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向世界打开美丽河北的“生态之窗”
秋日的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天空湛蓝如洗,芦苇随风摇曳,白鹭立于浅滩,野鸭在水面游弋,凤头鸊鷉、红嘴鸥身影不时闪现。
7月26日,由南大港候鸟栖息地等5处提名地组成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南大港候鸟栖息地获评为我省第一处世界自然遗产。
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与河北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南大港国家重要湿地位置重叠,位于渤海湾西部,总面积达7500公顷,由草甸、沼泽、水体、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生态要素组成,拥有环渤海生态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中转站以及众多珍稀水鸟的栖息繁殖地。
南大港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孟召蕾介绍,这里春如翠毯、夏似绿波、秋芦若雪、冬苇赛金。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脸琵鹭等国际濒危鸟类多次现身,有着“心灵港湾、富氧之乡、康养福地、观鸟天堂”的美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是退休教师,听说南大港湿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专门来这里参观。这里的鸟儿、湿地非常漂亮,我以后会经常来这里游玩。”9月22日,在南大港湿地观鸟亭码头,来自石家庄的市民孙兰英一边拍照,一边跟记者说。
“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其他提名地相比,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偏内陆,以淡水沼泽湿地为主体。青头潜鸭在这里的最高观测记录为30多只,人们也在这里同时观测到40多只白枕鹤,非常壮观。适宜的环境吸引了众多鸟类停留。”走上观鸟亭,看着空中不断飞过的各种鸟类,著名鸟类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表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多年保护和修复的结果。孟召蕾说,湿地北部区域曾因围垦形成了连片的养殖池塘,割裂了湿地的水文连通性和生态空间。近年来,保护区先后开展了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项目。
2020年至2022年,保护区实施了湿地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微地形整理、滩面营造、生态化改造,该项目成功恢复了108.8公顷湿地生态。此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成为全国9个典型案例之一。
2023年至2024年,继续开展南大港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退养还湿200公顷,疏通河道15.5公里,3000公顷湿地焕然一新。
湿地退养还湿区展示的两张图片显示着湿地的变化。“前面一张拍摄于2023年6月,后面一张拍摄于今年8月。可以看到,一年多来,生态修复让水面不断扩大,水体也更加清澈了。”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立军说。
今年,南大港启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这个项目不仅关注湿地本身,还涵盖了农田、湖泊、草地等多种生态系统,致力于整个区域生态链的综合保护与修复。
湿地好不好,关键看水鸟。
今年,湿地新增了赤嘴潜鸭、棉凫、牛背鹭三个鸟类新物种。其中,棉凫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今年春季鸟类迁徙期间,上百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小天鹅集群归来,选择在南大港湿地栖息。同时,大量水禽也选择在此栖息,南大港湿地成为生机勃勃的候鸟乐园。
截至目前,湿地记录到的鸟类品种达271种,其中包括1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和5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2月下旬至4月上旬、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大批候鸟在南大港湿地停歇。旅鸟种类达152种,每隔5至10天就会更替一批不同的鸟类。
2019年,南大港湿地观测到2万只候鸟,2023年观测到10万余只,候鸟数量4年增加了4倍。今年6月,南大港被省林草局列入全省首批“鸟类天堂”。
依托独特的湿地自然资源,南大港打造“旅游一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全域发展新模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去年,南大港湿地景区荣获2023年度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旅游人数和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带动了周边村落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就业200余人。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环境和鸟类,保护区内设置了10个站点,配备20名巡护员,他们负责湿地防火、鸟类观测以及环境卫生维护等工作。
守护湿地的不止巡护员。
芦苇上方,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个固定的拍摄设备。
候鸟迁徙季,鸟群飞起来遮天蔽日,非常壮观,却给监测带来了难度。如果使用无人机,机敏的鸟儿可能会警觉地飞走。为了更准确监测、保护鸟类,保护区搭建了湿地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摄像设备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平台2021年启用,具备AI声纹收集和影像识别功能。这两项功能在我省还是首次运用。
保护区共安装了3套声纹收集设备,能收录鸟的叫声,并通过和系统内的1569种鸟叫声自动比对,判定鸟的种类。目前,这些设备已经收集到超过18万条声纹记录,识别出197种鸟类。
11套野生动物智能视频监测设备分布在保护区各处,能自动比对飞过的鸟类,并确定其品种和数量。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能实时观看拍摄画面。
平台还可按时间段自动生成物种统计表和监测热力图,并协助进行气象、水文等的实时监测,帮助有关单位及时了解鸟类和湿地相关信息。
南大港申遗成功,为沧州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与南大港湿地共同打造世界遗产片区、京津冀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带来机遇。孟召蕾表示,他们将守护好世界自然遗产的闪亮名片,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为全球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实现生态蝶变的南大港,向世界打开美丽河北的“生态之窗”。(河北日报记者 曹智 戴绍志)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一季度新疆阿拉山口跨境电商出口贸易额超13亿元
- 宁夏前8个月外贸贸易额131亿元 成品油进口同比增长逾10倍
- 中国荒漠化防治经验获广泛赞誉
- 韩国国家警察厅和首尔警察厅厅长凌晨被捕
- 福暖中国|山西忻州古城:璀璨灯火下的“电力哨兵”
- 多家银行今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 将嘎授勋:来自蒙古族搏克文化中的前辈传承
- 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法特训营在天津开营
- 新世界布局香港北部都会区,积极推动湾区融合发展
- 当年轻脱口秀演员登上戏剧舞台
- 商务部回应美以涉伊为由制裁中国实体和个人
- 售价动辄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民用高压氧舱真能抗衰老吗?
- 青海将省级地质灾害IV级应急响应提升至III级
- 第七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 黑龙江省赴泰国开展贸易交流及招商活动
- 中国李庄杯·第二十届“十月文学奖”颁奖典礼举行
- “大戏东望·2023全国话剧展演季”将联动10余城市上演23部精品剧目
- 香港文化博物馆总馆长林国辉:金庸武侠小说是联结海外华人的桥梁
- “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开启 图书展销规模创新高
- 报告:近半年网购过国货“潮品”的用户占比达58.3%
- 热门推荐
-
- 珠海警方通报一小汽车撞倒多人 逃逸的司机已被控制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大部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 通讯:泰山深处有“菇”事
- 广东正值后汛期关键阶段 加强部署强降雨防御
- IMF警告美国债务违约将拖累全球经济:连续加息已伤害多国
- 人才春风拂浙江:“新春第一会”开启招才引智新篇章
- 外卖店就分布在厕所四周 它们是怎么入驻平台的
- “陆海空天”立体巡航 天津港解锁“精准探污”密码
- 广东海洋综合执法队伍成功救助5名免休渔船遇险人员
- 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 品“丹青里的广府年味”:春睡画院创办百年系列活动启动
- 培育孩子体育精神 卡游与“环塔”小赛车迷共庆“六一”
- 贵州企业可实现“免占授信、免保证金、免保费”办理外汇避险业务
- 第十四届“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研讨会举行
- 国轩高科德国工厂首款电池下线 助力欧洲能源转型
- (新春走基层)小年赶大集 “宁波第一长寿村”洋溢浓浓年味
- 中新健康|暑期测骨龄需求增长 专家:家长应合理监测身高 勿盲目焦虑
- 跨山越海送“光明”
- 山东沂河发生2024年第2号洪水
- 湾区“小戏骨”演粤剧 红豆新芽庆“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