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患者死亡原因公布 “猪器官”何时才能为人类所用?
2022年1月10日,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科学家完成了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入人体的手术,开创了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又一先河。该手术成功避免了器官移植后的超急性排斥反应,但57岁的晚期心脏病患者大卫·贝内特还是于手术后约2个月因心脏衰竭去世。
据马里兰大学网站近期消息,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关于这次手术的研究报告,给出了手术最终导致心脏衰竭的可能原因,包括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静脉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可能对患者心肌细胞造成损害;移植的猪心脏中可能带有猪巨细胞病毒。
那么,这位患者不能长期存活是否代表该次“异种器官移植尝试”是失败的?以上三种可能导致异种器官移植者死亡的问题在未来能否被克服?“猪器官”何时能为人类所用?
日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话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器官移植专家陈忠华,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潘登科。
跨世纪的进步
靠“猪心脏”支撑约60天
“这是一个非常原创性、跨世纪的进步。”采访中,陈忠华表示,本例手术的患者作为世界上移植基因编辑猪心脏的第一人,存活了约60天,而且前47天“猪心脏”运作良好,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他如果是一个正常等待心脏移植的病人,结果会好一些。”
陈忠华认为,这场手术可以称得上是写入医学史的事件,“该手术克服了几个重要问题。第一,复杂的手术本身;第二,转基因猪器官可能造成的超级排斥反应;第三,患者非常复杂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技术帮助他撑了约60天,这是现代医疗综合实力的体现。
“世界上第一例人与人之间的心脏移植手术进行后,病人只活了18天。异种心脏移植的各方面难度更大,但这位病人活了约60天。”潘登科的观点和陈忠华一致,潘登科表示,这场手术将会成为基因编辑猪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的重要参考。据悉,这场手术的相关论文已于去年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中详细叙述了这场手术前后的细节。
注射免疫球蛋白
可能是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
“《柳叶刀》本次研究分析给出的三种可能原因是较为常见的。”潘登科表示,尤其是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和猪巨细胞病毒问题,都在预料之中。
“异种器官移植克服了超急性排斥反应后,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就如本次‘猪心脏’移植后出现的内皮损伤问题,当人的血液流至猪器官的血管里,人血液里的抗体就可能会和猪血管内皮的抗原结合,发生排斥反应。”潘登科说。
而对于猪巨细胞病毒问题,潘登科解释:“其实不仅仅是猪器官,包括人身上也都会携带一些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大家都不是无菌动物。平时这些病毒和生物是共存状态,但在进行器官移植的情况下,患者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保持低免疫状态,它们就可能会增殖、发作乃至危害人体。”
此外,陈忠华表示,本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导致的问题可以归类为“失误”,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因为在同种器官移植手术后,为患者注射这类免疫球蛋白,以达到抗感染、缓解排斥反应等目的是很普遍的,“患者用了(免疫球蛋白药物)以后,病情就开始一路加重,用这个药的时间是一个转折点,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该药是不能用的。”
推进异种器官移植
攻克“抗体介导问题”是关键
那么,本次《柳叶刀》研究报告提到的这三类问题,在未来的基因编辑猪器官异种移植尝试中能否避免?
陈忠华认为,目前看来,本次公布的后两种原因都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免疫球蛋白不是治疗必需品,避免注射即可。而第一种原因,即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则需要学界各领域科研人员努力攻克。这类排斥反应其实是器官移植界的“老问题”,在人与人之间的同种器官移植手术中也会面临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这也是异种器官移植技术落地进程中的“必答题”。
“目前,我们解决的是猪特有的糖抗原,可能还存在我们未处理的其他抗原,这也许是我们未认识到的新抗原,所以要重新找特异性的抗原,避免移植过程中的抗原抗体反应。这就需要回到实验室去,从分子免疫学层面上进行研究,可能会推迟整个异种移植的临床应用。不过这不算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只是需要一些时间。”陈忠华说。
当找到了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就可能需要进行免疫抑制剂研究或供体猪基因编辑研究,想办法抑制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基因编辑猪经过将近30年的研究,应该说排斥反应方面的大问题都已解决,现在要做的就是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免疫抑制方案,另一方面继续对供体猪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想办法把引起此类排斥的问题从源头去掉。”潘登科给出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法。
