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些事,帮孩子摆脱开学焦虑
做好这些事,帮孩子摆脱开学焦虑
孩子在开学这段时间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很正常的,不用过度紧张,担心他们患了焦虑症或抑郁症。大部分孩子的返校焦虑、抑郁情绪都比较轻,但性格较内向或处于青春期,特别是13—14岁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出现较重的焦虑情绪。
◎实习记者 孙 瑜
随着寒假结束,中小学生陆续开学。但林先生却对自己的孩子有些担心。今年初三的小林出现了紧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对“返校上学”产生了剧烈的厌恶。林先生只好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对小林的负面情绪进行调节和纾解。
小林这种现象在一些媒体报道中,被概括为“返校忧郁症”,即想到开学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繁重的学业,孩子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的情绪,对返校存在心理阴影。正值开学季,一些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返校忧郁症”。
如何判断“返校忧郁症”的严重性?家长们又该如何应对?近日,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加健康、安全、顺利地适应开学生活,科技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专家。
青春期更易出现“返校忧郁症”
“‘返校忧郁症’或‘开学焦虑症’,是对孩子们在开学时间节点附近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现象的一种通俗说法。”中日友好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进入一个比较紧张的状态,孩子们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王彦玲告诉记者,孩子在开学这段时间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很正常的,不用过度紧张,担心他们患了焦虑症或抑郁症。“在心理学专业研究、心理咨询或临床诊断中,对焦虑症、抑郁症的确诊有严格要求,例如,焦虑必须持续半年以上才可能是焦虑症。同时,焦虑和抑郁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分:焦虑多表现为紧张、烦躁、失眠、容易发脾气、头疼或恶心,而抑郁则以情绪低落为主,表现为情绪低沉、心情不好、比较悲观、失去做事情的动力。不过,焦虑和抑郁这两者常常伴发出现。”王彦玲介绍。
根据多年观察和经验,王彦玲表示,大部分孩子的返校焦虑、抑郁情绪都比较轻,但性格较内向或处于青春期,特别是13—14岁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出现较重的焦虑情绪。
这和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孙美荣的感受不谋而合。在她看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返校忧郁症”并不严重,而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特别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会出现较严重的“返校忧郁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抑郁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约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
“青春期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能是因为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学业压力和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学之郎青春期积极心理训练中心创始人倪志勇说,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容易成为“返校忧郁症”的“导火索”。
“返校忧郁症”会有这些表现
“返校忧郁症”具体有哪些表现,家长该如何判断其严重性?
“如果在开学前后,孩子出现情绪低落、心烦意乱、容易发脾气、觉得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者有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那家长可能需要关注一下孩子是否有‘返校忧郁症’了。”王彦玲说。
倪志勇认为,家长应关注孩子生活作息、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如果孩子生活作息开始不规律,经常晚睡、电子游戏成瘾程度较高,频繁出现皱眉、闷闷不乐、抱怨“不想上学”等行为,那么很可能出现了“返校忧郁症”。他特别指出,如果上述现象持续半年或以上,孩子可能长期焦虑、抑郁情绪未得到纾解,此时,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他提醒家长注意:“对有些孩子而言,‘返校忧郁症’可能只是表象。他可能一直有潜在的焦虑或者抑郁情绪,只不过因为返校这一时间节点将其暴露出来。”
倪志勇认为很多家长需要改变观念。“很多家长错误地定性了孩子的行为,认为孩子出现抱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是‘吃不得苦’‘太矫情’。家长需要更多地理解孩子,焦虑和抑郁就像心灵的‘发烧感冒’,不能讳疾忌医,而早期抑郁、焦虑是很容易解决的。”
但在关注和重视的同时,家长也不能自乱阵脚。
