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患者死亡原因公布 “猪器官”何时才能为人类所用?
2022年1月10日,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科学家完成了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入人体的手术,开创了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又一先河。该手术成功避免了器官移植后的超急性排斥反应,但57岁的晚期心脏病患者大卫·贝内特还是于手术后约2个月因心脏衰竭去世。
据马里兰大学网站近期消息,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关于这次手术的研究报告,给出了手术最终导致心脏衰竭的可能原因,包括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静脉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可能对患者心肌细胞造成损害;移植的猪心脏中可能带有猪巨细胞病毒。
那么,这位患者不能长期存活是否代表该次“异种器官移植尝试”是失败的?以上三种可能导致异种器官移植者死亡的问题在未来能否被克服?“猪器官”何时能为人类所用?
日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话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器官移植专家陈忠华,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潘登科。
跨世纪的进步
靠“猪心脏”支撑约60天
“这是一个非常原创性、跨世纪的进步。”采访中,陈忠华表示,本例手术的患者作为世界上移植基因编辑猪心脏的第一人,存活了约60天,而且前47天“猪心脏”运作良好,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他如果是一个正常等待心脏移植的病人,结果会好一些。”
陈忠华认为,这场手术可以称得上是写入医学史的事件,“该手术克服了几个重要问题。第一,复杂的手术本身;第二,转基因猪器官可能造成的超级排斥反应;第三,患者非常复杂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技术帮助他撑了约60天,这是现代医疗综合实力的体现。
“世界上第一例人与人之间的心脏移植手术进行后,病人只活了18天。异种心脏移植的各方面难度更大,但这位病人活了约60天。”潘登科的观点和陈忠华一致,潘登科表示,这场手术将会成为基因编辑猪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的重要参考。据悉,这场手术的相关论文已于去年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中详细叙述了这场手术前后的细节。
注射免疫球蛋白
可能是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
“《柳叶刀》本次研究分析给出的三种可能原因是较为常见的。”潘登科表示,尤其是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和猪巨细胞病毒问题,都在预料之中。
“异种器官移植克服了超急性排斥反应后,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就如本次‘猪心脏’移植后出现的内皮损伤问题,当人的血液流至猪器官的血管里,人血液里的抗体就可能会和猪血管内皮的抗原结合,发生排斥反应。”潘登科说。
而对于猪巨细胞病毒问题,潘登科解释:“其实不仅仅是猪器官,包括人身上也都会携带一些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大家都不是无菌动物。平时这些病毒和生物是共存状态,但在进行器官移植的情况下,患者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保持低免疫状态,它们就可能会增殖、发作乃至危害人体。”
此外,陈忠华表示,本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导致的问题可以归类为“失误”,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因为在同种器官移植手术后,为患者注射这类免疫球蛋白,以达到抗感染、缓解排斥反应等目的是很普遍的,“患者用了(免疫球蛋白药物)以后,病情就开始一路加重,用这个药的时间是一个转折点,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该药是不能用的。”
推进异种器官移植
攻克“抗体介导问题”是关键
那么,本次《柳叶刀》研究报告提到的这三类问题,在未来的基因编辑猪器官异种移植尝试中能否避免?
陈忠华认为,目前看来,本次公布的后两种原因都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免疫球蛋白不是治疗必需品,避免注射即可。而第一种原因,即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则需要学界各领域科研人员努力攻克。这类排斥反应其实是器官移植界的“老问题”,在人与人之间的同种器官移植手术中也会面临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这也是异种器官移植技术落地进程中的“必答题”。
“目前,我们解决的是猪特有的糖抗原,可能还存在我们未处理的其他抗原,这也许是我们未认识到的新抗原,所以要重新找特异性的抗原,避免移植过程中的抗原抗体反应。这就需要回到实验室去,从分子免疫学层面上进行研究,可能会推迟整个异种移植的临床应用。不过这不算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只是需要一些时间。”陈忠华说。
当找到了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就可能需要进行免疫抑制剂研究或供体猪基因编辑研究,想办法抑制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基因编辑猪经过将近30年的研究,应该说排斥反应方面的大问题都已解决,现在要做的就是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免疫抑制方案,另一方面继续对供体猪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想办法把引起此类排斥的问题从源头去掉。”潘登科给出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法。
