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大癌”如何防?这些人要警惕了!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 袁秀月)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由于患者大多是女性,乳腺癌又被称为“粉红杀手”。增生、结节离乳腺癌有多远?哪些坏习惯和误区要警惕?中新网“医线观察”栏目邀请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沈松杰,就乳腺癌防治话题进行科普解读。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啥原因?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速非常快,最近20年来,我们每年的乳腺癌增速达到了4%。什么概念?现在全球乳腺癌增速是2%,我们是他们的两倍。”21日,沈松杰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时表示。
他补充,其实各个地方乳腺癌的发病率差异非常大。一般来讲,城市的乳腺癌发病率要比农村高,大城市的要比小城市高。也就是说,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乳腺癌发病率越高。沈松杰解释,当下越来越多人进入西方化的生活方式,节奏越来越快,影响比较大。
此外,沈松杰还提到,我国乳腺癌还有发病年龄较早、确诊较晚两个特点。“一方面,中国女性的乳腺癌突变基因,突变谱可能跟欧美国家不一样。另外在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上,中年女性,尤其40岁左右的女性面临着来自工作、生活、婚姻及孩子等多方面的压力,叠加在一块,导致乳腺癌发病明显年轻化。”
他表示,在乳腺癌手术治疗方面,中国其实并不比国外差,但中国女性的乳腺癌生存率却相对低,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发现晚,很多人的防癌意识不够高。
——警惕!抽烟喝酒肥胖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哪些人更容易得乳腺癌?沈松杰表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可控制的,一种是可控制的。
“什么叫不可控制的高危因素?就是说你生下来就容易得癌。比如说女性得乳腺癌的风险比男性高,男性的风险大概是女性的1%。还有年龄,中国女性乳腺癌高峰年龄是40岁至50岁。第三个跟月经周期也有关系,如果初潮年龄较小,绝经又较晚,乳房暴露在雌激素中时间较长,乳腺癌风险就会较高。此外还有乳腺癌家族史、基因突变等。”沈松杰说。
至于可控制的高危因素,包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情绪焦虑、运动少以及肥胖、抽烟、喝酒等等。
“女性雌激素除了来源于卵巢,还来源于脂肪,胖的女性脂肪比较多,就会合成更多的雌激素,她的风险就会增加。人在情绪焦虑、紧张时免疫力会下降,一些癌细胞就会被免疫系统漏过去,从而增加乳腺癌风险。所以要控制好情绪,不要生气,多笑一笑。”沈松杰表示。
——乳腺结节离乳腺癌有多远?乳房不能随便按摩!
很多女性在体检时会查出乳腺结节、乳腺增生,如何应对?沈松杰表示,其实乳腺结节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在影像学上对乳腺结节有一个BI-RADS分级,从良性到最恶性分成7个等级。其中4级及以上有可能是恶性的,要引起重视,3级及以下的就是良性结节,可以定期复查。”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用按摩来缓解结节或增生,这些确实有用吗?沈松杰提示,对于乳房的按摩不能随便进行,BI-RADS分级2级以上的都没有用,也就是说长东西的都没有用。
“乳腺增生困扰很多女性,快来例假或生气时就会疼,按摩有可能缓解疼痛症状。但如果乳房增长出结节了,就不要按摩了,甚至不但没效果,还有害处。比如已经是乳腺癌,一按摩给它揉扩散了,更麻烦。如果真要按摩,一定先做个体检看看是不是有问题。”
沈松杰还建议,平时女性可对乳房进行自查,他总结为三步“一看二摸三挤”。一看:看乳房外形变化,有无局部凹凸或红肿、橘皮、湿疹。二摸:用手指指肚把乳房压到胸壁上轻揉,感受有无肿块。三挤:挤乳头,乳头溢液大多是良性的,如果哪天挤出的是血性的、有颜色的,就要引起重视。
他提示,乳房自查有很多手法,但一定不要捏,捏腺体都是一个肿块。他建议,女性可在月经后的三天至一周内自查,绝经后女性可每月固定一个时间自查。
——乳腺癌一定会切乳房?这些误区要避开!