“据我观察,不少家长比孩子还焦虑。”孙美荣告诉记者,由于孩子的作业需要家长监督或帮助完成,开学前后,家长的焦虑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专家们建议,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要向孩子传递焦虑情绪,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出现矛盾的时候,要让自己先平静下来,让孩子放松、完整地表达,多鼓励孩子并引导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开学季。
多种方式帮助孩子尽快调整适应
对于避免“返校忧郁症”,平稳顺利地适应开学生活,专家们提供了多项建议。
调整作息是专家们给出的第一个重要建议。“让孩子早睡早起,尽快适应上学的作息。”孙美荣表示。
其次,适当营造学习氛围。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文具和书籍,每天和孩子一起收拾书包,一起讨论带什么东西去学校,在这些问题上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对学习内容做复习或预习,引导孩子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此外,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更加正面、积极的态度思考返校生活。比如,今天和同学们聊了什么有趣的事或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交流,关心孩子的人际交往,定期了解孩子的感受。专家提示,在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要避免出现“大口号”“严要求”,多肯定孩子的进步,在安排学习任务时要更加具体可行,如坚持每天做5道算术题来提高算术能力。
同时,学校教师也能对孩子起到帮助作用。例如,在开学后1—2周不安排过多的学习内容,给学生留一些适应时间。
专家还提醒,开学后,孩子反馈“白天晕乎乎的”,出现大脑不清醒、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也很正常,一般2周左右会好转。此时,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鼓励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听音乐、运动等,避免孩子处于焦虑状态。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口自贸港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面向全球招标
- 遭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后 俄一地进入紧急状态
- 北京:今夜大风将裹挟沙尘而来,预计明早减弱
- 二月二龙抬头,开启一年好兆头
- 2024京杭对话“千年运河千里行”在北京起航
- 万名学子联万村 走向田间“大课堂”
- 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布局 更好适应经济发展变化
- 雄安:听,一座城的拔节生长
- 免签“朋友圈”为中外经济、文化、人员交流提供更大机遇
- 这条中国修的路,获塞专家点赞:“半小时就到,愉快的经历!”丨世界观
- 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
- 杭昌高铁黄山至南昌段开通1年 黄山3站共发送旅客超380万人次
- 清华圆子爸爸:短视频科普回答了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 100封“新时代最美家书”在北京揭晓
- 蔡磊被造谣“装病”?有人看不下去了!
- 大连庄河市开通首条帆船海岛游航线 加大海岛特色旅游开发力度
- 爱奇艺出品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登意大利院线,广受当地媒体和观众好评
- 第八届“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全球大会在京举办
- 广州防暴雨内涝应急响应降为三级
- 哈马斯领导人遇刺身亡 胡塞武装称将进行军事回应
- 热门推荐
-
- 福建省旅游乡村首次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 宣汉、万源、城口共打大巴山“旅游牌” 共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电影圈大咖齐聚圆桌论坛】3亿观众看《长津湖》给了中国电影人信心
- “中泰一家亲”迈入“免签时代”
-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美经济衰退和滞胀风险加大
- “为亚太和全球发展繁荣注入更多力量”
- 建设银行召开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银企座谈会
- 2022北京“阅读盛典”推出阅读榜样助力建设“书香京城”
- 王府井游客流连“怀旧街区”
- “2123考古:一百年前美术馆的一百件事物”虚拟展览带来全新观感
- 国庆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3.3亿人次 环比增长48.1%
- 古尔邦节遇新疆“旅游热”:诗和远方成现实
- 三大城市群制造业:谁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谁创新能力强
- 北京在册护士14.3万人 建立市区两级护理质控体系
- 从3D建模到包装全自制 四川一高校师生接力做月饼
- 乌克兰与欧盟签署协议 将参与欧盟单一市场促进计划
- 文化自信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学术随笔)
- 浙江德清“问鼎记”:乘势而谋久久为功 锻造现代产业集群
- 《又说山西好风光》奏响郑州 绚丽交响尽显“三晋风情”
- 美媒:拜登在白宫招待百余“网红”,调侃自己“正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