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 要不要加称呼?
微信聊天 要不要称呼?
你有过收到别人发给你微信时一句称呼都没有吗?前段时间,24岁的陈俊豪就因为这件事被同事“指责”——没称呼很不舒服。对此,陈俊豪有些不解:大家都那么熟了,这些小细节真的那么重要吗?
陈俊豪在渝南大道一家汽车配件公司销售部从事新媒体工作,虽然半年前才入职,但已经和同事们打成了一片,因此说话都比较直接。
“把前几天拍的产品照片发给我一下。”上周四上午,陈俊豪在微信上找同事小莉,本以为很快就会收到照片,却没有得到回复,而是过了一会通过邮箱收到照片。
大家一起吃午饭时,小莉突然说:“陈陈,你发消息都没有个称呼吗?看起很不舒服。”陈俊豪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上午要照片时自己就没有发称呼,最后才半开玩笑地说了句:“大家都这么熟了,就不要在意这些小细节了嘛。”
陈俊豪说,自己确实有些时候聊天没在前面加称呼,但一般都是对比较熟的人才这样,觉得这样更直接,便没有那么在意。
陈俊豪的室友兼同事邓先生也说,他对于熟悉的人也有不用称呼的习惯,省去了麻烦。邓先生说,他和小莉说自己也是这样的,小莉则说她经常收到别人的微信消息前面没有称呼,每次心里都很不舒服,总感觉不被尊重,“她还说正是因为陈陈和她比较熟了,她才直接告诉他没有称呼会让人不舒服,否则她才懒得提出来,得罪人。”
陈俊豪说,没想到自己的不在意给对方造成了“不舒服”的心理,“我有些不解的是,大家都这么熟了,这些小细节真的那么重要吗?”
微调查
聊天没称呼,你怎么看?
夏姝芸(30岁 女 文员):我有时候也没有给别人发称呼,因为有些人不太熟悉,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恰当,所以索性就不称呼了。
范小姐(28岁 女 教育机构销售):没有称呼得看聊天的对象,如果是领导找我做事,没有称呼没啥问题,要是同事和不太熟的人之间没有称呼就不妥了,感觉没啥礼貌,毕竟咱们是平等的关系,还是应该相互尊重。
熊先生(29岁 男 工程造价员):微信聊天最好还是要有称呼,显得更有亲和力。其实不发称呼也没啥。
赵丹(27岁 女 面馆老板):我也经常收到别人的微信没有称呼,心里确实有些不舒服,但也可以理解,毕竟有时候别人不知道怎么称呼你,要是称呼错了反而尴尬。
讨论
这些聊天行为让人很不爽
在日常微信聊天中,有哪些行为是让人很不爽?记者采访到一些市民,看看你是否也经历过:
关键词:嗯、哦、啊
花花(27岁 女 轨道交通工作人员):最讨厌和别人聊天时,问一句回答一句,而且还只回答一个字:“嗯”“哦”“啊”……感觉完全没有把你说的事放在心上。
关键词:呵呵
杨先生(30岁 男 企业主管):聊天时聊了聊的就来一句“呵呵”,真的让人很不爽,总感觉自己被嘲笑了。
关键词:语音电话
王燕(27岁 女 销售):有一次在见客户时,另一个客户给我打来语音电话,因为正聊到关键地方就连忙给他挂了,结果打语音的客户后来还说我不该不接,气得我快吐血。我平时在见客户时电话都是震动,他直接微信语音电话打来,把我和客户都吓一跳。对,客户是上帝,但打语音也要在别人方便的时候打吧。
关键词:长语音
张女士(29岁 女 金融):有一次接了一个业务,几个同事拉了一个小群方便讨论,结果有天打开群聊,两个同事发了80多条语音消息,每条语音消息都是四五十秒,听完差不多就要1个多小时,我听一半实在没听到重点就没听了。结果重点在后面,后来还被批评不看群消息,真的很无语。发文字不好吗?一下就浏览完了,发语音方便自己,麻烦别人。
关键词:不回消息
萱萱(35岁 女 医生):经常遇到给别人发了微信消息却得不到回复,过一会刷朋友圈就看到对方有时间发朋友圈就没有时间回我消息,心里很郁闷,遇到这种我一般也不怎么理会对方了。
关键词:微笑表情
王欢(31岁 女 老师):收到微笑表情也会有些不舒服,这个表情总感觉皮笑肉不笑,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专家
微信聊天最好先加称呼
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严雪艺认为,微信聊天没有称呼显得有些不妥,给人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也显得自己不够礼貌,也不够亲切。若有事找对方,最好先加上对方的名字或尊称。可能有的人不知道怎么称呼,这时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身份和场合进行称呼:
分场合——工作场合,就以职务相称,“王总、李经理、陈律师、周老师”都是得体的;社交场,跨辈间以姓名+辈分,都是合适的,如“李哥、王姐”,同辈间或者同级同事间,叫名字的后两个字都是合适的。
分身份——上级对下级,当然作为领导,直接说事,下属也不会觉得有啥不妥。但为了表现出亲和力,可以是“小张、小李”等;下级对上级,最好是加职务。
另外,职场新人刚加同事们时,在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时,可以先打听对方的姓名,可以称呼“李总、李老师、李姐”,然后说声“您好”,再自报家门。比如“李姐,您好,我是市场部孙丽,叫我小孙就好,请多多关照。”
微信聊天这些礼仪你知道吗
