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熬夜”不需要更多科学理由
“不要熬夜”不需要更多科学理由
唐伟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细胞》上的研究报告称,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长期熬夜致死,问题不在大脑或心脏,而是在肠道。长期熬夜之所以会引发过早死亡,是源于氧化物在肠道内的蓄积。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通过主动清除动物肠道内的氧化物,即使长期熬夜,其寿命也和保持正常作息的动物没有差异。(6月22日《科技日报》)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猝死人数超过55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1000多人猝死,而且猝死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有一些年轻人日常除了有一点累感外,身体似乎并无其他任何症状,但却不经意间离开人世,生命戛然而止。人生处处充满着意外,而在造成年轻人死亡原因中,猝死竟已成为仅次于自杀和意外死亡的第三大杀手。
诱发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直接和最普遍的原因就是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熬夜现象越来越普遍,除了在职场打拼的人不得不经常性加班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本该睡觉的时候,选择了疯狂追剧、看球赛、打网络游戏,“偶尔疯狂一把”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熬夜引发的猝死,直接病灶不是大脑、心脏和心血管疾病,而是氧化物在肠道内的蓄积,使细胞不能从外部吸收营养,继而导致细胞死亡,使组织器官衰老甚至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及肿瘤等200多种疾病。这个方向性的结论,颠覆了公众的传统认知,也为未来的治疗找到了方向。这虽是一个乐观的消息,但也不排除一旦有了针对性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一些人会更加肆无忌惮地熬夜。
随着近年来熬夜猝死的案例增多,越来越多人提倡“不要熬夜”。“愿你的奋斗迎着凌晨的朝阳,愿你熟睡的背影喜对安静的月亮”,不知何时,“睡一个好觉”竟成了奢侈品。当科学家揭示了熬夜猝死原因的研究结果,尽管令人鼓舞,但实际情况也许会比预想中还要糟糕。之前因为面临生命危险,对一些人还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可是一旦有了确切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一些人就会不再节制,而是放纵自己熬夜,甚至陷入到熬夜的恶性循环中。
根据熬夜的成因差异,业界对其进行了比较形象的分类,比如因为要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而不得不晚睡的行为被称为“被迫式熬夜”,已经习惯了晚睡的行为被称作“习惯式熬夜”,还有一些明知熬夜危害却依旧熬夜的年轻人也不甘落后,为自己贴上了“报复性熬夜”的标签。前两种熬夜都很容易面对和处理,但一个人明知熬夜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也并无熬夜的必要性,却进行带有自残式的“报复性熬夜”,对于这类行为方式产生的动因,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睡觉时间减少对现代人来说并非好事,但自我放纵式剥夺正常的睡眠,颠倒生物作息时间,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病态,一旦形成群聚效应和文化现象,也会成为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其实是丧文化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因此,尽管照顾好肠道可免熬夜猝死,但仍别忘了睡觉本身。这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阜新查海遗址:中华文明曙光升起地
- 特朗普:美中联手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
- 山西:电力人大山深处战冰雪 多举措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舞上春》全网曝光量破2亿 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演播新方向
- 重庆美术馆三展齐开 山城市民“一站式”享艺术盛宴
- 成都:端午小长假不远行 10个游玩锦囊送给你
- 8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07元 上调18个基点
- 海南渔民航海“更路簿”破译者周伟民离世
- 美俄亥俄州列车脱轨致有毒化学品燃烧泄漏事故一周年 当地居民仍受健康问题困扰
- 房车自驾受青睐 热门旅游目的地“一车难求”
- 德国索林根市持刀袭击案:一名嫌疑人向警方自首
- 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百余学者共探明文化活化利用
- 印尼北苏门答腊省遭遇山洪和泥石流致19死25伤
- 联合国吁支持近东救济工程处 美国寻求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 艺起“杰”作大展亮相上海 周杰伦解锁策展人新身份
- 强冷空气持续发威!中东部迎显著降温 台风影响浙闽沿海
- 巴西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病例激增
- 我国第三家持牌个人征信机构获批
- 关于优化调整本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
- 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地“小切口”立法 精准保护修复生态
- 热门推荐
-
- 西延高铁钢轨焊接全面启动
- 低温雨雪将至 赣湘鄂农业生产迎挑战
- 【C财经】中俄经贸发展行稳致远
- “上海之夏”消费火爆,上海抖音团购消费环比增长92%
- 长江中下游等地即将进入降雨间歇期 江南多地加入高温阵营
- 福建漳州发布双预警 厦漳轮渡停航
- 台风+冷空气双重影响 海南岛本周最低气温或降至6℃
- 四川:海螺沟辖区发生泥石流灾害 避险及时零伤亡
- 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工程成功跨越大渡河
- 音乐剧也能玩说唱?这样的“愚公”你肯定没见过
- 《2023中日韩经济报告》在首尔发布
- 中国工程院院士:车联网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将加速自动驾驶到来
- 第六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开幕 首设国际展区
- 幼儿船上突发高烧抽搐 湖南岳阳海事紧急送医助其脱险
- 上海市人大代表为“银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 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简牍初步清理工作已全部完成
- 美国船只红海遭导弹袭击!胡塞武装宣布负责
- 中国甘肃等地发现大型金矿 新增金资源量168吨
- 架“科创+产业”衔接“鹊桥” 2023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赣州鸣笛发车
- (乡村行·看振兴)退伍军人返乡栽树:20年种树守林 换来青山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