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唱好新时代成渝“双城记”
5年协同,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共同唱好新时代成渝“双城记”
巴蜀山高,川渝水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5年来,重庆、四川两地使命如炬,同题共答、同频共振。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两省市共抓项目建设、政策协同、改革突破、平台搭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出新步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6.3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8.2万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6.2万亿元,同比增长5.6%,“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特征进一步显现。
一体谋划共同推进
赋能发展双向奔赴
无人机升空,高速飞行、精准定位……在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一场模拟试验正在进行。
“聚焦低空经济,我们与成都企业联动,在边缘智能硬件平台研制等方面初步实现产业化。”研究院副院长刘益安介绍。
川渝合作,打通产学研。这样的科研项目,正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
“2024年前11个月,两省市共建科技创新联盟50余个,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增长26%……”2024年12月30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上,一系列最新成果“热乎乎”,背后是——
接续推进,“一盘棋”谋划。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联合办公室、联合专项工作组四级合作机制,双城经济圈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强化。
落地见效,“一体化”发展。5年来,川渝两省市共同制定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集聚规上企业超2000家。
重庆潼南区,冬日暖阳下,大地升辉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萝卜白胖白胖。负责人刘世平正带着菜农采收、清洗、分拣、装车,“各地统一标准种植,产量品质双提升。”
一筐菜“链”动一大片,12万亩的“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辐射带动乡镇70余个,年产值近20亿元。目前,成渝两地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1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5个。
“建基地、强链条、聚要素,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成渝地区加快形成。”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表示。
重大项目互联互通
携手打造开放高地
变电站内,工作人员一早忙着巡检。抬眼远眺,沃野之上,银龙伏卧——
2024年12月27日,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投运。电力“蜀道”每年最大可向川渝地区投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
“工程提高了川渝电网跨省跨区互联互济能力,服务双城经济圈整体电力保障。”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建设部特高压建设处副处长陈进说。
川渝携手,基础设施网络不断织密。成渝中线、成达万、渝西、渝万等高铁提速建设;川渝间在建和已建成高速公路通道达21条;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加快推进……“外联”“内畅”双管齐下。
拓展通道、提升能级,站在新起点上的川渝,正聚力打造开放高地。
龙门吊装卸繁忙,货车来往穿梭;码头外,长江上百舸争流……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此贯通,30%的出口货物来自四川等周边地区;300公里外,成都龙泉驿,果园港无水港正加紧建设,建成后可让成都地区货物到达上海的时间缩短8天。
铁路铺就“五线谱”,中欧班列(成渝)犹如跃动音符。川渝两地携手铁路部门,建立起重庆、成都、国铁集团三方联席机制,实现价格、规模、政策“三协同”和品牌运营、协商机制等“五统一”,助力中欧班列(成渝)实现开行量最多、运输货值最高。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巴适”生活便利可达
3分钟,重庆市民就能在成都异地查询社保。
在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重庆人余林正与老家工作人员连线,“以前必须得回去一趟,现如今几分钟就办好了!”
一个窗口,两地通办。2024年5月,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联合推出“虚拟综窗”远程帮办服务。“我们已实现210项单事项和62项‘一件事’互办。”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洋介绍。
共建共享,不断升级。5年来,川渝联合确定4批共355项企业、群众高频事项跨省域办理,推行“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等多种服务模式。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成都市民张靖掏出手机,打开电子健康卡,顺畅挂号、检查、就医。截至目前,川渝已有935家医院、161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超2300家医疗机构实现川渝电子健康卡“扫码就医”。
双城生活,愈发便利。成渝日均开行动车组102对,每天有超过13万人次搭乘高铁往返两地;川渝实现公租房“互保”居民超5万户,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互认互提……
“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的收官之年,我们将深化双核联动、两翼协同,聚力推进成渝地区协调发展,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说。
(本报记者王明峰、刘新吾、游仪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 记者李增辉 张帆 姜峰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没有思考何谈表达?警惕短视频语言破坏逻辑思维
- 争议“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谁的责任?
- 经济日报评论员: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科技创新如何助推新疆新能源发展?
- 朝鲜称进行水下核武器系统试验
- 外媒:印度官员披露列车脱轨相撞事故原因
- 传承与创新:闽南祖传柳丝工艺匠人的坚守
- 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中国财政部:未发行过金融债券
- 枪响不断!美国2023年已发生逾400起大规模枪击案
- 新政后广州二手房业主涨价百万元?
- 新建盘州至兴义铁路全线进入铺轨阶段
- “两河明珠”城市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绿色低碳”成关键词
- 客满!四川瓦屋山、峨眉山、西岭雪山、二郎山景区元旦假期预定人数达上限
- 国家统计局:2023年完成造林面积400万公顷
- 新疆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实现大幅提升
- 演绎“京华才女”传奇人生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再登台
- 我国锂储量跃居全球第二 占比由6%提升至16.5%
- 国产大飞机C919元旦首航开通沪港定期航班
- 安徽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
- 热门推荐
-
- 威海文登雪深74厘米破纪录 山东半岛为何会出现“冷流雪”?
- 第二届六盘山红色文化旅游节在宁夏固原开幕
- 特朗普“收不回”巴拿马运河 | 国际识局
- 北京将实施第三批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
- 中国证监会同意氧化铝期货注册
- 山西大同一中巴车侧翻 致4死6伤
- 中国牡丹文化绽放巴西圣保罗
- 青海去年出境水量超732亿立方米 青海湖水位持续升高
- 红色文旅兴韶山 湖南韶山暑期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07%
- 规模30亿元 山西阳泉高新区首支产业投资母基金发布
- 追记因公牺牲民警许树林:从警23年,他像大树一样把根扎进基层
- 锦绣中国年|北京丫髻山春节祈福庙会开启 融合京津冀“年味”
- 古村绽放新光彩
- 巴以释放第七批被扣押人员 以色列恢复对加沙军事打击
- 首届“嘉德观澜国际艺术图书嘉年华”在深圳启幕
- OYO拯救“老酒店”助力旅游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 【东盟专线】山东烟台至东南亚集装箱新航线开通
- 西藏墨脱边境派出所连夜救援被困车辆
- 中亚多国救援队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区
- 广西专科护士坚守临床一线 研发专利助力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