严雪艺表示,微信聊天,除了称呼之外,下面这些聊天礼仪大家也应该知道:
1、尽量发文字,不要发长语音,大多数看到60秒的语音,内心都是崩溃的,一不小心点错地方,又得重听一遍。
2、在微信电话前,要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听,征得对方允许再发(特别熟的人、家人及情侣除外)。
3、有事相求,直接说事,不用问“在吗”。
4、不要只说“有个问题能不能请教你”,要直接把问题说出来,对方才能决定“能不能”被你请教。
5、要发别人的照片或聊天记录到朋友圈,请先征询一下对方的意见,尤其是发私人的照片。同理,要把一个人的微信给另一个人,要先问下人家同不同意。
6、进了别人的群,自己想拉其他人进群的话,要先跟群主打声招呼。
7、慎用表情包,不同的人对表情包的解读都不一样,比如和领导、长辈们聊天,表情包应该严肃,同事朋友则可以稍微轻松点。
8、不要直接转个帖子给别人或转到群里,然后一声不吭,至少说一下你为什么要转。
9、如果收到信息,但暂时没空处理的话,建议可以先回复“已收到,现在手头有其他工作,晚点再回复你”。不要让对方知道你看到信息却不回复。
10、所有的文字都是可以传递情绪的,除非要表达高兴或兴奋的情绪,少用“!”
11、发快递地址或其他需要编辑的信息给别人,最好以文字,别发截图,方便对方复制。
12、要给某个人分组,最好将他认识的人也一起分,不然他身边的人跟他提起你发过的某条朋友圈,而他本人并没看到时,就尴尬了。
13、不是所有群的红包都可以抢,抢之前要先看下群中的对话,因为有些群红包是指定发给某个人的,有些红包抢之后需要帮忙转发等。
14、你的领导在群里提出一个建议,比如大家周末去哪玩,你不想去的话可以私信领导说不去;想去的话,才在群里发声。
15、要发文件给人家,先问下对方想通过微信还是通过邮件收。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黄河羊曲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
- 新疆奇台县璀璨焰火闹元宵
- 西藏自治区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雨(雪)科学试验正式启动
- 江西小龙虾养殖面积270万亩 综合产值达330亿元
- 上海小剧场风生水起 “小而美”获年轻人青睐
- 《走进格萨尔文化的人生》出版发行
- 全国第一大税种立法细节披露 未来走向如何
- 年轻人流行“搞副业”点燃不一样的烟火气
- 朝六晚九“取经”乡村运营背后 浙江农村“谋”什么?
- 梵高、莫奈等艺术大师真迹在沪展出 揭开现代艺术百年历史
- 2023年12月5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调整
- 瑞信“暴雷”给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 (第六届进博会)进博会探“绿”:“数字绿色”产业合作焕新中日经贸关系
- 北京丰台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 将建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试验区
- 杂技与魔术秀情景剧《坊巷时光》上演 展现福州三坊七巷悠长历史
- 海地政局动荡的背后 是谁种下的“恶果”?
- 枪患难除!数月内近万人死在枪下,拜登承认“无能为力”
- 美国上周20.9万人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
- 美国青年走进浙江新能源车企 感受中国新智造
- 党争不断!美国佛州更改非裔历史教学标准引争议
- 热门推荐
-
- (经济观察)为何8月中国房贷利率之“锚”维持不变?
- 海南、广东等地积极应对台风“摩羯”
- 全新修订版《心胜》推出 金一南再解“心胜”
- 坐飞机能否带月饼礼盒?首都机场提示需确认是否含这些禁限品
- “五一”小长假太铁创历史纪录 增开百趟客列助旅客出行
- 泽连斯基欧洲行有三重目标?最盼望的那个或最难办
- 印度古吉拉特邦发生火灾 十个废品仓库被大火吞没
- 拉近中俄人民情感的友谊使者
- 首秀海河 礼衣华夏全球汉服模特大赛天津启动
- 锻炼前后喝水的诀窍 你知道吗
- 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讲述“大美南极”
- 美联储发布半年度报告 强调坚定致力于将通胀率降至2%
- 浙江文旅观察:“文化大院”如何助力乡村发展?
- 国际最新研究:南极冰层显示人因气候变暖已接近1.5 °C升温极限
- 又是波音!美联航一架飞机飞行中轮胎脱落
- 法国汉学家高大伟:中国的复兴能为全人类带来历史性机遇
- 美FDA不同意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结论:研究存在缺陷,未改变摄入建议
- 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发布
- “95后”小伙变身“和事佬”:“年轻人更懂年轻人”
- “整顿”份子钱 年轻人出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