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香囊、吃粽子 端午习俗中有哪些要注意的点你知道吗?
6月10日是端午节,在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仅是传承文化,效法古人之好,也是将中医药知识与传统习俗相融合,以香辟秽,祛湿化浊。
佩戴香囊,也是古人自创的“健康小妙招”。传统的中药香囊,以其芬芳的香气和精美的工艺,传承着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在时光中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齐文升:香囊作为一个传统的配饰,在做香囊的时候常常往里边放一些芳香走窜的药物,像丁香,像艾叶等。这种香气既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另外有一定的预防病邪的作用。中医认为芳香的气味可以避免蚊虫的叮咬,另外还可以预防外邪入侵,所以自古以来佩戴香囊,是中国百姓的一种传统做法。
需要提醒的是,佩戴中药保健香囊应去正规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若不慎买到劣质中药制成的香囊,效果也许适得其反。同时,香囊里多数选用的是中药香料等熏香,孕妇不适宜长期随身佩戴。
端午期间如何健康饮食?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自古民间就有吃粽子的习俗,这时候吃粽子不光可以健脾养胃,还能清火气。但粽子也不易多食,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
粽子主要由糯米制作而成,糯米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而粽叶也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作用。粽子虽美味,却也是一种高热量的食物。专家建议,健康人群吃粽子要有所节制,患有以下几类疾病的患者不可过多进食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患者吃多了粽子,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
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
糖尿病患者:吃了粽子以后也可能会造成血糖快速上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赵昕:吃粽子的时候也有一些讲究,首先建议不要吃凉的,一定要充分加热,方便消化道的吸收,一次不宜食用过多,可以选择小份的或者和家人共同分享一个,这样又满足了口腹之欲,又能做到健康的饮食。在食用粽子的时候,建议大家可以搭配一些蔬菜水果,帮助肠道蠕动,也帮助消化吸收。因为粽子有很多种,可以从中筛选一些相对低糖、低盐、低油更健康的,这样可能对身体健康更好一些。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李斌 赵迎晨)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务院国资委将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
- 各地财政打出稳经济组合拳
- 山东烟台打造冰雪经济 让“冷”资源释放“热”效益
- 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6.94万亿元人民币
- 【奋斗者笔记】跟着“甲骨文团队”,探索唤醒千年文字的数智力量
- 助力共建共赢谋发展 环球旅游频道两项活动开启报名
- 浙江立法激励劳动者:高质量发展的“技能点”何以练就?
- 浙江启动新春消费季 多方发力释放节庆消费潜能
- 成为一名好医生,重在格局、能力与坚守
- 清明假期首日中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6亿人次
- 中东部地区继续吹冷风 第20号台风“潭美”生成
- 调查:物价飙升福利削减 越来越多美国人艰难度日
- 每日优鲜爆雷一年之后:高管失联 豪掷“救命钱”
- 如何让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更便捷?解读来了
- 托起“空中生命线” 山西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
- 雄忻高铁跨南水北调矮塔斜拉桥西主塔封顶
- 老旧农房变身新式民宿:贵州山乡又添新风景
- 中国代表:缺乏诚信的东电、一意孤行的日本, 必须受到严格国际监督
- 首届高寒高纬度地区低碳发展论坛在“神州北极”漠河开幕
- “菜篮子”价稳、货丰 各地增加蔬菜储备量 做好“外运内销”
- 热门推荐
-
- 全国45所高校机甲战队集结重庆 上演“机器人大战”
- 福建漳州召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动员部署会 推进开好局起好步
- 青海久治至四川马尔康高速公路最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合龙
- 珠江委进一步部署西江洪水防御工作
- 印度成功试射“烈火-1”弹道导弹
- 华南地区建造首艘双燃料汽车运输船交付 可载七千辆汽车
- (第六届进博会)长三角交通领域“一码通行”正式启动
-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 数字化重现文物“风采”
- 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开播仪式在京举行
- “11·1”黑河列车脱轨事故调查情况公布 20名相关责任人被处理
- 福州探路古桥活化 为文化遗产景观添活力
- 应对首个杨柳飞絮高发期 北京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
- 特写:Z180次列车被困停轮的86个小时
- 上海探索多方协同普查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 年轻人脱发 可能是饮食问题
- 山东省第六届非遗精品展在齐国故都淄博开幕
- 中国最南小店的“5672”密码
- 退费风波:公考培训协议班有何套路?
- 人体最复杂器官也能“按图索骥”
- 全新升级桥梁造塔机在荆州李埠长江公铁大桥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