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画展上海开幕 绚烂画作呈现发作性睡病患者“罕见的梦”
《罕见的梦》公益画展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开幕。 华山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9月22日电(记者 陈静)白天说睡就睡,夜晚噩梦连连,情绪激烈时突然瘫倒,醒来时感觉身在梦里……有这些怪诞行为者很可能罹患了一种睡眠疾病——发作性睡病。
9月22日是世界发作性睡病日。《罕见的梦》公益画展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开幕。画展收录了30余幅画作。这些画作均由发作性睡病患者讲述梦境、志愿者报名成为画师,共同进行艺术创作,每一幅都饱含医患、志愿者及社会共同的祝愿。
畅游在山水间的游泳者、美丽的大鱼、空中巴士、光影中的母亲、梦中的自己、水上的弯月、雪山上的彩虹……门诊大厅里,一幅幅精心创作的画作吸引了众多关注。在常人看来,每一幅画都充满创意,色彩明艳,意境独特。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蓝鲸罕见病专项基金主任戴瑛介绍,许多人看了画展后说他们是“天生艺术家”,其实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梦境多是恐怖的。据悉,与普通人做梦不同,发作性睡病患者能够清晰地记忆、描述自己的梦境。
“虽然这些作品看起来色彩绚烂,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梦境中都暗藏着危机。”戴瑛举例介绍,在作品《山水》中,大鱼的脊背上有锋利的尖角、鱼儿折断了腹鳍流淌着眼泪,山的背面还有火焰,这些都是存在于患者潜意识中的危险。“我们希望借由这次画展的举办,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罕见病患者群体,也希望让医院成为一个窗口,通过艺术的方式,向社会传递健康知识和人文理念。”开幕式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下称:华山医院)罕见病中心执行主任,虹桥院区副院长赵重波教授说。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于欢副教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这种病常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人群中,会造成学习困难、工作能力下降等,甚至影响个人前途。但是因为缺乏足够了解,患者很容易被误解,周围人常常也没能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位专家直言,包括一些医生也对这种疾病缺乏了解。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白天困倦、猝倒、入睡期/醒转时的幻觉、睡瘫是发作性睡病的典型症状。于欢解释,与正常人疲惫时感到的困乏不同。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困倦是难以克制的。入睡期/醒转时,有的患者会产生幻觉,比如看到魔鬼,野兽靠近自己,听到恐怖的声音,或者感觉身体出现位移等。一些不愉快的体验会造成患者恐慌,甚至因此不敢单独睡觉。有的患者在情绪高涨的时候会突然出现短暂的肌肉无力,瞬间出现、瞬间消失。此外,一些患者会在刚入睡时、半夜醒转期或者清晨醒来时出现“睡瘫”,表现为头脑清醒,而四肢无法动弹;常常伴有前胸受压迫难以呼吸的感觉,民间俗称“鬼压身”。
10年前,20岁出头的小刘常感到疲惫不堪,随时随地袭来的困意完全不受控制,开会、同事聊天他都会睡觉。可到了夜晚,他却睡不好,常常被噩梦惊醒。说睡就睡的“尴尬”严重影响了小刘的工作和生活。今年3月,小刘来到上海,在于欢医生的门诊,他被诊断罹患“发作性睡病”。小刘说“我已经被它折磨了十年,跑了七、八个城市,做过许许多多检查,有被诊断过得了神经衰弱、焦虑症等,也因此吃过各种各样的药,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经过规范治疗,小刘终于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好在这个疾病已经有治疗的方案,患者只要定期接受治疗就可以控制病情。”于欢表示,特别嗜睡的人群可使用国际上通常用嗜睡量表来评价日间嗜睡的严重程度,如达到警戒线,需到医院接受治疗。“通过画展,我们也希望让更多人认识这个疾病,少一点误解和责备,多一点关怀与理解,让发作性睡病患者得到及时的、良好的治疗。”于欢说。
