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和辅食如何喂?这份“食谱”要收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宝爸宝妈们的育儿方式变得更为精细,特别注重科学的喂养观念,尤其在是否母乳和何时添加辅食的问题上十分关注。那么,在宝宝生长发育的不同年龄段到底该怎么吃才是正确的?
6月1日,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2022)》正式发布,包括《中国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三个指南,针对家长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场专家解读了这三份指南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实用性强的解决方案。
0-6月龄婴儿
推荐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汪之顼教授在解读中表示,6月龄内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需要相对高于其他任何时期,但婴儿的胃肠道和肝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食物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然较低,母乳能给婴儿提供营养和帮助,就如同出生前的脐带,母乳是婴儿出生后母体提供的延伸性保护。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降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成年期2型糖尿病等感染性疾病风险,母乳本身为低敏,所含的低聚糖也就是益生元,能促进肠道大量益生菌生长,有效阻断外部过敏源进入身体,帮助肠道免疫细胞不会出现过敏反应。
母乳喂养还可以帮助妈妈产后形体恢复,减少产后抑郁,降低肥胖、肿瘤和其他慢性病风险。因此,汪之顼推荐0-6月龄的婴儿纯母乳喂养,并介绍了《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的六项准则:
1.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2.生后1小时内开奶,重视尽早吸吮;
3.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4.适当补充维生素D,母乳喂养不需补钙;
5.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必须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并由他们帮助作决定;
6.定期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对于“回应式喂养”汪之顼教授给出了解释,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宝宝发出吃奶信号,妈妈及时发现接收后,做出喂奶的回应。“哭闹是婴儿饥饿的最晚信号。”汪之顼建议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婴儿出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一般来讲,2月龄后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入量也随之增加,喂哺间隔会相应延长,尤其是在夜间,喂奶次数减少有利于婴儿睡眠。
在准则第4条中,汪教授表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生后数日可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用量在10微克左右。另外,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但出生后应注意补充维生素K。
7-24月龄婴幼儿
从富含铁的泥糊状开始加辅食
不盲目回避易过敏食物
7-24月龄婴幼儿处于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机遇窗口的第三阶段,关系到宝宝近期和长期的体质健康,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健康,也是宝爸宝妈们头疼的问题之一。
对此,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主任医师盛晓阳教授介绍了《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六准则:
1.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
2.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重视动物性食物的添加;
3.尽量少加糖和盐,油脂适当,保持食物原味;
4.提倡回应式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5.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6.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在解读准则时盛晓阳强调,6个月龄后应继续母乳喂养到两岁或以上。另外,有研究证实,婴儿满4月龄时添加辅食会增加儿童超重肥胖和未来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对于过敏及过敏高风险婴儿、早产婴儿、有急慢性疾病或生长发育落后婴儿,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但一定不能早于满4月龄前,也不宜过晚。
在准则第2条“引入多样化食物”中,盛晓阳教授表示,推荐每次只引入一种新的食物,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如蛋类、谷类、蔬菜、水果等等,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需要适应2-3天,并且从少量开始。
另外,不应盲目回避易过敏食物,比如鸡蛋、小麦、鱼、坚果等。要重视动物性食物添加,尽量少加糖、盐,以保持食物原味,但是要有适量的烹调油,建议选择富含亚油酸、阿尔法亚麻酸等必须脂肪酸的油脂,如亚麻籽油、胡麻油等。
