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和近视风险强烈相关的因素 不是屏而是“光”
预防“屏一代”近视须改善“光”
学习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屏幕,但营造更好的光环境仍大有可为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开学季,不少中小学老师发现,教室里戴眼镜的学生又多了好几个。谈及不断攀升的青少年近视率,老师、家长,甚至眼镜店店员都异口同声:电子屏幕是罪魁祸首。
课堂学习、做作业、社交……对如今的00后乃至10后来说,他们的童年被各种“屏”包围着,电脑、手机、iPad,是如今很多孩子学习生活的“标配”。
难道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代价,就是牺牲一代人的视力健康吗?非也!在学界,不少专家在收罗了一系列新证据后,给出了一个较为中肯的结论:预防青少年近视,与其盯着“屏”,不如花点力气改善“光”。
道理很简单:即便出台再多严格规定,要求青少年大幅减少用屏时间,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因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将越来越离不开“屏”,这一代人注定是不折不扣的“屏一代”。而相反,在营造更有利于视力健康的光环境上,我们还有不少工作可做。
唯一和近视风险强烈相关的因素,不是“屏”而是“光”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一直关注着青少年的视力问题。电子产品果真是导致青少年视力急剧下降的 “元凶”吗?据任友群掌握的研究成果,近视问题远比常人想得复杂。
进入21世纪,科学家们开始研究人的具体行为对视力的影响,诸如每周读多久书、看多久电脑会造成近视。迄今的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一个因素是近视风险的主要贡献者。
比起这一点,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者唐纳德·穆蒂2007年完成的一项研究。在跟踪了加州500多名8至9岁视力正常的儿童后,他发现,唯一一个和近视风险强烈相关的因素是孩子花在户外的时间。也就是说,那些每天有较长户外活动时间的孩子更不容易得近视。在过去十几年里,穆蒂的这一结论不断被研究者证实。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伊恩·摩根发表的一项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万勒克斯的光照下待约3小时才能避免近视,这大约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大太阳下戴着太阳眼镜站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亮度。而照明充分的办公室或教室,通常光照不到500勒克斯。
综合这些调查,任友群认为,光把中国青少年近视问题单纯归结为对电脑、手机、iPad等视觉媒介电子产品的使用,目前仍显得证据不足。或许,我们对这个问题该有更准确的表述: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对较重的课业负担,导致他们户外活动减少,接触自然光的机会同步减少——这才是造成中国青少年近视率节节攀升的主因。
教室照明“国标”是时候修订了
有意思的是,除了教育和医学背景的学者外,从事光学研究的学者也找到了另一个和“光”有关、直接导致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原因:很多中小学教室的照明情况不够理想,照度不足,灯光频闪等,都会损伤孩子的视力。
早在2006年,上海教育主管部门就意识到教室照明对学生视力的影响,制定并出台了上海地方标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对教室课桌面、黑板面的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性,以及教室照明灯光色温等都提出了强制性要求。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副主任林燕丹教授就是这项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她告诉记者,这份地方标准出台后,经过几年试点,逐步成为全国各地争相参照的模板。后来,国家层面也出台了相应的国标。她说,上海在教室照明环境的改善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家标准已颁布实施了好些年,为了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有些具体参数到了要进一步修订的时候了。”林燕丹特别提到,现有的国家标准只规范了荧光灯的使用,未涉及LED灯。而最近几年,LED灯发展迅速,相应的照明规范理应写入相关国家标准。
林燕丹认为,综合考虑,良好的用灯习惯和用眼习惯应该结合起来,包括鼓励孩子到户外多活动,用“组合拳”来施策,更有利于青少年的视力健康。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穿越秦岭隧道“气候骤变”视频被指拼接而成
- 中国橡胶树“北上”新突破:种植区域拓展至北纬25度
- 厄尔尼诺已在路上,对今冬气温有哪些影响?
- 众多知名电影人相聚江西庐山 推介中外爱情电影佳作
- 日本千叶县6分钟内发生两次地震 网友:东京有震感
- 上海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
- 卖惨带货涉嫌虚假宣传 营销策划应有底线意识
- 黑龙江同江:俄罗斯“老铁”来务工 劳务保障全配齐
- 首届东南亚孔子学院国际学术会议举办
-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录片《亲历者说》在蓉举行新片发布会
- 拉日高等级公路将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高原路畅 百业兴旺
- 综述:日本专家认为美欧紧缩货币政策埋下金融隐患
- 农业农村部: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 福建首批“闽AA试”自动驾驶牌照发布 福州加速步入无人驾驶时代
- 首届国际乳业创新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 云南嘎洒:傣族男子打破传统传承非遗助农增收
- 跨越千里的生命救援 早产先心病患儿小扎提在成都出院
- 沪上青少年周末争做 “航天娃”
- (乡村行·看振兴)驻村干部变身“卖货郎” 江西瑞昌发展电商助农带动百姓增收
- 热门推荐
-
- 全新科学数据平台亮相WAIC2024 夯实大模型基础设施
- 科创板开市四周年 IPO募资超8500亿元
- “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在沈阳举办
- 年轻人爱上“水上漂”!户外水上运动暑期火爆
- 能源领域专家汇聚申城 共谋非常规能源发展蓝图
- 科学家企业家“双向奔赴” 共探生物医药如何“破圈”发展
- 燃情“夏日经济” 广东特色茶饮料畅销海内外
- 阿根廷宣布重返南美洲国家联盟
- 国庆假期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进出境旅客同比增长42%
- 美媒:美国孤儿数量近年来迅速增加 非裔受影响最严重
- 久违了 A股港股全线“飘红” 两市成交额突破9000亿元
- 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债市
- 上海百年蕃瓜弄将变身现代新社区 居民今集中搬场
- 推动大型商场深度转型发展(消费万花筒)
- 全国铁路迎来学生返校高峰期 预计发送旅客650万人次
- 新疆阿禾公路首次冬季运营 绘就冰雪经济新“途”景
- 英乌正式签署数字贸易协定 承诺帮助乌克兰重建
- 多座文化建筑传承北京城市文脉
- 一年拦截1.1亿次非法攻击,番茄小说上线千余条策略打击盗版
- 美国会再提涉华法案 要求废除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