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这样使用保鲜膜,对健健康更有利
本报记者 李建
新鲜果、菜、肉、鱼一时吃不完,不舍得扔,不少人都习惯随手扯下一截保鲜膜来防止串味儿或帮忙“保鲜”。
然而,市场上那些“长得都一个样儿”的保鲜膜都有啥不同?保鲜膜怎样用才能保鲜?网络上那些“保鲜膜滋生细菌”“保鲜膜可能致癌”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本期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请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研究员为大家揭秘。
选购:材质不同 功能各异
既能把食物和空气中的灰尘,特别是“觊觎美食”的微生物们最大限度地隔离开来,又能保持适度的透氧性和透湿度,从而延长食品保鲜期。保鲜膜保鲜食品的“科学道理”,其实就这样简单。
保鲜膜因为材质不同而功能各异。钟凯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市场上出售的保鲜膜,按材质可以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三大类。
PE(聚乙烯)保鲜膜。超市售卖的保鲜膜大都是这种。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特别适合包装新鲜果蔬、冷冻食品等。不过,也正是因为它透气性好,所以不适合包装那些高油脂的、容易被氧气破坏风味的食品比如糕点、熟食等。PE可以用于冰箱保鲜,但不能用于微波炉加热。
PVC(聚氯乙烯)保鲜膜。常见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网上。优点是透明性好、粘性高、弹性也不错。缺点是热稳定性差,高温下会释放出对人体健康不友好的增塑剂,因此不能包装肉类、熟食、油脂食品等,特别是不能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目前,这种保鲜膜主要用于在常温下包装蔬菜和一些农产品。
PVDC(聚偏二氯乙烯)保鲜膜。具有保鲜度好、结实易贴附、能防止水分蒸发等特点,主要用于肉类、熟食、火腿等食品的包装保鲜。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使用温度范围在-60—140℃之间,所以既可以用于冰箱保鲜,也能用于微波炉加热。不过,这种保鲜膜的成本偏高、加工难度大,市场占有率不高。
释疑:合规产品 确保安全
“保鲜膜不仅会加速细菌繁殖,更有可能致癌”,一直以来,这样的说法都是很多人疏远保鲜膜的主要原因。
钟凯分析解释说,作为可以与食物直接接触的产品,合格保鲜膜的安全性是无需担忧的。
首先,保鲜膜的作用是抑制而不是释放或滋生细菌等微生物。食物当中存在的细菌等微生物大多来自食物本身。而导致那些覆盖了保鲜膜的食物反而细菌更多、腐败更快的原因无非三种:一是食物在覆盖保鲜膜保存前就已被微生物侵入;二是保存环境不洁净或温度过高;三是保鲜膜本身保存或使用不当,比如存放环境灰尘较多、重复使用、手卫生较差等。
钟凯举例说,覆盖了保鲜膜的隔夜西瓜引发严重的肠胃不适,似乎是“保鲜膜加速细菌繁殖”的实证,但事实上,用干净的案板、刀具切开的西瓜,及时用干净的保鲜膜覆盖后,分类存放于洁净有序的冰箱里,是不可能导致细菌迅速滋生的。如果出现问题,一定是西瓜从打开到存放的过程中,就已经因为某个环节的不洁被污染了。
保鲜膜中最具争议性、最易引发担忧是PVC材质中的增塑剂(也称塑化剂)问题。之所以使用增塑剂,是因为保鲜膜柔软度的需要,但确实有研究称人体长期接触增塑剂,可能会有麻醉、致畸甚至致癌隐患。
钟凯分析说,世界卫生组织将增塑剂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为2B类致癌物,2B类致癌物经实验证明对动物有致癌作用,但对人的致癌作用不明确。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人终身每天摄入不超过1.5毫克“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就是安全的。
尽管如此,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9685—2016)等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对增塑剂的使用以及对保鲜膜的总迁移量(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等与食品接触析出的化学物质量)作出了非常严格的限定。也就是说,只要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保鲜膜,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使用:方法得当 即可无忧
有研究试验显示,某些特殊环境条件下,一些保鲜膜确实存在化学物质迁移量增多的可能,这就意味着只有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避免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生活中,有些人习惯用保鲜膜覆盖到容器上,甚至直接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钟凯认为,加热食物最好使用玻璃、陶瓷或微波炉专用塑料容器,而如果实在需要用保鲜膜覆盖容器,应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没有注明适用微波炉的保鲜膜,绝对不能在微波炉中使用。同时,不同品牌的耐高温保鲜膜标注的最高耐热温度各不相同,应尽量选择耐热性较高的保鲜膜,且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其次,和食物保持一定距离。事实上,无论是否用于加热,都建议和较深的容器搭配使用保鲜膜,即让保鲜膜距离食物至少两厘米,让保鲜膜只和容器接触,而不接触食物本身。特别是油性较大的食物,加热后易使保鲜膜发生破损,并与食物粘连。
