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画展上海开幕 绚烂画作呈现发作性睡病患者“罕见的梦”
《罕见的梦》公益画展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开幕。 华山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9月22日电(记者 陈静)白天说睡就睡,夜晚噩梦连连,情绪激烈时突然瘫倒,醒来时感觉身在梦里……有这些怪诞行为者很可能罹患了一种睡眠疾病——发作性睡病。
9月22日是世界发作性睡病日。《罕见的梦》公益画展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开幕。画展收录了30余幅画作。这些画作均由发作性睡病患者讲述梦境、志愿者报名成为画师,共同进行艺术创作,每一幅都饱含医患、志愿者及社会共同的祝愿。
畅游在山水间的游泳者、美丽的大鱼、空中巴士、光影中的母亲、梦中的自己、水上的弯月、雪山上的彩虹……门诊大厅里,一幅幅精心创作的画作吸引了众多关注。在常人看来,每一幅画都充满创意,色彩明艳,意境独特。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蓝鲸罕见病专项基金主任戴瑛介绍,许多人看了画展后说他们是“天生艺术家”,其实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梦境多是恐怖的。据悉,与普通人做梦不同,发作性睡病患者能够清晰地记忆、描述自己的梦境。
“虽然这些作品看起来色彩绚烂,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梦境中都暗藏着危机。”戴瑛举例介绍,在作品《山水》中,大鱼的脊背上有锋利的尖角、鱼儿折断了腹鳍流淌着眼泪,山的背面还有火焰,这些都是存在于患者潜意识中的危险。“我们希望借由这次画展的举办,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罕见病患者群体,也希望让医院成为一个窗口,通过艺术的方式,向社会传递健康知识和人文理念。”开幕式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下称:华山医院)罕见病中心执行主任,虹桥院区副院长赵重波教授说。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于欢副教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这种病常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人群中,会造成学习困难、工作能力下降等,甚至影响个人前途。但是因为缺乏足够了解,患者很容易被误解,周围人常常也没能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位专家直言,包括一些医生也对这种疾病缺乏了解。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白天困倦、猝倒、入睡期/醒转时的幻觉、睡瘫是发作性睡病的典型症状。于欢解释,与正常人疲惫时感到的困乏不同。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困倦是难以克制的。入睡期/醒转时,有的患者会产生幻觉,比如看到魔鬼,野兽靠近自己,听到恐怖的声音,或者感觉身体出现位移等。一些不愉快的体验会造成患者恐慌,甚至因此不敢单独睡觉。有的患者在情绪高涨的时候会突然出现短暂的肌肉无力,瞬间出现、瞬间消失。此外,一些患者会在刚入睡时、半夜醒转期或者清晨醒来时出现“睡瘫”,表现为头脑清醒,而四肢无法动弹;常常伴有前胸受压迫难以呼吸的感觉,民间俗称“鬼压身”。
10年前,20岁出头的小刘常感到疲惫不堪,随时随地袭来的困意完全不受控制,开会、同事聊天他都会睡觉。可到了夜晚,他却睡不好,常常被噩梦惊醒。说睡就睡的“尴尬”严重影响了小刘的工作和生活。今年3月,小刘来到上海,在于欢医生的门诊,他被诊断罹患“发作性睡病”。小刘说“我已经被它折磨了十年,跑了七、八个城市,做过许许多多检查,有被诊断过得了神经衰弱、焦虑症等,也因此吃过各种各样的药,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经过规范治疗,小刘终于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好在这个疾病已经有治疗的方案,患者只要定期接受治疗就可以控制病情。”于欢表示,特别嗜睡的人群可使用国际上通常用嗜睡量表来评价日间嗜睡的严重程度,如达到警戒线,需到医院接受治疗。“通过画展,我们也希望让更多人认识这个疾病,少一点误解和责备,多一点关怀与理解,让发作性睡病患者得到及时的、良好的治疗。”于欢说。
据悉,这场“罕见”的医院画展将在华山医院持续到年底。未来,医院将开放更多亲民展示窗口,让更多有趣有料的医患作品和科普内容,向更多人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并不低,但对这些“睡眠障碍”疾病正确识别、正确诊断和系统规范治疗的总体水平较低,得到规范、有效治疗的患者数量不足。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睡眠障碍研究中心之一,复旦大学睡眠障碍研究中心、华山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长期致力于睡眠障碍的研究和诊疗,开展多导睡眠监测及疾病诊断、多学科一站式综合诊疗,每年接诊各类睡眠疑难杂症患者逾5,000人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中枢起源的发作性睡病,以成人急慢性失眠症、睡眠呼吸障碍、梦动症、梦游症为代表的异态睡眠、不宁腿综合征等睡眠相关运动障碍都属于睡眠障碍。“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睡眠障碍有时还只是一种上游疾病,很多病的前期表现都隐藏在睡眠里,比如睡眠呼吸暂停,如果不经过治疗的话,过几年就可能会发生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于欢举例说,比如梦动症患者如果接受不正规治疗,时间长了可能发展为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早筛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睡眠障碍能够延缓后续的病程。(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炫耀武力 持续拱火 北约挑动军事对抗
- 能源革命与百姓生活摄影大展征稿启动
- 更多细节泄露?五角大楼泄密文件显示:乌防空系统导弹可能很快耗尽
- 天天阅读日丨7月推荐给你的这些书,读了几本?
- 广西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大会签约110多亿元
- 江苏无锡深耕物联网产业十四载:追光者终成“那道光”
- 中国商务部回应美将29家中企列入所谓涉疆法案实体清单
- 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 “以旧换新”,楼市开启新万亿市场
- 天津市全面启动首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
- 多款机器人在工博会同台“炫技” 国产机器人加速崛起
- 车不熄火,就不会被贴违停单吗
- 上海博物馆东馆5月21日起暂停对外开放
- (新春走基层)广东化州“家具小镇”:在乡村振兴中活化本土文化
- 关于过敏,这些知识你需要了解 | 科普时间
- 逾500家海内外企业参展第三届RCEP区域(山东)“进博会”觅商机
- 下月起故宫博物院分时段预约 上午预约上午进
- 相约十年 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将长期落户厦门
- 睡眠时间与癌症风险 高度相关警示了什么
- 年上网电量3.6亿度 福建平潭海上风电场全容量并网发电
- 热门推荐
-
- 多地土拍“开门红” 带动楼市预期持续修复
- 2024年全国吸收外资8262.5亿元人民币
- 渝港科创界代表汇聚一堂 共话创新发展新动能
-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发布2024音乐季
- (走进中国乡村)东北黑土地“春耕序曲”:农民青睐新科技
- 大麦2023年拦截“黄牛”下单2.1亿次
- 广东降雨逐渐结束 最高气温开始回升
- 青岛警方通报“一小伙在地铁车厢内遭老人殴打”最新情况
- 浙江一轿车侧翻落水 3名成人不幸身亡,孩子仍抢救中
- “阳康”后家里很多地方要消毒
- 山西省发布雷暴大风蓝色预警
-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 柴达木盆地诺木洪水库工程输水洞进口塔架顺利封顶
- 全国首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联盟在北京成立
- 让3D打印建造走出实验室
- 法国驻华大使谈马克龙访华成果:为法中交流注入新活力
- 港人观“老工业城市”淄博:“氢”装上阵 向“绿”而行
- “省”成2024年新疆棉花春播季关键字
- 1-11月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同比增长19.1%
- 美国发出“最强警告” 要求以方30天内改善加沙人道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