据悉,这场“罕见”的医院画展将在华山医院持续到年底。未来,医院将开放更多亲民展示窗口,让更多有趣有料的医患作品和科普内容,向更多人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并不低,但对这些“睡眠障碍”疾病正确识别、正确诊断和系统规范治疗的总体水平较低,得到规范、有效治疗的患者数量不足。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睡眠障碍研究中心之一,复旦大学睡眠障碍研究中心、华山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长期致力于睡眠障碍的研究和诊疗,开展多导睡眠监测及疾病诊断、多学科一站式综合诊疗,每年接诊各类睡眠疑难杂症患者逾5,000人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中枢起源的发作性睡病,以成人急慢性失眠症、睡眠呼吸障碍、梦动症、梦游症为代表的异态睡眠、不宁腿综合征等睡眠相关运动障碍都属于睡眠障碍。“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睡眠障碍有时还只是一种上游疾病,很多病的前期表现都隐藏在睡眠里,比如睡眠呼吸暂停,如果不经过治疗的话,过几年就可能会发生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于欢举例说,比如梦动症患者如果接受不正规治疗,时间长了可能发展为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早筛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睡眠障碍能够延缓后续的病程。(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江南华南有降水过程 冷空气影响东北等地
- (经济观察)中国品牌“出海”路怎么走?国际商协会代表共话发展新机遇
- “冷资源”变“热产业” 冰雪消费持续升温
- 梅西将加盟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迈阿密国际队
- 浙江台州迎来龙年首个新鸟种记录
- 广汕高铁启动联调联试 广州至汕尾高铁运行时间将缩短一半
- 广州国际友城数量达104个
- PFOS淘汰记:帮助大地“拒绝”PFOS
- “1米好物”激发中国年轻消费者分享欲
- 宁夏局地遇强沙尘暴天气 最低能见度126米
- 两部门发布《精算师职业资格规定》《精算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 “西电入浙”7月输电量同比增38% 月度规模创历史新高
- 利用碳资源助力绿色发展 新型碳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 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举行
- 抑郁症和失眠关系密切 睡眠障碍可能是抑郁症先兆症状
- 江西“万人游海昏”活动启动 “孔子祈福廊”提供“旅游+”体验
- 时隔三年,西藏日喀则迎来珠峰文化旅游盛会
- 怀柔区集中开工90个重点项目
- 通讯:2023年全国夏季乡村村晚为鄂尔多斯带来新的“流量担当”
- 逾百名俄罗斯客商“扫货”中国“皮草之乡”
- 热门推荐
-
- 2024台湾自媒体人天府游记在四川宜宾启动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93名获释被扣押人员已分别返回巴以
- 山西境内强降雨 国铁太原局“人防+物防+技防”守护运输安全
- 世界第四位艾滋病“治愈”者出现
- 国际公路运输公约集结中心(乌鲁木齐)正式揭牌
- 吴清:证券基金机构要加强对创新产品的风险控制
- 低温冰冻!南方“天然冰箱”再开2天 月底还有大范围雨雪?
- 《智慧健康美容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 学习机成“鸡娃神器”,内置学科录播课违规吗?
- 陆海新通道中老泰马跨境铁路班列双向首发
- 智能锁开锁方式越多风险越大 行业发展良莠不齐
- 开通“紧急救助通道” 阿日哈沙特边检站6分钟救助中国公民
- 布达拉宫广场上演民族服饰秀 尽显西藏特有“多巴胺”时尚
- 中国证监会:至6月底16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长子:田野好“丰”光 大葱收获忙
- “海淘药”套路深 两年保质期到手剩半年
- 宁波将举办“海丝文旅大展” 市场化办展促文旅新消费
- 十年间天津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超3万亿元
- 美媒:“打破数十年传统”!特朗普夫人拒绝了拜登夫人
- 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研究院(广西未来出版研究院)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