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上新”,为何让杭州“上心”?
中新网杭州5月22日电(鲍梦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之意在于后端的应用推广,更离不开前端的创新转化。
今年,在解答新质生产力命题过程中,浙江杭州便对创新转化表现得格外“上心”。以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为目标,该市围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连续推出动作,已然将其作为抢占发展先机、向新质生产力要“高质量”增长新动能的关键一招。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新”,杭州因何“上心”?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在于创新。在创新的链条上,“从0到1”的原始创新被视作“最初一公里”,“从1到N”的产业化被视作“最后一公里”。打通首尾“一公里”,意味着原本“天马行空”的奇思能够变为“真金白银”,实现生产力迭代升级。
一方面,被誉为“创新活力之城”的杭州拥有大量“智力财富”。2023年,该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3.2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3万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5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52.6件。
另一方面,杭州有着巨大的转化需求、转化优势。该市有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数已连续21年居全国城市第一。
“一个巨大的应用市场是一切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永远不可替代的优势。”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兰建平认为,丰富的应用场景也可以加速让科技成果变成产品和服务,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据统计,1-2月,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16.1%,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8.8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完成技术交易额171亿元,增长56.7%。
上述背景下,杭州正全力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其具体如何“上心”?
资金,是贯穿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应用,再到市场开拓、产生效益和投资回报全过程的话题。从政府性创投资金来看,去年杭州提出建立以科创投资、产业投资、并购投资为主,覆盖创新创业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基金体系,打造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
同时,该市民营创投资本活跃。在《中国内地城市创投实力30强》榜单中,杭州仅次于京沪深,居全国第四位。
“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短期行为多,缺少长期‘耐心资本’,对初创期和早期科技型企业关注和支持较少。”深耕科技工作多年的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周国辉认为,要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吸引长期、稳定的资金投资具备先进科技属性的企业,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相互促进。
尤其是作为原始创新起源地,不少高校和实验室都传达一个共识:在“从0到1”阶段,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等特点意味着科研人员时常面临推倒重来的情况,亟需更多资本的支持。
对此,杭州正在探索“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孵化路径。
4月,西湖区联合创投机构普华资本打造的西湖区科技成果转化(普华)中心揭牌。其距离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不过五百米,是一座以投资为驱动、以“知名创投机构+科研院所+标杆项目”为孵化模式的新型孵化器。
“我们在浙江大学附近设立这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目的是让科学家在最近的地方找到产业‘导师’,让投资机构在最近的地方找到项目。”西湖区科技成果转化(普华)中心主任鲍剑凌介绍。
无独有偶,前不久,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启用,实行高校与当地官方共建的双螺旋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具体来看,西湖大学设立成果转化办公室,转化基地所在的紫金港科技城设立服务专班,整合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平台等资源优势,构建以综合服务、产业赋能、金融投资等服务平台为基础的服务体系。
如何让作为原始创新发源地的高校与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末端的企业“贴”得更近,杭州思考已久。
例如拥有浙江省最大规模高教园区科教资源的钱塘区,连续7年推进“博士入企”活动,累计组织847位高校博士走进258家企业,服务形成各类校企合作成果约300项。
