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疫情以来过半民众觉得自己感冒次数变少了
过半民众觉得自己感冒次数变少了
省疾控调查专家认为外出戴口罩洗手次数变多等习惯改变会影响民众患病次数
6月22日,省疾控中心公布一项新冠肺炎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超过一半民众觉得自己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患感冒或流感等疾病的次数减少了。省疾控中心专家分析,外出戴口罩、洗手次数变多、减少聚会聚餐、加强家居和办公室通风等习惯上的改变,确实影响了民众患病次数;其中最奏效的当属两个防病高招: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其中道理“话你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粤疾控
超九成民众在外出戴口罩习惯上有改变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逐步恢复往日秩序。不过,对于口罩如何使用、公共场所是否还需要频繁消毒、外出要注意什么等,市民群众仍然有很多疑问。
一周前,省疾控中心发出一份面向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由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设计制作了18问,征集近期民众关心的新冠肺炎问题。6月22日,中心整理了部分调查结果,中心专家认为“有变化、有趣”。
在回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跟往年同期相比,您今年患普通感冒/流感等疾病的情况有变化吗?” 一问时,超过半数(56.51%)的受众觉得自己从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患感冒/流感等疾病的次数减少了,36.2%说“不确定”,仅7.29%的人觉得增加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患病少了的情况呢?省疾控专家认为“大家的卫生习惯改变了”正是其中奥妙。
在调查中,回答“您觉得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个人生活习惯有改变吗?”时,接近九成(87.76%)的受调查市民群众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认为个人生活习惯有所改变,没有改变的只占了9.11%,还有3.13%的人“不确定”。
那么,他们改变了什么习惯呢?
在回答“你觉得在哪些习惯上有改变”时,92.28%的人勾选了“外出戴口罩”选项;84.57%的人认为自己“洗手次数变多”;82.79%的人勾选了“减少与多人的聚餐、聚会”选项;65.88%的人选了“加强居家/办公场所室内通风”;还有7.12%的人说,自己还有其他习惯也改变了。
两个防病高招最奏效
超过9成的人选择了外出戴口罩,洗手次数变多的人有近85%……这些改变为什么会影响患病次数呢?省疾控专家指出,这两个简单的卫生习惯,就能阻挡大部分经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播的疾病,与其说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防病措施,还不如说是每个人都应该坚持的健康习惯。
1.外出佩戴口罩
距离越近、接触到的飞沫越多,感染风险就越高。
戴口罩主要是预防可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
医用外科口罩可隔绝大部分细菌和部分病毒,也能防止佩戴人向外界传播细菌或病毒。
戴口罩主要是预防可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比如:新冠肺炎、流感、普通感冒、水痘、腮腺炎等疾病。
人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候会喷出大量飞沫,颗粒直径小的飞沫会飘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而颗粒较大的最终会沉降到物体表面。同时,感染疾病的风险与距离有很大关系,距离越近、接触到的飞沫越多,感染的风险就越高。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患者在打喷嚏或咳嗽时没有捂住口鼻,或没有佩戴口罩,那么他喷/咳出的带有病毒的飞沫就会飘散出去,如果是多人处在密闭的空间,那么其他健康人都有感染风险。
不过,戴口罩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病作用。
医用外科口罩属于自吸式口罩,对于呼气吸气是双向保护,其细菌过滤效率>95%,气溶胶过滤效率>30%。也就是说,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隔绝大部分细菌和部分病毒,它可以保护佩戴人防止被感染,也能防止佩戴人向外界传播细菌或病毒。
因此,大家在这段时间改变了生活习惯,外出到人群密集、空间密闭的场所(比如搭乘地铁、公交,到商场、超市)都戴上口罩,极大地减少了通过飞沫传播而感染的各类疾病。
另外,在疫情早期大家都不扎堆、不聚集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病风险。
2.勤洗手
勤洗手可预防多种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
洗手时应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不能只用清水冲洗。
搓洗20秒以上,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干净的毛巾或擦手纸擦干双手。
“勤洗手”堪称最简单、有效的防病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可以经过接触传播的疾病,如:新冠肺炎、流感、轮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多种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
省疾控专家建议,洗手时应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而不仅仅是用清水冲洗。肥皂或洗手液虽不能直接杀灭病菌,但经过双手搓、揉等动作,外加流水的冲洗,可将大部分病毒和细菌从手上去除。
比如新冠病毒,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核心的遗传物质(单链RNA),核衣壳(N蛋白)以及包膜(磷脂层及糖蛋白等结构)。其中,病毒的包膜源自宿主(比如人)的细胞膜,有助于“骗过”免疫系统,但是包膜的磷脂层害怕硬质酸钠,而硬质酸钠大量存在于清洁剂产生的泡泡里,它可以破坏磷脂层结构,使病毒丧失感染人的能力。但是要使硬质酸钠对病毒产生作用,必须认真洗手,而且要洗够时间。
学习七步洗手法,认真搓洗20秒以上,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干净的毛巾或擦手纸擦干双手,才算是完成一次的合格的洗手。家长也应该多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对预防各类传染病都是很好的预防措施。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多项“首笔”!建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业务加速落地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开幕
- 传鉴中国非遗 点亮文化之美
- 上海经营性物业贷款集中签约会召开 签约贷款金额146亿元
- 山东济宁汶上县:重塑古城格局,打造人文城市景观
- 汉魏洛阳城首次发现大型魏晋时期地下水道遗迹
- 全球龙舟共舞!匈牙利举办第三届端午龙舟文化节
-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 西藏交通运输厅启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二级应急响应
- 中国水下考古“多点开花” 南北方专家聚鲁共话前沿技术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修水:小小油茶果 绿色大产业
- 市场观潮:咖啡企业需聚焦下沉市场
- 支原体肺炎高发 专家:戴口罩、勤通风能有效预防
- 作家艾伟:时间是最伟大的鉴赏者
- 2024全国民歌展演活动在陕西榆林启幕
- 有旅客往飞机投掷硬币 南航:涉事者已被公安带走调查
- 浙江两会观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何有底气说“不”
- “碰瓷”中国大蒜,一些美国政客太“装蒜”
- 广湛高铁联络线成功接入华南地区最大编组站
- (第六届进博会)进博会的“9平方米”:从“小试牛刀”到“胸有成竹”
- 热门推荐
-
- 重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拉动销售超200亿元
- 交通出行成“五一”假期中国消费者吐槽重灾区
- 海南自贸港加强与全球自由贸易园区交流合作
- 笔尚法度 格物求真——试论宋徽宗与宣和画院的审美取向
- (经济观察)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瞪羚企业”是什么?
- 外贸与共赢!秋季广交会场面火爆说明什么?
- 工信部:1-11月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2.5%
- 4大主题5条线路17个活动 今冬大兴安岭冰雪旅游干货满满
- “中国北方日用瓷都”邀海内外客商应县木塔下“品”瓷
- “龙跃黔海——贵州三叠纪的海洋世界”展览在北京开展
- 中金公司被责令改正 两员工被出具警示函
- 西藏患儿在杭州顺利出院 多方努力共筑“重生之门”
- 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在天津举办
- 外企在中国丨“钞能力”加码布局 中东资本为何看好中国
-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3%
- 探访澜沧江-湄公河上“中国第一港”:提质升级迎复苏
- 2023创交会参展数量创新高 首日签约10.18亿元
- 深圳发布若干措施助力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设
- “低糖”电饭锅靠谱吗?不能取代有关药物作用
- 少年志|那些“全国统一”的童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