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双标”思维导致对华抗疫认知谬误
近期,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均释放了提前取消对华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的信号,但仍有部分国家坚持此前针对中国的入境限制措施,如法国延长对来自中国旅客的健康检查措施到2月15日。去年12月,为更好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病毒新特点,中国因时因势主动优化调整了疫情防控政策,却遭到部分美西方政客和媒体的恶意曲解和抹黑。
在疫情初期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长期被西方污蔑为所谓“剥夺个人自由”;而当中国根据疫情形势将防控政策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美西方媒体又话锋一转,说这是“不负责任的消极抗疫”。不难发现,这些对中国防疫政策的“批评”和有关国家的歧视性限制政策呈现出对中国抗疫认知的明显双重标准和荒谬错误。
第一,无视客观事实。首先,这些看法和限制措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中国疾控中心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本轮疫情流行的毒株主要还是境外输入的BA.5.2和BF.7。根据世卫组织的说法,即便是传染性更强的XBB.1.5毒株,也尚无迹象显示其能引发更严重症状。
其次,从科学意义上来看,采取此类入境限制措施对于传播速度较快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而言也是毫无作用的。当前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基本是一致的,流行的规模和传播的速度在各国之间没有太大差别。各国传染病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入境限制措施只在一视同仁地对所有入境旅客实施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一定作用,仅对某一国家显然无法取得任何实际效果。
再次,美国是疫情暴发以来最早进入到与新冠病毒共存状态的国家之一。去年9月,拜登总统就曾公开宣称“大流行已经结束”。1月30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在今年5月11日结束与新冠有关的紧急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为何要对中国实施所谓的旅行限制?究其原因,无非是要在后疫情时代给孤立中国这个老套路找到新形式。
第二,违背自身所标榜的价值和原则。美国近年来四处宣扬其所谓的“主流人权价值观念”,人权背后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平等地尊重和对待每一个人的权利。然而,在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以后,美国政府所表现出的态度完全违背了自己在人权领域所标榜的“平等地对待各国公民”的承诺。
更为可怕的是,针对个别国家的歧视性政策还放大了美国社会本就极化的种族主义思潮。在受到了部分美国盟友的盲目追随后,这些不合理政策很可能在国际上被放大成一种大范围仇外情绪,甚至让中国的感染者成为西方对亚洲所谓“病态历史”刻板印象的新一轮受害者。
近年来,美国民族分裂情绪和种族主义的内在危机加深,拜登政府为在道德高地抢先插上旗帜,去年通过了《反新冠仇恨犯罪法》,打击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美国频发的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事件,得到了两党共同支持。如果美国政府还坚持这样的限制政策,那就是给自己的法案“打脸”,甚至成为激发民众仇外心理的新导火索,对中美两国未来的交往交流百害而无一利。
第三,不符合世界各国的民意所向。今天,人们对经济复苏的愿望愈加强烈,期待美好、和平、开放的国际化交流和全球化生活回归,也期望着疫情时代的阴影尽早结束。事实上,大部分美国民众都希望能够重新恢复同中国的正常交往与交流,能来到中国旅游、经商,参与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等。歧视性的限制入境措施是逆流而行,加深了国际交流的阻碍,甚至给美国民众带来了莫须有的意识形态恐吓。
世纪疫情已走进尾声,全球经济也迫切需要复苏,为什么美国对华意识形态还要继续走上一条强烈对抗的道路?这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种措施不仅是一场闹剧,更是一场阴谋,美国政客正把新冠疫情当作攻击中国的工具进行操纵,而不是真正关心中美两国民众的福祉。病毒是不分国界的,正如《流浪地球2》中的一句台词所言:“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各个国家共同面对危机的时候,是选择推诿指责,还是选择携手同行?答案不言自明,美西方的政客应当好好反思。
西方低估了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所面临的困难。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人口大国,在疫情前面临的挑战是极其特殊和复杂的,超出西方国家常规传染病学已有的认识和经验,疫情发展的可预测性很低。在疫情暴发后,我国始终坚持科学、精准、主动,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西方也低估了中国人民在疫情面前所表现出的韧性。1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指出,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中国顺利进入了“乙类乙管”的新阶段,农历新年以后,全国上下洋溢着复工复产的激情与热情。但在大洋彼岸,部分西方政客和媒体仍沉浸在唱衰中国疫情防控的荒谬“小剧场”之中不愿醒来。
近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取消对来自中国旅客的入境限制措施,逐渐意识到此前他们的对华抗疫认知陷入了误区。在抗疫大局日益明晰的今天,只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认识全球疫情形势,秉持开放、务实和团结的精神携手应对疫情的潜在挑战,才能发挥最大的合力。我们欣然看到这些改变,也期待更多好消息到来,走出孤立、携手抗疫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学白昃研究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拜登“赦免”2023年感恩节幸运火鸡
- 戴德梁行:二季度北京写字楼市场处于缓慢恢复期 金融业成交相对活跃
- 开年即冲刺、龙年开新局 见证“拔节向上”的中国经济
- 剧作家何冀平:从北京到香港,从京腔到粤语
-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3.1级地震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水乡泽国处,运河“苏”写时代新篇
- 以绿色保险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 全地形越野车项目落地安徽休宁 沉浸式体验游获游客青睐
- 进博会这个元素成为跨国企业的“流量密码”
- 甘肃:以研促学寻脉中华传统 根植文化自信
- “糊咖”聚首再出发 “翻红”成今年流行乐坛主题词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开幕
- 打造邮轮经济新增长点
- 扬帆长三角丨如何推进科技产业创新?三省一市交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答卷
- 反校园欺凌,寄宿学校如何保护好未成年人
- 一亩田“减肥”又增收 种植户感受智慧化种田“乐趣”
- 肺气不足易咳嗽 专家教你日常养肺
- 开放包容吸纳八方来客 西安文旅爆火的“流量密码”是什么?
- 广东推出十大最美公益林(天然林)打卡点
- 老年人也爱木玩? “银发经济”促浙江云和产业焕新机
- 热门推荐
-
- 中国首颗超50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正式发布
- 多边合作赋能西部金融开放 “成都金融周”走进服贸会
- 蓝莓、樱桃等国产水果纷纷降价 今年国内市场水果为啥便宜?
- 依山又傍水 青海高原民宿“开门是店、关门是家”
- 欧盟推进碳市场改革挑战多
- 外媒:欧盟同意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两国部分加入申根区
- 探访集大原高铁朔州东站 晋北能源城市跨进高铁时代
- 南美洲音乐人在中国直播“圈粉”:“一段神奇的经历”
-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经济
- 第三届中国(天津)二手车出口海外展销会成果显著
- 浙江义乌成立航空货运公司 拓宽小商品出口通道
- 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
- 十四个乡村酒店(民宿)项目落户广东惠州
- 在乌镇体验未来生活:一键“穿越”、一秒出片、一步“变身”
- 广东掀起春季植树热潮 县镇村积极为家乡增绿
- 八部门联合发文 从四个方面支持企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 广交会观察:园林用品凭创新设计“种草”全球
- 韩媒:韩最大在野党将再发起尹锡悦弹劾案 拟14日表决
- 湖南娄底“三电”产业再添新动能 年产千万台电机及配件工厂投产
- 2024首届墨脱网络影像大赛启动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