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建在居民区会危害身体健康吗?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马灿
“几层楼高的变电站与小区仅一墙之隔,为什么不把它建在人少的地方?”“变电站到底有没有辐射?”“楼下就是变电站,小区有十多个孕妇,期待权威科普!”连日来,记者接到了不少街坊对“身边变电站”的疑虑。
为此,羊城晚报记者特地走进广州变电站科普中心,并采访了电力专家,通过本报道一一回答这些疑问。
为什么要在市区建变电站?
变电站是做什么的?据介绍,变电站是改变电压的场所,主要职能是将发电厂发出的电进行升压或降压,是保障大家用电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什么这样讲呢?其原因是,输电线路传输电流不可避免会有损耗。为了让电流能输送得更远,电力需要经过升压变电站,将电压升至高电压等级,由电力线路跨越高山河流,送到城市和乡村;然后经过不同层次的降压变电站,将电压降到用户需要的电压等级,传送到千家万户。
“为何变电站不离我们远一点,非要建在市中心或居民生活区?”街坊陈伯问。
据悉,电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用电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但是变电站的供电能力是有限的。
举例来说,在城市用电负荷密集区,一座110千伏变电站通常只能覆盖约两平方公里的供电面积,超过这个范围就很可能导致供电质量下降,电压不稳。只有将变电站选址在负荷集中的位置,保证供电半径覆盖尽量多的用户,才能让用户享受到可靠优质的电能,因此,变电站需要建在市中心及居民区附近。这就好比一个公交车站,当附近社区的居民增多,出行压力增大,就需要在附近增设公交车站方便市民出行。
同时,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电网就需要增加更多座变电站,这样才能保障在发生极端自然灾害,也不至于丢掉全部负荷。
变电站会产生电磁辐射吗?
人们谈“变电站”而色变,主要担心变电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有害。
为此,记者来到广州珠江新城的“月光宝盒”——110千伏猎桥变电站(也称为广州变电站科普中心)一探究竟。
“事实上,变电站并不产生电磁辐射,而是存在感应电场、感应磁场。”广州著名环保专家、原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何志辉高级工程师称,电磁辐射是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或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据《电磁兼容术语》GB/T4365-1995)。电磁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愈高,能量愈大。
在广州变电站科普中心,这里配备了专业的设施和仪器,可以现场对变电站进行检测。记者看到,经检测,由于220千伏及110千伏变电站内的电力设备频率为50赫兹,其产生的是一种极低频率的电磁场(类似冬天脱毛衣时产生的静电效应),不可能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递能量,因而变电站对周边的实际影响主要以电磁感应效应为主,而不是电磁辐射。
检测数据还显示,变电站的磁场强度仅为国家安全限定标准值的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远低于国家标准。
在进行的电磁感应实测互动中,通过对比家电的数值,发现变电站的电磁感应值远远低于居家环境的值。猎德村民李先生说,之前听说要在附近建变电站,不少村民都担心辐射,“参加现场检测才知道,这种电磁感应数值还不如家里的电吹风。”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联合40多个国家、历时10年开展的“国际电磁场研究计划”和美国全国环境卫生研究所NlEHS耗资4500万美元、历时6年完成的“电磁场研究与公众资料传播计划”已有定论:输变电设施的电磁场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事实上,最直观的现状就是,电力部门员工每天在变电站内工作,包括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架空线路,却不用做任何辐射防护,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却没因此受任何影响。
何志辉表示,实际上电磁感应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人类生活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磁场包围中。
现代变电站愈发智能与绿色
让现代化城市与能源电力融合发展,是时代要求和民心所盼。对广州这样的一线大都市来说,关于电网设施“质”与“量”的要求只会更高,其中包括更加合理的选址与规划建设、更为智能与绿色的功能升级、更能融入居民生活和城市景观的外观设计。
以技术创新为例,2008年到2021年的13年间,广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数量翻了一倍,变电站工作人员却并没有增加。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在行政办公、信息沟通中的广泛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变电站员工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智能运维中心逐渐建立。而在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加持下,无人值守的变电站也应运而生。