另外,潘登科表示,通过控制供体猪的饲养环境、生产过程,对其进行净化,则能解决“猪器官”携带猪巨细胞病毒的问题,“我们2022年建立的超洁净DPF设施就是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另外,我们还会结合药物、疫苗等方式,以综合的手段来‘剔除’猪可能携带的病毒。”据悉,该DPF设施能为供体猪提供相当于医院手术室级别的超洁净级环境,保证它们在培育过程中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等因素的侵袭。
缓解“器官紧缺”
基因编辑猪肾脏或最先惠及人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只有不到10%的器官移植需求能得到满足。美国约有11万名正在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平均每天就有17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时死亡。而我国的器官移植缺口也很大,2020年就曾有报道提到,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在等待合适的器官,但每年器官移植数量仅约2万例。
基因编辑猪器官投入使用,无疑是缓解“器官紧缺”的有效方式之一,但人类离真正用上“猪器官”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潘登科预测,基因编辑猪肾脏的移植或许会在今年率先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美国一个团队已经在招募志愿者了,正等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最后审批,他们完成临床注册的信息都已公示,可能今年底就能进入正式的临床试验。”
另外,作为中国研究异种器官移植基因编辑猪的领先团队,潘登科团队在经过近15年的摸索研究后,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培育基因编辑猪、临床前试验、探索新型免疫抑制剂、设计适合异种移植的免疫抑制方案、培育出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供体猪……目前,团队正在为进入临床试验做准备。“现在我们进行的工作就是,通过实验收集各类数据和结果,向国家监管机构提交临床试验申请。”潘登科表示,团队已设计了非常明确的临床前及临床方案。
据潘登科介绍,过去4年内,团队已在试验猴身上进行了近50例基因编辑猪器官移植手术,覆盖肾脏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胰岛移植、皮肤移植等各方面。而且,团队培育出的供体猪能在修改更少基因的情况下与国外供体猪媲美,“比如,国外需要修改10个基因,我们修改7个就可以了。”
此外,潘登科分析,最早能为人所用的或许是“猪肾脏”,而非近日引起广泛关注的“猪心脏”。他解释,虽然猪心脏和猪肾脏同属大器官,利用基因编辑猪进行培育的难度一致,但因为心脏移植风险更高,这类试验要求更加谨慎,研究进程会慢一些,“去年进行的猪心脏移植只是一个特殊的机会,离正式进入临床阶段可能还有两年左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部分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粤桂两地打通名特优农产品产销对接“任督二脉” 推动“桂品入湾”
- 中法肉牛产业合作启动研讨会在内蒙古召开
- 交通运输部修订印发《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
- 中央气象台:寒潮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 中方吁胡塞武装立即停止袭扰民船
- 国家发改委:长远来看经济向好趋势依然稳固
- 记者手记:为翻出旅者梦中的大山 广西“天眼村”村民倾力付出
- (寻味中华 | 饮食)清明粑里“春滋味”
- 青海联合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开展青藏科考地观测试验
- 12356!“没事儿”热线如何解“心事”?
- 私家车主返乡过年接单拼车 当心有“营运”风险
- 冲破城市与自然边界的野猪困局难点在哪里?被捕野猪如何科学处理?
- 《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发布
- 语文教育: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 超750亿元 五大上市险企“发红包”
- 中国商务部:将积极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
- 江苏张家港一公司厂房发生火情 2人失联
- 新版歌仔戏《燕归巢》厦门献演 让传统艺术焕发青春活力
- 长三角铁路2025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9700万人次
- 辽宁为特殊艺术人才搭学习平台 促进残疾人文体旅融合发展
- 热门推荐
-
- 朝中社:金正恩视察朝鲜重要武器装备生产情况(图)
- 北京举行防灾减灾日活动 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 科技“上新”,为何让杭州“上心”?
- 欧盟召开农业部长会议 未能就乌粮食进口问题形成决议
- 全国巡演73场后 舞剧《咏春》回到岭南大地
- 白俄首名“持证上岗”的中国中医:搭起民间健康桥梁
- 女子向大熊猫运动场投掷饼干 被列入终身禁止参观名单
-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首次在京亮相 中国非遗馆里赏晋风晋韵
- 北京地区困难毕业生可申请一次性求职补贴
- 广东最低气温跌至-1.2℃ 部分高速路或有结冰
- 原创话剧《布吉出租屋》用四段时间切片凝练深圳改革开放成就
- 马来西亚卫生部考虑校园内恢复戴口罩
- 甘肃开辟“绿色通道”探路外繁种子扩大出口
- 多国外长在沙特就叙利亚问题举行会谈
- 持续降雨将致英国局部地区出现洪涝风险
-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不确定性
- 2023年玉树传统赛马会暨三江源生态文化旅游节启幕
- 汉水之畔古韵新意并存 陕西汉中主动拥抱新“丝路机遇”
- 上海检察机关指金融犯罪网络化带来挑战
- 吉林启动“新电商直播节” 瞄准开拓“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