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适合喝牛奶还是豆浆?
一个多月前刚刚发布的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人们每天喝300-500毫升牛奶,同时还要摄入相当于25克大豆的豆制品,包括豆浆。1杯(250克)传统豆浆约相当于12.5克大豆(1份大豆+20倍水打出来的豆浆)。很多人会纠结,豆浆和牛奶各来一杯当然是极好的,但真的喝不下啊!其实,牛奶和豆浆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提供蛋白质、脂肪和钾元素,都能抑制餐后血糖上升,都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K,都促进增肌,但也都容易让人胀气。
你到底适合喝豆浆,还是适合喝牛奶呢?首先要知道它们的不同,就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1.牛奶里有维生素AD和维生素B12,豆浆里没有
这是因为植物性食品里不含有这几种维生素。豆浆里有少量的胡萝卜素,但是按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数量来算,还是太少了。
2.牛奶里有很多钙,豆浆里钙很少
牛奶是钙最容易利用的天然食物,每100克牛奶中钙含量超过100毫克。黄豆中虽然也有不少钙,但加水稀释以后含量就大幅度下降了。如果100克黄豆中钙含量为200毫克,按传统豆浆1斤豆加20斤水来计算,每100克豆浆中的钙含量大概是10毫克左右。如果做成浓豆浆,也就是20毫克左右。所以,豆浆不能替代牛奶的补钙作用,其他植物奶也不能。
3.牛奶里饱和脂肪比例较大,豆浆里80%以上是不饱和脂肪酸
牛奶中的脂肪是奶油,其中含有约40%-50%饱和脂肪,其余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里最多的那种脂肪酸)。豆浆中的脂肪是豆油,其80%以上是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只占百分之十几。所以,如果遵医嘱控制饱和脂肪酸的话,可以选低脂奶或脱脂奶,或选择豆浆。
4.豆浆里有低聚糖和膳食纤维,牛奶里没有
膳食纤维只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虾蟹壳子例外)。奶类中也有低聚糖,但牛奶中含量比较低,不足以产生有效的健康效应。母乳中就有较为丰富的母乳低聚糖,它们是母乳健康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婴儿的肠道健康极为有益。豆浆里的低聚糖多了会产生胀气,但少量摄入时,对大部分人的肠道健康是有益的。
5.豆浆里有多种抗营养物质,牛奶里没有
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植酸、草酸、皂甙等抗营养物质,会降低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的吸收利用效率。其中植酸、草酸和皂甙在加热之后仍有保留,但因为其中一部分会和蛋白质、多糖等成分结合,其影响消化吸收的生物效应有所下降。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在加热后大部分被破坏。延长加热时间可以进一步破坏胰蛋白酶抑制剂,但其中含有耐热组分,即便长时间加热之后,仍会残留5%左右的活性。
6.豆浆里有大豆异黄酮,牛奶里没有
大家都知道豆浆中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在更年期雌激素不足的情况下,补充植物雌激素有利于减轻更年期综合征的不适,同时有利于预防中老年妇女的骨质疏松问题。对于男性来说,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摄入大豆异黄酮有利于预防男性的前列腺癌。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亚洲女性摄入正常量的豆浆和豆制品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7.部分人喝牛奶脸上会起痘痘,豆浆不会
牛奶中的IGF-1等成分促进皮脂分泌,增加痤疮恶化的风险。在这方面,改用脱脂奶、无乳糖奶并不比普通全脂奶更好。豆浆则没有促进皮脂分泌的作用。
8.部分人喝豆浆会影响月经周期或经前感觉,牛奶不会
对于以前不曾经常喝豆浆的育龄女性来说,突然每天喝较多豆浆之后,其中的植物雌激素可能会暂时影响到月经周期,但形成新的周期之后,并不影响健康。对豆浆的反应因人而异,从小经常食用豆制品的人反应很小,而以前很少接触豆制品的人可能较为敏感。
9.尿酸高的人喝牛奶有利于降低尿酸预防痛风,豆浆不能
牛奶是极低嘌呤含量的食物,而且其中的钾、钙、乳清酸等成分均有利于降低尿酸水平。故痛风患者在发作期和缓解期都适合每天喝牛奶。大豆是中高嘌呤的食物,虽然打成豆浆之后含量下降,但因为豆浆一喝就是一杯或一碗,嘌呤的总量仍然不可忽视。同时,豆浆中的植酸、草酸等成分也会影响尿酸的排出。