另外,潘登科表示,通过控制供体猪的饲养环境、生产过程,对其进行净化,则能解决“猪器官”携带猪巨细胞病毒的问题,“我们2022年建立的超洁净DPF设施就是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另外,我们还会结合药物、疫苗等方式,以综合的手段来‘剔除’猪可能携带的病毒。”据悉,该DPF设施能为供体猪提供相当于医院手术室级别的超洁净级环境,保证它们在培育过程中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等因素的侵袭。
缓解“器官紧缺”
基因编辑猪肾脏或最先惠及人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只有不到10%的器官移植需求能得到满足。美国约有11万名正在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平均每天就有17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时死亡。而我国的器官移植缺口也很大,2020年就曾有报道提到,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在等待合适的器官,但每年器官移植数量仅约2万例。
基因编辑猪器官投入使用,无疑是缓解“器官紧缺”的有效方式之一,但人类离真正用上“猪器官”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潘登科预测,基因编辑猪肾脏的移植或许会在今年率先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美国一个团队已经在招募志愿者了,正等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最后审批,他们完成临床注册的信息都已公示,可能今年底就能进入正式的临床试验。”
另外,作为中国研究异种器官移植基因编辑猪的领先团队,潘登科团队在经过近15年的摸索研究后,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培育基因编辑猪、临床前试验、探索新型免疫抑制剂、设计适合异种移植的免疫抑制方案、培育出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供体猪……目前,团队正在为进入临床试验做准备。“现在我们进行的工作就是,通过实验收集各类数据和结果,向国家监管机构提交临床试验申请。”潘登科表示,团队已设计了非常明确的临床前及临床方案。
据潘登科介绍,过去4年内,团队已在试验猴身上进行了近50例基因编辑猪器官移植手术,覆盖肾脏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胰岛移植、皮肤移植等各方面。而且,团队培育出的供体猪能在修改更少基因的情况下与国外供体猪媲美,“比如,国外需要修改10个基因,我们修改7个就可以了。”
此外,潘登科分析,最早能为人所用的或许是“猪肾脏”,而非近日引起广泛关注的“猪心脏”。他解释,虽然猪心脏和猪肾脏同属大器官,利用基因编辑猪进行培育的难度一致,但因为心脏移植风险更高,这类试验要求更加谨慎,研究进程会慢一些,“去年进行的猪心脏移植只是一个特殊的机会,离正式进入临床阶段可能还有两年左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部分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数据显示巴黎奥运会推动法国旅游业略呈复苏态势
- 俄火车相撞事故受伤人数升至14人
- 新疆和静县第二十四届东归那达慕大会开幕
- 新疆资源开发利用迈向高端化精细化丨新质生产力系列调研②
- 今夏,年轻人偏爱中式养生水
- 演唱会助推地方经济复苏 商家和政府都要长远经营
- 一部剧折射一部发展史 从《爱在平凡》看童装之都蝶变
- 杭州街头“小铜人”成网红打卡地 背后蕴含温暖善举
- 哈马斯称已对与以色列和谈有关的框架协议做出回应
- 上任后首次 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将访问美国
- 把“供应链”串一串 串起“一带一路”共赢链
- 粤东城际铁路全线首跨河道连续梁顺利合龙
- 中公教育宣布转型“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
- 拜登援乌5亿美元,日本:我跟55亿!普京如何回应?
- 向新而生 积厚成势
- 从《流浪地球》到《流浪地球2》 青岛影视基地日渐成熟
- 二十年来近24万人次通过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
- 特朗普前往监狱自首!美媒预计将快速走完流程
- 云南巍山发生4.3级地震 救援力量正赶赴震中
- 广西一年内发现新物种48个
- 热门推荐
-
- 山西省纪委监委开设损害营商环境问题举报热线
- 墨西哥汽车业投资热会影响中国吗
- 上市公司多项指标变化积极
- 【跨国企业在中国】CHA LING茶灵大中华区品牌总经理沈安琪:中国是茶灵品牌生命中的重要元素
- 【中国那些事儿】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 国庆节忙着参加婚礼 “份子钱”成沉重负担
- 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闽剧《过崖记》巡演受热捧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新疆:今年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4000亿元
- 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历史同期首超32万亿元
- 数境“三星堆杯” 能源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大赛启动
- 小麦进口激增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
- 云南举办“设计下乡”项目展 助力乡村振兴
- 青海:“十四五”末旅游总收入将达800亿元
- 莫斯科恐袭事件遇难人数升至133人 普京发表电视讲话
- 叙利亚中部地震引发恐慌 65人在踩踏事件中受伤
- 荷兰向印度尼西亚归还288件文物
-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新规:不得用“生鲜灯”误导消费者
- 湖南东安传统手工月饼“走俏”
- 广西南宁新能源全产业链加快成型
- 小萌新初入幼儿园,家长别犯这些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