在访谈中,沈松杰建议,女性发现乳腺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就诊,有些人害怕得了乳腺癌就要切乳房,其实是个误区。
他表示,得了乳腺癌不一定要切乳房,现在很多乳腺癌都可以做保乳、保腋窝。“早期乳腺癌就做两个小手术,乳房上开个小口子,腋窝开个小口子,两三厘米,不会很明显,对生活和外形没有任何影响。”
此外,沈松杰还澄清了几个乳腺癌的认知误区。比如乳腺癌一定要定期检查、复查,一次检查没事不代表终身没事,只能说到目前为止未发现癌变迹象。
有的女性检查出BI-RADS3级后非常焦虑,害怕马上就会变成4级的乳腺癌。对此沈松杰表示,3级发展到4级分很多情况,一种是肿瘤比较狡猾,它表现得像3级,但其实是恶性的。但有些观察两三年的3级瘤子,基本上就是良性瘤子,很少会癌变了。
“过度焦虑没必要,过度自信也要避免。”沈松杰建议,一方面大家要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把生活方式能慢的尽量慢下来。同时千万不要害怕乳腺癌,他强调,“乳腺癌是可防、可治、可治愈的”,如果真得癌了,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德国3月出口额环比下降5.2%
- 2.6万余元培训包就业?这种招聘“套路”注意识别
- 李在明再次当选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
- 理性看待半成品预制菜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襄垣深耕文旅产业 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 英国向国际项目注资打击人口贩卖
- 古人的年夜饭,年轻人先举杯
- (新春走基层)烟台海岸警察守岛十年:“海上鸿雁”代代相传
- 西部航空开通湖南长沙直飞老挝万象国际航班
- 中新网评探险热:说走就走前要认清三条边界
- 中蒙友城33年佳话:双向奔赴结硕果
- 美国“毒火车”事故独立调查员身体不适 呼吁政府提高信息透明度
- 德媒:德国8月以来扩大对以色列武器出口
- 俄乌局势进展:乌称敖德萨地区遭俄无人机袭击 俄土领导人将通话
- 中新真探:洁面产品是泡泡越多越好吗?
- 上海破获首例非法制造、销售、使用假电子发票案
- 未来三天西南地区多雨雪天气
-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 中秋国庆假期前三日 浦东机场口岸出入境国际客运航班逾千架次
- 土耳其电力公司恢复对几内亚比绍首都电力供应
- 热门推荐
-
- “2023之江艺术季”杭州启幕:持续3个月 文艺名家齐聚
- 陕西省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中外学者谈“一带一路”行业汉语发展:人才需求增大 教学资源亟待开发
- 重庆车企加速驶入东南亚 “重庆造”汽车海外受青睐
- (文化中国行)工商文物何以“活化”?江苏无锡“剧游”博物馆受热捧
- 前7个月电力行业利润增幅领跑 行业加速转型激活电力消费“源动力”
- 校园反犹风波不断 美国众议院要求哈佛大学校长辞职
- 父爱的记忆|祝天下父亲节日快乐
- 餐饮店热量标签政策效果如何?研究称与减少采购或摄入热量并不相关
- 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查获伪报香烟96万支
- 上海书展支援河北受灾图书发行企业
- 上海松江区对居民楼道吸烟开出罚单
- 2022年以来 江西检察机关共发放司法救助金8352.67万元
- 以批准同黎真主党的停火协议 但称将保持行动自由
- 海外媒体探访山东青岛新质生产力 活力和潜力彰显“新范式”
- 哈尔滨至芽庄国际航班增至每周2班
- 住宅以套内面积交易或成趋势
- 外媒关注: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速快
- 电信集团沃达丰计划在德国裁员2000人
- (新春走基层)走近杭州机场“钢铁侠”:守望归途 守护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