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梅派传人袁英明:在日本20余载传播京剧艺术
袁英明主演京剧《西施》剧照。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上海3月12日电 题:专访梅派传人袁英明:在日本20余载传播京剧艺术
作者 范宇斌
“作为一名京剧演员,一直演戏也够了,但在国际化的环境中,京剧艺术应当与时俱进,走向国际舞台,我要推动中国文化传播到国际社会。”近日,旅日华侨、中国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弟子(梅兰芳徒孙)、文学博士、日本樱美林大学教授袁英明在上海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
生旦净丑、唱念做打,袁英明在日本传播中国国粹京剧艺术20余载,培养京剧爱好者2000余人。从梨园名伶到文化学者,她谈道,“去日本前,京剧是我生活的全部;到日本后,我仍痴迷京剧,还多了一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
袁英明出生于江苏常州,从小爱好文艺表演,上小学时被艺校老师选中,经几次严格的筛选考试进了当地艺校。腰功、腿功、毯子功、把子功……在艺校,从早到晚的艰苦训练、浑身疼得让袁英明暗地里掉过不少眼泪,但一想到这是自己的选择,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学京剧很苦,练功受伤是常有的事。”袁英明暗下苦功,成为艺校的尖子生,被选送到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进修,之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此校表演系。1988年毕业后,她被上海京剧院作为人才引进而“挖走”。
“新人进剧团都要跑好多年龙套,我刚毕业就当主演,很幸运。”袁英明说,她刚进剧团就挑梁主演《六月雪》,获全国新剧目汇演“优秀青年演员奖”“优秀剧目奖”。
1992年,袁英明在戏曲舞台当红之际,因身体欠佳,毅然作出赴日本留学的决定。“我从小学戏,没有系统地读过书,当时很想出国学点东西。”她坦言,留学之路并不轻松,一切从零开始,9年后终于获得日本早稻田大学硕士学位。
留日期间,袁英明继续研究京剧艺术,在日本高校首创京剧艺术教程,使京剧艺术走进了日本的大学课堂;在日本著名的宝塚歌剧团担任艺术指导,把京剧艺术的元素融入了日本歌剧中。
对艺术领悟不断加深,2006年她拜梅葆玖为师,成为梅派艺术传承人之一。此后,她攻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博士学位。昔日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名伶,开始集表演、研究、教学及国际文化交流于一身。
艺术无国界。百余年前,京剧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梅兰芳把京剧首次带出国门,在日本掀起一股“京剧热”,迈出了京剧艺术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为纪念并研究这段历史,袁英明在日本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撰写《东瀛品梅:民国时期梅兰芳访日公演叙论》一书,对梅兰芳在1919年和1924年两次访日公演做了详细论述。此后,她又完成日文专著《京剧名优梅兰芳与日本》。
“民国时期梅兰芳两度访日公演,当时在日本引起极大轰动,这是京剧首次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京剧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袁英明表示,希望能够唤醒这段历史记忆,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中日文化交流的意义。
作为京剧“出海”传播者,一批批日本学生通过袁英明了解并学习京剧,爱上中国文化,还成了忠实的票友。
事实上,袁英明凭借一己之力,在日本传授京剧艺术并非易事。“从改编、翻译剧本,到表演、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等每个环节,一支队伍的工作量几乎都要我来教授和把关,呕心沥血。”袁英明说,“虽然极其辛苦,但付出总有收获,看到越来越多的日本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通过京剧表演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参与中日文化交流,让我很有成就感,也增强了使命感。”
先前,梅兰芳三次访日公演,用京剧艺术敲开了中日友好之门;如今,袁英明三次带领日本学生到中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开展文化交流、京剧演出。
2016年底,日本樱美林大学学生来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公演京剧经典剧目《三岔口》《白蛇传》等。“京剧让中日学子深切领略了中国文化之美和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袁英明感慨。
最近袁英明正忙着带领30多名日本大学生排练京剧,准备今年11月演出。“我从去年开始改编、翻译剧本,选定演员,准备经过一年努力,带领这群学生最终能在舞台上用汉语表演京剧,体验中国文化。”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当初的选择与坚持,曾经的苦与累,如今在袁英明看来,一切都值得。同时,她产生了更多的想法与追求。
她对记者说:“在戏曲传承上,我希望日本学生毕业后能把京剧要素融入到表演中去,让京剧艺术融入世界戏剧大舞台;在文化交流上,我期待以京剧为媒,让心与心的交流产生更多共鸣,让日本民众更深地理解中国文化,促进中日友好。”
从孩提时代热爱文艺,到在梨园舞台倾情演绎,再到自觉传承中国文化,袁英明由衷地说:“人生如戏,无论哪一出,都要演精彩。”(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市政府参事于平:中轴线上蕴含的智慧有助于现代城市发展
- 山西警方抓获潜逃26年金融诈骗案逃犯
- 坚守初心 江西“90后”女孩用爱为“星星” 点灯
- 京沪医院、研究机构共建诊疗与研究中心 协同推动儿科神经调控治疗发展
- 不满“黄金护照”项目 欧盟废止与瓦努阿图免签协定
- 河南太康通报“16名学生用餐后不适”:初步认定食源性不适 学生均已返校
-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 各方救援力量快速出动增援震区
- 女子被高空抛下砖头砸中离世,责任谁来承担?
- 印尼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94%
- 破坏安全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
-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000万千瓦居中国首位
- 2023年云南文旅强劲复苏 服务业持续高速增长
- 上半年江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4.9亿元 同比增长3.8%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创新驱动强产业 锻造新质生产力
- 印尼非法金矿山体滑坡26人死亡 官方要求严管非法采矿
- 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火爆 年内融资金额已超820亿元
- 烧烤界“新晋网红”金蝉吃过吗 徐州这个“金蝉小镇”,有人年赚百万
- 受大雾影响 渤海海峡、浙江部分海域实施交通管制
- 美驻日大使:考虑让日本船厂帮忙检修美军舰!
- 杭州优化积分落户 提高“自购产权住房且实际居住”分值
- 热门推荐
-
- 新疆克孜尔石窟何以成为中国影响广泛的石窟遗存?(图)
- 演绎“京华才女”传奇人生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再登台
- 【何以中国】中新网评:中国为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 为濒危古籍续命 让千年档案重生
- 漫评美国破坏国际贸易体系:“规矩?无视!”
- 电视连续剧《我们的东京故事》将在日本播出
- 德国学生参访中国:“我要把所见所闻带回去,让他们也来中国看一看”
- 宁夏彭阳:振兴路上“牛劲”十足
- 卵巢肿瘤都是被气出来的?
- 丝路工坊行走进古晋办民生活动对接职教合作
- 国际识局:恐袭与空袭同日瞄准俄罗斯,谁是幕后黑手?
-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将访华
- 2024消费责任对话:如何激发品质消费新活力?
- 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国家发改委: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
- 湖南祁阳发展林下经济 农民鼓起增收“钱袋子”
- 助力“老有所养”,金融多点发力显成效
- “你好!中国”——2024日本旅行商大连·丹东踩线之旅圆满结束
- 2023年上半年内蒙古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盈利42.39亿
- 重点测试低温续航与充电 新能源汽车高寒测试有多严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