在绿色环保方面,如今广州变电站建设最大的特色,突出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在位于在CBD一线江景、广州塔旁边的黄金位置上,110千伏艺苑变电站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该站设计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通过优化建筑美学、降低建筑高度,以“垂直绿化”等方式,广州供电局有关负责人称,这种充分利用风、光、水、土等资源,进一步减少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位于广州黄埔区的220千伏知识城变电站,是广州首个设置建筑光伏发电系统的220千伏户内变电站。它按照绿色变电站标准进行设计与建设,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模化集成太阳能光电利用,节约18%的站内用电。
据介绍,该站的另一大特点:一边发电,一边遮阳隔热,从而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同时,该站还以建筑布局为突破口,内部采用内置式通风廊道布局,有效提升通风效果,有效减少主变室内噪声向外传播的情况,让变电站自主“呼吸”。
链接
变电站见证城市的发展
在广州,变电站的面貌与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相依相存、同频共振。1958年,广州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员村变电站运行;1994年,广州第100座变电站——220千伏赤沙变电站诞生; 2014年,广州第300座变电站——220千伏“柳园变电站”正式投产,广州成为全国首个拥有300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省会城市。
从1座到100座,广州用了60年,从100座到200座,缩减到14年,而从200座到300座,则用时6年。
变电站数量的激增,是广州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佐证。截至2021年,广州拥有110千伏及以上的变电站有387座。从100座到300座,从13.2千伏到500千伏,从郊区到市中心,广州变电站的发展一直向前。
变电站的快速发展,为广州带去了更充沛、更稳定的电力支持。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广州全社会用电量和供电量双双突破1000亿千瓦时。2021年,广州全口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低于0.41小时,首次进入半小时,迈入世界一流行列。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83名英国师生赴滇参与夏令营 将学习唱民歌等新“六艺”
- 广东韶关始兴打造乡村文创基地 用艺术激活古村
- 南中高速万顷沙海上互通全面贯通 全线计划年内建成通车
- 快手村碗“唱响”山东乐陵 村民才艺竞演传递年味
- 致敬先贤!沈阳纪念著名评剧艺术家筱俊亭先生百年诞辰
- 科技赋能助力渔业丰收 新疆尼勒克县实现养殖智能化、加工数字化
- 新春走基层|火树银花 贵州台江“舞龙嘘花”闹元宵
- 第四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在重庆举行
- 长江之畔呦呦鹿鸣
- 绿色技术交易赋能高质量发展 追“新”逐“绿”正当时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9级地震 福建多地有明显震感
- 海航回应飞机备降南昌:已妥善处置 向旅客表达歉意
- 探访高速飞车试验基地:设计时速达1000公里
- 广州海关在进境寄递渠道查获红珊瑚制品98件
- 2023中国国际皮革展览会共享新机遇
- “中国药谷”布局核酸药物前沿领域 7家项目企业入驻
- “冬游宁夏 享受阳光”2024年冬季旅游正式启动
- (乡村行·看振兴)海南临高:环岛旅游公路风景变“钱”景
- 中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首批项目8地入选
- 山东省消防救援队伍今天赶赴甘肃
- 热门推荐
-
- 特朗普遇刺后,美国两党议员要求特勤局长辞职
- 中国气象局发布“202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 广西财政下达8.84亿元支持打造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
- 中消协:引流广告应便民而非扰民 频繁混乱的开屏广告跳转消耗用户好感
- 戴香囊、吃粽子 端午习俗中有哪些要注意的点你知道吗?
- 卓新平新作《游学人生》分享人生智慧
- (杭州亚运会)亚运魅力激发经济活力 浙商抢抓机遇竞逐新赛道
- 落实新《公司法》 证监会拟修、废部分规章、规范性文件
- 2023年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广西站)在南宁启动
- 定制化家庭医生渐入中国普通民众家
- 胡塞武装发射导弹击中一艘美国船只 美军已确认
- “要想富先建港” 中企海外港口建设背后的“生意经”
- 2022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南宁开幕
- 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 专家解读定日6.8级地震:震中位于拉萨地块内部 震源机制为拉张型破裂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好“关键小事”
- 人民热评:演出市场亮点多,展现“黄金周”文化软实力
- 《202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
- 重庆未来10天将维持晴热高温天气 局地最高温或达43℃
- (经济观察)助推价值投资 ETF为中长期资金提供多元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