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借“信用山西”法治化建设提升营商环境
山西举办《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出台一周年宣传活动。 李新锁 摄
中新网太原5月26日电 (记者 李新锁)一年前,《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简称《条例》)出台。此后,山西借“信用山西”法治化建设提升营商环境,提高社会各界对社会信用的重视程度。
5月26日,《条例》出台一周年系列活动在太原市政务服务中心广场举办,山西省人大财经委、山西省文明办、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等相关单位参会。
2022年5月27日,《条例》经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同年10月1日起施行。“信用山西”建设由此进入法治化轨道。
山西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双喜表示,《条例》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企业自律意识、提高公民对社会信用的重视度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双喜说,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形成标准公开、阳光透明、预期明确、信用监管的治理模式,推进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山西通过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利用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监管,“奖励守信经营,惩戒失信行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提升市场主体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此外,山西借助《条例》加强制度刚性约束和弘扬诚信文化,提高失信成本,“潜移默化将诚信理念植入人心”。
太原市小店区警民小学校长朱小丽从教20余年,先后获得“中国最受欢迎百位校长”“太原市身边好人”等荣誉,“诚信”是她教学、生活的关键词。
从1999年至今,朱小丽辗转多所小学从事一线教学、管理等工作。因为学校多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如何提高家校合作效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成了她的必选题。
面对现状,朱小丽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经典阅读、书法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带领教职员工入户家访、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从事社会公益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感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朱小丽说,20多年来,她从“老师姐姐”到“校长妈妈”,从颇受怀疑到师生尊敬,赤诚从教之心始终不变。
如何借助《条例》创造公平有序社会信用环境?
马双喜认为,山西应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和档案,嵌入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等工作流程中,同时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信用等级高低对监管对象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设定不同抽查比例、频次和管制方式。
此外,山西将开发更多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强化信用信息共享,推动数据互联互通,使“信用+”惠及更多守信主体。同时建立健全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激励惩戒、信用修复等机制。(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洞庭湖畔小镇造船忙
- 马来西亚联邦法院驳回“华泰文小学合宪案”上诉申请
- 秘鲁一架空军飞机训练时失联 原因正在调查中
- 国产创新手术机器人研发方兴未艾
- 《中国奇谭》:神仙审美携奇境 入你我之梦
- 云南大理突发山火 消防赶赴现场扑救
- 加拿大政府设定2035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 驻华使节河北行|何以河北 “绿”意盎然?
- 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陕西推进文旅强省建设 今年1月至8月接待国内游客超5亿人次
- “一山一拳”打造一座城的高能级文旅
- “向南极出发”展免费开放 “星耀中国 科创未来”系列展览全国巡展
- 江苏无锡学生午餐使用过期食材?当地两部门发文澄清
- 泰国中华儒学研究论坛助推中泰文化交流
- 这里,有离天空最近的援藏小学
- 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 湛江海事部门护航渔船出港
- 中方强烈谴责以色列军队向约旦河西岸发动大规模袭击
- 中亚公园正式开园
- 联名新式茶饮 19元就能体验的高奢品牌“走下神坛”?
- 探访湖北襄阳工业遗址:新业态“重塑”老厂房
- 热门推荐
-
-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全球经济提供新动能(环球热点)
- 什么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何意义?专家详解→
- 天津茱莉亚学院2023-24乐季收官 218场音乐会上演
- 中国A股周四上涨 沪指升破3100点
- 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 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
- 国际移民组织:2023年全球超8500人在移民途中死亡
- 北京金石博物馆首展开幕 中轴线再添文化打卡地
- 中国高校举办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 “音乐与AI融合大有可为”
- 新加坡多美滋召回一批涉菌奶粉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铜鼓黄精种植忙 致富路上有盼头
- 江西婺源春花烂漫迎客来
- 小宠物大经济 宠物医院“繁荣”的背后
- 先药后方、AI开处方 在线接诊25万人次的医生可靠吗
- 第三届世界华人美业大会以美业语言激活“美丽经济”
- 中美青少年共度七夕:友谊和理解将跨越差异
- 去年江西制造业高耗能行业用能占比49.63% 为近年来历史最低
- 2024年春运广东水路客运量超1266万人次
- (中国新貌)湖北科创持续发力 游客体验“科幻感”
- 拼多多,9亿种生活方式
- 以文物实证历史!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