当地还搭建由1个产学研联盟、6个高校技术转移中心、X个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构成的“1+6+X”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以政府背书构建安心合作的博企互信机制。
为进一步发挥该转移服务体系优势,近期,钱塘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综合体正式启动,提供产学研对接、项目路演和项目孵化等服务。
放眼全市,杭州官方多次明确,今年将构建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列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成改革的首要任务,计划建设4个环大学大科创平台生态圈。
另一方面,杭州的“上心”之处还在于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在“从1到N”阶段,专利从理论向生产转化仍有不少距离。从企业角度看,核心机密与技术需求不愿对外透露;从高校角度看,科技成果偏重学术,与市场不够紧密。这需要具备专业学科知识、知识产权意识、法律意识、谈判技巧等综合能力的技术经纪人,为企业与科技成果“牵红线”。
去年底,杭州市技术经纪人培训班顺利开展,设置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企业技术需求挖掘与凝练、专利运用及快速审查、创新孵化和股权并购融资等专业课程。类似的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如今已经在杭州常态化开展。目前,该市由成果转化员、技术经纪人、创新协作员组成的科技服务队伍已超4000人。
同时,作为中国数字经济高地的杭州,也在以人工智能为“桥”,架起科技成果转化的“快速路”。
3月,杭州市科技局、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共同发布了全国首个成果转化领域大模型——“智者大模型1.0”,破解需求征集难、成果评价难和供需匹配难等普遍存在的行业难题。
“比如企业的智能画像功能,可利用大模型对企业发展情况、产业链情况、研发投入和转化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画像,实时挖掘分析企业潜在技术需求,变传统的被动征集为主动挖掘。”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副总经理王宏坤介绍。
如今,在AI大模型的助力下,即便是刚入门的技术经纪人也可在几分钟内完成成果与需求的匹配。目前,该模型已完成1万余家企业需求画像,帮助对接600多项科技成果。
打通首尾“一公里”的成效,最直观的体现在于技术交易。2023年,杭州技术交易总额达1588亿元,年增速为49.7%。202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该市目标实现技术交易额、新产品产值超8500亿元。
“我们的目标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让科学家专心研究,让企业家全面参与,让投资家实现价值。”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秀华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拼多多兜底物流中转费,再造电商红利普惠偏远地区
- 强监管“长牙带刺” 天津金融监管局上半年开出罚单近3000万元
- 为儿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
- 青海建立2023年林草湿综合监测数据库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精准发力
- 海南将从六方面改进和提升琼州海峡运输工作
- 澳大利亚百日咳病例急剧增加
- “又一家”烧烤店粥里吃出虫子
- 旺季包裹寄递速度为什么能快起来
- 山西运城赴深推介文旅资源 现场签约17.5亿元
- 东北林业大学发布“助力东北振兴”科技成果及引才政策
- “小社区”里“大团结”,探访内蒙古多民族聚居社区
- 浙江高速全力防范台风“普拉桑” 护航民众平安出行
- 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
- 外媒:智利将成为首个配备电动消防车的拉丁美洲国家
- 2023年杭州律师办理涉外案件标的额逾389亿元
- 游客花费1580元报名三亚双飞游未能如期成行?官方通报:对涉事公司立案调查
- 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说榜上榜作品揭晓
- 中国黄金协会:正推动中国硬足金进入东盟及中东市场
- 女子吃霉变花生险丧命!真凶公布,它比砒霜还毒
- 热门推荐
-
- 乌总统办公室否认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遭解职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天山脚下的校园生活:朗诵、书法与民族团结同行
- 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雨中启幕 城市空间如何更有趣、更“共栖”?
- 福建古雷石化园区新年首艘赴台货轮启航
- 四川“9·5”泸定地震一周年:部分民众迁新居 灾后重建仍继续
- 意大利北部遭暴雨侵袭 已致9人死亡,F1赛事取消
- 中新真探:豆子的凝集素会引发肠漏,要少吃豆子?
- 伊拉克南部发生交通事故 至少6名学生死亡
- 国家发改委: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物流企业
- 青海湖北岸文明新实践:贴心服务让民众“老有所乐困有所依”
- (经济观察)中国非银支付新规公布 为何出台、有何变化、影响几何?
- 展厅里的大运河:触摸历史憧憬未来
- 喜报! 2024人大附中校队 RDFZ-China 获得全球前十和金奖
- 美国人三季度信用卡债务总额飙升 物价高企花光民众积蓄
- 退休教师“返校”见证百年业绩:青葱老照片、师徒结对引发“回忆杀”
- 广东发放3亿元消费券 21个地市同步参与
- “聪明车”如何驶上“智慧路”
- 安徽发挥信用体系支撑力 1份信用报告代替40个部门证明
- 曾被曝光不合格 “网红”雪糕已重新上架
- (经济观察)上半年消费持续扩大 中国如何进一步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