在食物形状上面,建议1岁内适时引入各种食物,应该从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再逐渐增加辅食频次和进食量。盛晓阳补充道,考虑到6月龄婴儿面临着缺铁的高风险,婴儿第一种辅食应该是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比如瘦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骨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辅食吃的量,《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给出了推荐范围:7-12月龄婴儿每天所需辅食量,包括20-75克的谷物类,25-100克的蔬菜,等量水果,15-50克的蛋类,至少是一个蛋黄,以及25-75克肉禽鱼类。如果辅食以谷类、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时,需要额外增加不超过10克的烹调油,1岁以内婴儿不建议额外加盐。
12-24月龄幼儿,每天谷物类增加到50-100克,蔬菜和水果各增加到50-150克,仍然保持每天一个鸡蛋,或至少半个,肉禽鱼50-75克,油5-15克,可以有少量盐,但不超过1.5克。
添加辅食后,母乳喂养也要保持在一定水平,建议7-12月龄婴儿每天母乳量700-500毫升;13-24月龄婴幼儿每天母乳量600-400毫升。
对于准则4“提倡回应式喂养”中,盛晓阳解释道,进餐时父母或者喂养者应该与孩子保持面对面,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注意识别孩子发出的表示饥饿(张嘴、扑向食物)或不想吃(扭头、闭嘴)的信号并及时回应,鼓励尝试但绝不强迫。进餐时做到不看电视、不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另外,从辅食添加初期,每天母乳喂养5-7次,逐渐减少到1岁时不超过4次。
2岁以上婴幼儿
重点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每日应安排3次正餐+2次加餐
针对2岁以上婴幼儿,则更强调自主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龄前儿童膳食应该是由多样化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提供全面、足量、均衡营养。对此,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曾果教授介绍了《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五条核心推荐:
1.食物多样,规律就餐,自主进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
3.合理烹调,少调料、少油炸;
4.参与食物的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
5.经常户外活动,定期体格测量,保障健康成长。
曾果教授建议,每日膳食应该安排3次正餐+2次加餐,加餐在上、下午各1次,加餐与零食相结合,食物多选奶类、水果及坚果。建议每天饮奶量在350-500毫升或相当量奶制品。学龄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较大,水分需要多,建议每日饮水量为2-3岁600-700ml,4-5岁700-800ml,以饮白水为佳,避免饮含糖饮料,少量多次饮用(上、下午各2-3次),不宜在进餐前大量饮水。
文/本报记者 雷若彤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将提升科技成果向津冀转移转化成效
- 中国代表:联合国应把握真正多边主义的方向,实现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安全,打造共同未来
- 夏季达沃斯外企看中国:中国市场复苏带来无限机遇
- 2024全球闽商企业领袖年会在福州举办
- 香港机场一国泰航空客机中止起飞,机上乘客被紧急疏散11人受伤
- 在校门口买到藏刀的笔?
- 女子“黑户”31年 民警帮忙落户竟发现人间大爱
- 韩江洪水已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 甘肃武威民勤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已造成8人死亡
- 哈萨克斯坦执法机构捣毁三处大型毒品加工点
- 山西瓦窑坡墓地青铜器亮相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
- 从前三季度多领域数据看中国经济运行的“稳”与“进”
- 广西降雨内涝致多人被困 未来三天强降雨仍将持续
- AI如何为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减压
- 五部门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药品、医疗器械 “零关税”政策
- 新疆巴楚:两个清洁能源光伏项目成功并网
- 南部及东部沿海有较强风雨 北方大部气温偏高
- 韩媒:韩国总统尹锡悦将于3月16日至17日访问日本
- 黄河支流青海隆务河蜕变记:从“臭水沟”到特色生态走廊
- 释放冰雪经济“热”效应
- 热门推荐
-
- 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启动雪豹调查研究 助力西宁打造“雪豹之都”
- 应对节前客流高峰 国铁集团郑州局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372列
- 报告:上海在全球ESG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 打好能源保供“组合拳” 让居民过冬暖意融融
- 生态环境部发布10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 持续强降雨致福州城区出现80多处积水 3.6万人紧急转移
- 哥伦比亚机库发现2万具尸体?联合国代表团实地考察15天,报告到底说了啥
- 触电事故敲警钟救人记得先断电
- 今年前2个月中越班列开行同比增长56%
- 俄乌局势进展:乌总统称“将很快采取”反攻第一步 德国宣布将向乌提供超27亿欧元军援
- 老旧小区有多少“充电焦虑”?
- 太原北朝隋唐出土文物新疆展出 呈现中西方文明交流之路
- 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10月5日起上调
- 涉案金额5.03亿元 西安高新警方破获一起特大洗钱案
- 普查显示我国中药资源达1.8万余种
- 失能老年人“买不到”靠谱居家养老服务咋办
- 财政部:1-7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
- 三亚市教育局局长被举报硕士毕业论文涉嫌抄袭 该论文已在知网下架
-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品牌传播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加拿大邮政工人展开全国大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