共识。
库里茨介绍,德国2023年对中国直接投资创下历史新高。他指出,所谓的“脱钩”或者“去风险”只是某些政客的投机行为。德国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任何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都将对德国造成巨大的打击。
拥有近700万订阅用户的德国网络编辑部(RND)在其网站称,朔尔茨访华的主要议题是贸易政策。德国总理的中国之行再次派出了大型商业代表团,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德国希望在中国投资和经商。与朔尔茨同行的商界领袖们希望,此行将扩大他们的“公平竞争环境”,即为企业的投资创造更好、更公平的条件。
德国特里尔大学的汉学家古思婷对媒体表示,德国是中国在某些关键技术,尤其是机械部件方面的重要进口国。德国在工业4.0领域的基础和经验也有优势。与此同时,德国及整个欧洲对于中国产品,如电动汽车、太阳能设备和电池等,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中德两国在这些领域的经济活动是相互依赖的,这种依赖是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常态。
德国资深媒体人冈特拉姆·凯泽尔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将中国企业、中国制造的成就简单归因为补贴或非市场做法。中国产品走向世界,从来都不是因为补贴,而是建立在长远规划、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上。
德国资深媒体人 冈特拉姆·凯泽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朔尔茨上任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出访,足见其对德中双边关系的看重。而且随行的经济代表团由数位大型德企的高管组成,也说明德国高度重视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深化伙伴关系而非“去风险”,才真正符合双方的意愿和利益。
4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应总台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方愿同德方一道,以高质量合作应对全球挑战,以高水平交流深化彼此互信,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德国在中欧合作中一直担当着引领者的角色,总理朔尔茨此次访华活动进一步彰显了一个核心理念:通过不断加深中欧之间的经贸务实合作,中欧不仅为全球经济增添了一份稳定与活力,更是对“去风险化”策略的明智诠释。这种合作的深化,正是为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的最佳途径,展示了面向未来的合作意志与决心。
朔尔茨再次用行动表明了,欧洲对华不要“脱钩”,要机遇;不“去风险”,去(寻求)合作!
监制 | 姜秋镝
主编 | 梁弢
记者 | 顾鑫 余鹏 阮佳闻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百年经典电影展”在蓉启幕 《神女》等经典影片再现银幕
- 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 河南着力培养乡村振兴“生力军” 新增技能人才超32万人
- 微型神经形态设备模拟人类视觉和记忆
- 以悬疑的名义和可见的创伤,重返九十年代
- 中新教育|蔡冠深受聘上海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
- 年轻人爱上玩摩托车:买车就像买手机,不是代步工具是玩具
- 安徽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
- 网红演出被灌酒后当天离世 劝酒人应否担责?
- 空调清洗火爆 家政公司提前“招兵买马”
- 广州地铁刷新年内线网单日客流新高
- 台风“三巴”致广西多地出现涝情 南流江、白沙河全线超警
- 湖南华容洞庭湖抗洪抢险见闻
- 世界周刊丨中东局势走向“危险区域”
- 马斯克与内塔尼亚胡会面 冒雨访问以色列这一地区!
- 最新外贸成绩单发布,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外贸形势?
- 2024青岛公共艺术邀请展聚焦公共空间艺术与城市更新
- 揭秘贷款中介吸客“幻术”
- 天津各地部门以多种形式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 我国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 热门推荐
-
- 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国际小提琴大赛美国选手摘金 获三年“音乐会巡演合约”
- 中国信通院发布云计算价值影响力矩阵
- 美国纽约地铁纵火案嫌疑人被控一级谋杀等三项重罪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临汾!
- “经济通道”如何转化为“通道经济”
- “悟空一棒” 浙江丽水古建“风起云涌”欲创文旅“神话”
- 广州设计之都开园两周年 多活动同启赋能大湾区设计产业
- 《海南自由贸易港船舶通航管理办法》下月起施行
- 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动旅游场所提升便利化水平
- 聚焦对外开放,内蒙古何以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 多品类齐聚 2024年中国电影端午档蓄势待发
- 超20城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带来哪些利好?
- 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举办 意向投资额超300亿元
- 上海市民万人“游烟”调查结果:近六成民众经常遭遇“游烟”
- 赤子之心铸传奇 《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研讨会举行
- 霍乱疫情蔓延 津巴布韦政府采取防控措施
- 病人隐私岂是炫耀资本
- 美国会再提涉华法案 要求废除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 上期能源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将于8月18日上市
- 香港最大海岸公园成立 加强保育中华白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