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王”周毅:为翻糖艺术注入国潮力量
被誉为“中国糖王”的中式翻糖手艺人周毅所创作的艺术精品,目前正在中国澳门的“殿‘糖’雕塑艺术特展”上展出。现场,《醒狮》《纳征》《何仙姑》《亲迎》《郑观应》五座与真人高度相当的立体翻糖雕塑作品,以更年轻、更国潮、更接地气的方式,多维度演绎中华文化中“喜庆”和“礼节”为题的生活故事,勾画了中国人亘古不变的精神风貌。
近日,周毅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分享他眼中的翻糖文化。
传统为魂 创新展示民族文化
1983年出生的周毅是四川人,作为第一个拿走“蛋糕界奥斯卡”Cake Masters最高奖的中国人,他用翻糖和面粉还原出了武则天、青鸟、九尾,以及美人鱼、冰墩墩等,尽可能地让国风艺术人偶述说中国故事,让故事赋能翻糖雕塑艺术。
在周毅看来,翻糖艺术是一个静态的语言艺术,需要通过颜色、肢体语言、眼神流转、场景布置等表达一些情绪和人物性格。“它就是一个静止的东西。可是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为什么会为之感动?我觉得,做作品就跟演一部剧是一样的。首先你必须是一个好编剧,然后必须是一个好的导演,也必须是一个好的演员,同时你还得是化妆师、服装师、灯光师,甚至投资人、场务,这一切都需要你一个人去完成。”他说。
想要在人物不说话且没有音乐的情况下去提升自己的作品,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入状态,“想一个人把整部剧做完,必须得入戏。”于是,周毅别具一格地将传统食品制作工艺,通过与绘画、喷绘、塑形、雕刻等艺术工艺相结合,用更多年轻化的表达手段,创作出了众多令人惊艳的国风艺术人偶。
此次将创作生涯中首次个人翻糖雕塑展览放在澳门,周毅主要的考量就是通过这扇“世界之窗”,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现在我们正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通过翻糖雕塑技艺,做成大家喜闻乐见的样子,可以创新性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经典和历史人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输出。”
深挖经典 不断升级与时代接轨
每件作品创作之前,周毅都会进行实地探访、考察,然后再进行艺术创作。“只有先了解传统,才能把传统演化为现代人喜欢看到的样子。”在他看来,“传统”是核心,“创新”则让“传统”焕发新机,更具有“传播性”,“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温故而知新’,很多手艺传不下去,不是它不好,而是不符合新时代审美。芯片都在升级,我们的作品也一样要升级。”
于是,他在学习雕刻和面塑等“中餐工艺”的同时,吸纳西方翻糖手艺,并将二者结合,在努力中探索。2017年、2019年,周毅创作的“中式翻糖”作品《武则天》《嫦娥》,两获英国国际蛋糕比赛金奖,古风典雅的形象、中西融合的方式,别具一格,惊艳全场。
接下来,周毅会继续深挖《红楼梦》等国内经典名著IP,创作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品。“要以更加故事化的方式、更加流行的颜色,去展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相接轨,才能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品,打动每一个去欣赏它的人。当你做到这一切的时候,自然就具备了传播的属性。”
同时,将蛋糕界国际大奖收入囊中的周毅,也会一直扎根传统,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用翻糖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第一肯定要去继承,因为老的、传统的东西其实很好,然后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发扬,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年轻人喜欢。”
对话以翻糖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你是怎么理解“国潮”的?
周毅:
“国潮”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需求,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尤其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带动文化需求的上升。
记者:从最开始学习面塑到现在做中式翻糖,心态上有了怎样的改变?
周毅: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特别宏大的目标,首先就是生存。但当你一直为了一件事在努力,并发现有很多人也开始喜欢你的手艺时,心态就开始逐渐变化了。想着自己做哪些事情会更有意义,也会不停地学习、进步、升级,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做。当你逐渐走向成熟之后,你见到的世面更宽广了,责任也更重大了。
记者:在中式翻糖艺术领域,你有什么规划和想法?