第三,用牙签扎几个小孔。加热前可以用牙签等在保鲜膜上扎几个小孔,有利于水蒸气蒸发,否则很容易因气体膨胀导致保鲜膜爆破,甚至引发危险。
此外,刚烹饪出来的热菜不要覆盖保鲜膜,因为当菜热的时候即加盖保鲜膜,不仅不能保持蔬菜中的维生素C,反而会增加其损失。可选择耐热玻璃、瓷盘等来代替保鲜膜覆盖食物。
无论哪种材质的保鲜膜,都不宜接触酒精类食物、不宜长时间包裹油性较大的熟食及肉类等食物。用保鲜膜包裹新鲜果蔬,PVDC保鲜膜因为具有更好的保湿性而能提供更长的保鲜时间,但仍建议以不超过12小时为宜。毕竟,保鲜膜的作用是短时保鲜,而非长时间贮存。
从商超买回的包有保鲜膜的果蔬,要彻底清洗再食用。如是以冷藏或冷冻方式保鲜的果蔬,先用干净纸巾隔离,外层再用保鲜膜保鲜,是最安全的使用方法。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蔬菜水果都可以用保鲜膜。有研究试验显示,苹果、梨、油菜、韭黄、莴苣等水分较大的蔬果用保鲜膜保鲜,不仅能长时间保鲜,还会增加其中的维生素C等营养素。而萝卜、豆角等用保鲜膜保鲜,营养损失反而很大。
选购小窍门
钟凯提醒消费者到正规商超选购保鲜膜,同时应留意四点。
看材质。购买时注意包装上标注的材质,根据需要选购适用的保鲜膜。同时,可以根据颜色、是否容易搓开等方法辅助辨别材质。一般来说,表面泛黄,用手揉搓不易展开的保鲜膜大都是PVC材质的,而PE材质的保鲜膜为白色,手搓后膜易打开。一般来说,家庭自用保鲜膜,建议选择PE材质的。
看外观。选择包装完好、表面平整,无气泡、无穿孔、无破裂、无杂质、无异物的保鲜膜,以方便使用。同时,应注意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包装袋有破损或超出保质期内的产品,可能有细菌、霉菌滋生。
嗅气味。合格的保鲜膜没有任何异味,有味道的保鲜膜不仅会和食物串味,还会影响食物安全,应避免购买和使用。
查标识。注意查看产品包装上是否有QS标志及生产许可证号。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商务部:望美方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
- 东北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首单测试成功
- 珠海海事部门为第15届中国航展营造良好水上展演环境
- 中国南方现大范围降雪 局地积雪深度超20厘米
- 福建漳州:以气象服务保障两岸融合发展
- 中国证监会: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 建立简易审核程序
- 为何传统产业不能当“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 虚假实习证明“火爆” 高校能为学生做什么
- 在水泥地面收获“冲浪”的快感,陆冲成户外新宠
- 在线旅游平台:中国暑期出游迎来首个机票预订高峰
-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行第七届“难忘的旅华故事”征文比赛颁奖仪式
- 广东结束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柠檬宝宝、瓷娃娃……每个名字背后对应各种罕见病 如何有效预防、尽早发现这些病?
- 受降雨影响 河南郑州等地部分高速路段禁止所有车辆上站
- 第十六届“王子云艺术奖”系列活动举办
- 服务消费如何好上加好
- “空中三峡”乌兰察布:生态向“绿” “风光”无限
- 信息安全意识考试(CISAT)课程正式发布
- 秋季干燥易便秘,中医教你实用缓解方法!
- 潍烟高铁进入全线铺轨阶段 胶东半岛沿海高铁即将成环
- 热门推荐
-
- 首届数字“三品”创新发展大赛启动
- 上海黄金交易所将提升黄金相关产品的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幅度限制
- 加拿大政府决定撤离驻以色列外交官的子女及其监护人
- 上海市中心如何城市更新?发掘文化特质与精神标识
- 甘青两省开展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
- 辽宁省政协委员段立丽: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焕发新活力
- “520”甜蜜来袭 仪式感点燃“浪漫经济”
- “历史·人权·和平”基金中日和平友好不战之碑揭幕仪式在日本举行
- 150余项中国非遗传统工艺在皖“赶大集”
- “线狮少年”的逐梦之旅:是热爱,也是传承
- 国家统计局:三季度住宿和餐饮业GDP同比增长12.7%
- 新疆新鲜果蔬首次乘冷链卡航直达中亚国家
- 梅香生韵——梅花奖艺术团走进北语戏剧晚会举行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行“满月” 发送旅客约11万人次
- 近3年西藏开展各类考古调查发掘项目90余项
- “石榴花开美京城” 第三届56民族团结跑成功举办
- 中缅边境云南瑞丽:双警夫妻坚守使命与浪漫
- (经济观察)扫二维码做跨国生意 北上广深密集部署
- 安徽开展“守护消费”行动 重点突出旅游教育培训等领域
- 美媒:担忧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前景,美国消费者信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