有实验表明,摄入豆浆后会造成暂时性的血尿酸水平上升,但在3-4小时之后会恢复正常。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健康人正常摄入豆浆和豆制品不会增加尿酸风险,但已经患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人不建议喝大量豆浆。
10.牛奶和大豆的过敏人群和适宜人群不一样
牛奶和大豆都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对牛奶有急性过敏的通常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成年人中较少。但成年之后,对牛奶有慢性过敏的人仍然常见。对大豆过敏的成年人也不罕见。
两者都适合喝的人群:
孕妇和哺乳妈妈两者都可以喝,但其中牛奶更重要,因为它可以补充怀孕和哺乳时所需要的大量钙元素;更年期女性两者都可以喝,牛奶增加钙摄入量,豆浆增加大豆异黄酮供应,组合起来更有利于骨质健康。
需要选其一喝的人群:
那些喝牛奶容易长痘痘的人,适合喝豆浆来替代,同时可以再补一粒含200-300毫克钙元素的钙片;痛风患者更适合喝牛奶,特别是痛风发作期,可以放心喝两三杯脱脂奶。
两者都不适合喝的人群:
对牛奶和大豆都有过敏的人,两者都不能喝;消化太差、容易腹胀的人也要注意少喝,可以喝酸奶、吃奶酪来替代牛奶,或者吃豆腐、豆腐干来替代豆浆。
文/范志红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南方“尔滨”崛起:争夺冰雪旅游市场,优势在哪儿
- 国际识局:夏威夷野火危机背后,暴露美国社会三大弊病
- “国寿小画家”走进浙江缙云 用数字方式绘制新乡村风景
- “珍奇辽味”以食会友 2023东北亚民间美食文化交流周沈阳启幕
- “并行港”物流模式:“买全球”“卖全球”“通全球”更便利
- 贵州梵净山成功申遗五周年有何变化?
- 多措并举 呵护高温下的坚守
- 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暨第三届校园情景剧推优揭晓仪式在京举办
- (聚焦海峡论坛)“登鹭”台湾教师的“新桃花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做加法
- 2024年福建省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主题活动厦门启幕
- 云南铁路实施新列车运行图 客货运输版图拓展
- 通讯:60余名专家学者内蒙古“行走秦长城”见闻
- 德利布歌剧《拉克美》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 舞剧《五星出东方》2023年全国巡演在京启动 将赴新疆等地演出
- 西藏墨脱:走进原始森林 跟随管护员巡山护林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滁州深耕省际毗邻“试验田” 跑出发展“加速度”
- 财政部拟第一次续发行2024年记账式附息(十七期)国债
- 俄称打击乌军人员装备 乌称击退俄军进攻
- (经济观察)从东博会看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
- 经济观察:中国反垄断行动释放新信号
- 热门推荐
-
- 西藏警方侦破三起寺庙佛塔文物盗窃案 追回文物80余件
- 链博故事丨一片光伏板,如何“链”就全球绿色生态画卷?
- 春节出行报告:长途游、出境游热度高 超70%游客游玩4天以上
- 南非政府正加快推进“全民基本收入补助计划”
- 业内专家贡献“锦囊妙计” 纵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
- 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北京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不产一滴油 浙江舟山何以构建“万亿”油气产业链
- 川渝联合考察团走进长三角招商引资
- 基金开启大手笔分红 债基扮演主角
- 2023世界海参产业博览会开幕 共商海参产业发展新思路
- 糖致百病不可信 糖尿病也不是吃糖吃出来的
- 今起新增九免签国 深圳机场口岸迎来首批免签旅客
- 暧暧远人村|江西婺源篁岭村:看得见的乡愁 一方山间的“调色盘”惊艳世界
- 探访华东地区单体最大专业影棚所在地“临影厂”
- 穆迪调降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中国财政部回应:我们感到失望
- “卧底”调查外卖小哥两个月 杭州精准筑起幸福港湾
- 炒“高考屏蔽生”就是炒“高考状元”的翻版
- 【服务新质生产力·金融这么干】金融创新解“科创之渴”
- (新春走基层)西安春运爱心专列:工会力量温暖“奋斗者”回家路
- 快递堆楼梯口,最后100米“堵点”怎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