周毅: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对食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有幸遇到我的恩师王龙先生,跟他学习了传统非遗的面塑,实际上现在很多手法,都是从面塑上衍生出来的。翻糖虽然起始于18世纪的英国,但我觉得食材这种东西是没有国界的。面塑与翻糖的结合,可以延伸出更好的手法,制作出更漂亮的作品,也可以给中国艺术的承载跟生长提供非常好的土壤。我也会继续通过翻糖这种媒介,去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想要做好翻糖作品,需要具备哪些技艺?
周毅
:最主要还是坚持不懈的信心,其他像材料、工具这些东西,我觉得都是后天的,但信心是别人给不了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好,这种坚持努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信心,往往是更关键的。
记者:一件作品需要制作好几个月,你坐得住吗?
周毅:
这可能跟爱好相关,因为你很喜欢这些东西,所以做的时候不会觉得累,只是想把这件事情做好。
记者:2023年的计划是什么?
周毅:
我们的翻糖艺术现在已经在跨界了。除了翻糖蛋糕本身在讲述故事以外,我们也进入到了玩具领域,把翻糖蛋糕直接翻制成手办,进到千家万户。同时我还计划做中国文化方面的潮玩,让大家从小就开始接触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作品,从而对国学文化产生深刻的认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荀超
《华西都市报》2023年2月20日A13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家发改委:上半年中国餐饮旅游等领域消费已超过疫情前水平
- 比利时出现首例猴痘病毒新毒株感染病例
- 12省(区)国字号非遗项目将“助阵”太昊陵朝祖会
- “网红”杏遇上“科技”马铃薯 浙大粮经试验地获丰收
- 美媒:美国人月度信用卡债务达190亿美元 经济重压下凸显民众对借贷愈发依赖
- 杭州“警察叔叔”背后的“她力量”:赋能打造幸福城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十大典型理赔案例
- 浙江迎“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实施后首艘访港邮轮
- 广西防城港一小区发生致死案件 两人死亡
- 第四届淮河华商大会开幕 签约项目211个
- 云南聚焦“一老一小” 保障民生福利
- 6月1日起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向外籍人员开放
- 广西玉林发生多起山体滑坡事件 已致7人遇难
- 中国巨灾保险保障基本实现全域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
- 《周处除三害》冲上“榜一”,“陈桂林”凭什么?
- 广西龙邦口岸近4个月出入境人员超5.1万人次
- 江西安福开创“小楼议事会” 基层治理乡贤来帮忙
- (年终特稿)新生代走向台前 浙江民营经济透出三重新变化
- “朋友视频借钱”,这是真的吗
- 外企观两会丨外资撤离中国?外企热议“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 热门推荐
-
- 西藏山南:水磨坊中的“致富经”
- 云南楚雄发布彝医药成果 促进民族医药可持续发展
- 台湾陆配团体燕赵行交流分享会活动举行
- “天涯共此时”:中外嘉宾齐聚北京,共品文化魅力
- 白俄罗斯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
- 两岸婚姻家庭结对帮扶 携手爱心同行
- 国家卫健委推动设立药事服务费
- 广东近70名制茶高手同台比拼 展现粤茶工匠风采
- 中国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产能占比达59.5%
- 聚焦“城市韧性” 乌兹别克斯坦青年科学家在渝开启科研交流
- 学者、业界聚焦再生医学研究与转化 将打造融合创新生态圈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永川:打造“智慧科技”现代产业城
- 湖南湘潭县发生第三处决口险情
- 林毅夫展望中国经济提出三个相信
- 青海“云改数转”战略添绿色优势 数字经济规模已达951亿
- 缪又凌的彩墨画世界:中西合璧,架起友好交流之桥
- 中国餐桌掀起“东盟水果热” 民众乐享“榴莲自由”
- 90后北大选调生帅远华拟任乡镇党委正职,3年前曾破格提拔
- 搭载多项新技术 吉利银河星舰7售价9.98万元起
- 加拿大邮政大罢工进入第四周 连锁反应继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