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频发“走错门遭枪击”案件 枪支暴力问题折射美社会“群体焦虑”
篮球滚入别人家的院子、送货时走错门这样的疏忽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然而在枪支泛滥成灾的美国,小小的疏忽也许会带来杀身之祸。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发生多起类似“走错门”导致的枪击事件。
过去十多天里,美国发生多起因疏忽引起误会而导致的枪击事件,造成多人伤亡。
13日晚,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一个名叫亚尔的16岁非洲裔少年去朋友家接弟弟时敲错了门,被白人屋主开枪打成重伤。这一事件引发反种族歧视抗议。
抗议者(成年人群体):为拉尔夫·亚尔伸张正义。
15日晚,在纽约州北部小城希伯伦,20岁的凯琳·吉利斯乘车寻找朋友,误入他人住所附近,遭屋主枪击后死亡。枪手于19日出庭,被控犯有二级谋杀罪。
凯琳·吉利斯的父亲:枪手坐在他的门廊里向一辆车开枪,车里的人对他没有产生任何威胁,这让我愤怒至极。
18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金市,两名啦啦队队员因为上错了车遭到枪击,一人受重伤。
同样是在18日,北卡罗来纳州加斯顿县一名6岁女童金丝莉及其父母遭枪击受伤。而事件的起因仅仅是一群孩子手里的篮球意外滚进了枪手家的院子里,枪手冲着捡球的孩子大喊大叫。金丝莉和她的家人恰好路过上门交涉,就被枪手开枪打伤。
受害者 金丝莉· 怀特:为什么要开枪打我和我爸爸?
枪支暴力愈演愈烈 折射美社会“群体焦虑”
本月以来,美国发生了多起因“普通的误会”引发的枪击案。分析人士指出,这体现出美国社会撕裂、暴力事件频发、民众互不信任的现象,已让民众对安全问题陷入“群体焦虑”。枪击暴力越来越成为美国人生活的“日常”。
美国凯撒家庭基金会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1/5的美国成年人表示曾因枪支暴力失去家人,绝大多数人表示有时会担心自己或家人成为枪支暴力的受害者,而近1/4的未成年人家长则几乎每天都在为此担忧。报告称,枪支暴力如今已超过车祸,成为美国未成年人的第一大死因。
枪支暴力泛滥如此,很多拥枪团体却仍在宣扬所谓的“坚守阵地法”,即只要有合理理由相信受到威胁,就可以对他人使用致命武力自卫。而这扩大了美国宪法规定的自卫权,使“误会”导致的枪击案不断增加。
美国律师 达伦·科恩:这太可怕了,太可悲了,我厌恶看到此类事情,到处都是枪支。你不能因为只是不喜欢别人就开枪,或者只是因为你觉得你不会喜欢他,在这些案件中,他们都不是自卫。
枪击案频发,让美国人的安全感变得异常脆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18日报道称,随着枪支暴力在美国达到创纪录水平,一种潜在的创伤正在更广泛的人群中累积,美国社会将陷入一种对安全感的群体焦虑,而“开枪”成为他们应对这种焦虑的方法。
美国联邦调查局前雇员 吉姆·克莱门特:当人们面对焦虑的时候,经常会走极端。不管是什么种族、经济和社会背景,都是如此,这表明美国社会有一种群体焦虑,群体创伤后应激。这是过去几年发生的糟糕事情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它们使美国民众非常惊恐,面临巨大的焦虑和压力,民众非常容易动用暴力手段。
美国《大西洋》月刊评论说,一起又一起的枪击事件让美国人人自危,削弱对美国政治体制的信心,正是由于美国的制度缺陷,大规模枪击事件是美国无法解决的。
据《今日美国》网站22日报道,对于枪击案频发,美国政客漠不关心,不愿通过枪支立法做出改变,即便美国民众正在丧命。正如美国政治漫画网站的这张漫画讽刺的那样——漫画中,有孩子问:“我生活中的学校、电影院、杂货店等都有枪击案,我能躲到哪里并假装一切都没发生呢?”一名大人回答他:“国会。”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长三角铁路2025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9700万人次
- 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
- 国家统计局: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
- 吃“小鸟餐”,跳健身操……中国家庭掀起健康新风尚
- 浙江河姆渡遗址“变身”科普基地 “水稻王国”受青少年追捧
- 围绕驻日美军基地有害物质泄漏事件 日本展开调查
- 山西2017年以来新开工装配式建筑3358万平方米
- 菲律宾金达沃省发生6.0级地震
- 如何保护管理城市流浪动物?沪政协委员建议科技赋能数字化建档
- 哈尔滨旅游火出圈 概念股发风险提示
- 四川全方位建设质量强省 将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
- 中缅边境“无毒村”贺蚌新寨的十年蝶变
-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活动
- 日本1人服用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后死亡
- “00后”大学生的“辣”味青春:做“讨喜”的油辣椒
- 外媒:尼日尔西部一村庄遇袭 致22人死亡
- 阿尔及利亚学者:与中国携手,推动中阿、中非合作迈上新台阶
- 大数据反欺诈工作新模式有望确立
- 广东组织“粤友行”研学活动 中外大学生共赴云浮、江门参访
- 平台在酒店后标注五颗星被判构成欺诈
- 热门推荐
-
- 金价涨了!再创历史之最
- 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一颗好荔枝需费十年功
- 近百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聚扬州 “寻美”古城发展印记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闽东非遗文化周开幕
- 中国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 文艺院团、一级演员入场,演艺直播专业化体系初具规模
- 今起全国公路网流量将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 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两节”市场价格行为提示
- 我国第三家持牌个人征信机构获批
- 暴力事件频发纽约地铁一晚三起袭击 令美国民众不安
- 广西2023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超6300公里
- 147起大规模枪击案!2023年至今,美国11783人死于枪支暴力
- 加沙停火协议达成 拜登和特朗普都在着急“邀功”
- 当马头琴遇到萨克斯 《人民就是江山》主题音乐会唱响时代“新”声
- 广西德保瑶家三代人的教育情怀
- 新疆迎今冬首场大范围寒潮 局地将有暴雪
- 扎根西藏的尼泊尔商人写下心声:“一带一路”带来大好机会
- 8位青年获首届“中美交流基金会青年领袖奖学金”
- 俄外长:西方媒体对“北溪”爆炸新说法“轻率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