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扛起“华夏绝艺” 福建建瓯挑幡传承三百余年
中新网福建建瓯8月3日电 (叶秋云)肩扛、背拱、头顶、牙咬……2日,高达10余米、重约20公斤的长幡在福建省建瓯市挑幡艺术团团员表演下,不断调换着位置。这一幕在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上演,观看的市民、游客直呼过瘾。
“刚开始学习建瓯挑幡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最初是因为好玩、刺激。”出生于2006年的董铭轩练习建瓯挑幡七年有余,在现场表演时淡定、从容。他说,真正开始接触建瓯挑幡后,被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打动,身体也越练越强壮。
建瓯挑幡是闽北特有的民间绝活。相传,当年追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归来的建瓯将士将带回的军旗捆在竹竿上尽情挥舞,以此纪念英烈,后逐渐演变成建瓯挑幡习俗,流传至今。
建瓯挑幡自明末清初孕育产生以来,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有“华夏绝艺”的美称。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中幡(建瓯挑幡)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同其他民间古老绝技一样,这项古老绝技的传承浓缩了建瓯民俗风情和当地民间社团组织以及一大群挑幡艺人的智慧。今年54岁的陈小玲自2006年开始练习建瓯挑幡,表演中,建瓯幡在其手中转动,运转自如。
陈小玲表示,自己主要从事食品加工行业,业余时间和朋友们一起练习建瓯挑幡,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练习过程中可以锻炼身体,还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举多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幡(建瓯挑幡)的代表性传承人祝石梁也对建瓯挑幡情有独钟。三十多年前,祝石梁与建瓯挑幡结下不解之缘。自此,他几乎把业余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联系建瓯挑幡上,坚持勤学苦练。“只要有空,每天早晚都要练上个把钟头,至今如此。”
“要有毅力、有贡献精神,还要不怕苦、不怕累,才能练起来。”今年67岁的祝石梁告诉记者,建瓯挑幡的表演既要力量又需技巧,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平衡,队员们大多练个十来年,技巧和动作才会娴熟。
祝石梁如今是建瓯市挑幡艺术团负责人。据其介绍,建瓯挑的幡简称“建瓯幡”,与北京、河北、河南等地表演的“中幡”大不相同,其外观造形独特古雅,要求选用当地盛产的大毛竹制作。经过数百年演变,建瓯幡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近年来,建瓯挑幡还以“民间大使”的形象频频在全国各地乃至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亮相。“把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从而增进民间传统文化交流。”祝石梁表示,在表演中,有碰撞、交流、融合,才会引起共鸣。
建瓯古称建州,有着1800多年的建县史,至今仍保存着大气的古城格局。自2021年以来,建瓯市以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锚定“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定位,策划生成建瓯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项目,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项目就是其重要子项之一。
据悉,建瓯市将于2023年9月底前完成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作,并植入业态对外开放。
福建省千年建州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同表示,后续为了活化历史文化街区,将会陆续引入商家入驻,同时也会植入文化内涵,例如非遗小吃、非遗技艺的展示等。(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身边的变化)乡村观察:万亩荷塘变风景 小莲藕如何做出大产业?
- 上半年外贸稳中提质符合预期
- 什么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何意义?专家详解→
- 伊拉克人谈美军入侵伊拉克:没见过自由民主 只有滥杀和酷刑
- 中华创世神话工程优秀成果在沪展出
- 助力艺术赋能乡村 陕西开展“百名艺术家乡村行”活动
- 中国建设银行在境外发行首笔蓝色债券
- 前5月北京海关查获进境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7800余件
- 中国荔枝之乡突破保鲜难题
- 美国百年乐团再访华 演绎“经典之夜”
- 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旨在拘留驱逐犯轻罪的无证移民
- 江苏建湖发现一处钱币窖藏遗存 出土钱币约1.5吨
- (新春见闻)吉林舒兰新村里的年味:生活如常即幸福
- 纪念西南剧展八十周年 桂林举行盛大文艺演出赓续剧展传统
- 内蒙古呼伦贝尔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 中国春季招聘市场“火热” 企业“花式”揽才
- 探秘福建松溪外寨山“黑石瀑”
- 中方在安理会就解决轻小武器问题提出四点主张
- 和评理|遭遇“破产潮”:美国拯救光伏产业的努力,只是一场徒劳
- 甘肃临泽:一粒种子的“逆袭”之路
- 热门推荐
-
- 巴西瑞安商会举办庆中巴建交50周年暨三八妇女节联欢活动
- 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用电量 数据里折射出哪些新趋势?
- 专访梅派传人袁英明:在日本20余载传播京剧艺术
- 福建发布暴雨预警Ⅳ级 多条河流将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 重庆铜梁小安溪虎峰站水位将超保 重庆发布洪水橙色预警
- “00后”铁路“叮当哥”:12小时内须检查约260辆货车
- (经济观察)全球钢铁业如何脱碳前行?
- 安徽: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
- 安徽五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3962亿元
- 走进陕西延安大剧院 剧场版《人世间》献礼母亲节
- 《做实:“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之道》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中非共和国的支持力度
- 浙江吴兴向绿而“兴” 中荷携手打造生态农业“闭环”
- (进博故事)常驻客的“顶流”项目
- 大运河畔“匠”心独运:非遗“小梳子”进故宫出国门
- 北京警方破获一起非法填埋垃圾破坏耕地案件
- 续写中非人民相知相亲友谊新篇章(和音)
- 加沙卫生部: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41252人死亡
- 尽快建立反诈屏障 阻挡“AI换脸”诈骗潮
- “2023年中医药抗衰老十大高影响力研究”发布 八子补肾抗衰老研究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