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芡实叩开致富门
小小芡实叩开致富门
思本村紧抓产业兴旺“牛鼻子”助力乡村振兴
绿色芡实叶层层叠叠,碧叶蓝天连成一片。 梁桂婵 摄
芡实种植基地负责人展示芡实果。 梁桂婵 摄
驱车驶入新兴县东成镇思本村,穿过田间小路,眼前一望无际的水田中,铺满了如荷叶般浮在水面的绿色芡实叶,层层叠叠,微风拂过,叶面轻轻颤动,放眼望去,绿水、蓝天、青山连成一片,勾勒出一幅盎然画卷。不禁让人联想起宋代诗人姜特立的《芡实》所描绘的“芡实遍芳塘,明珠截锦囊。风流熏麝气,包裹借荷香”。
在承包人梁先生和思本村民的眼里,这片“包裹借荷香”的芡实承载着他们的致富梦想,也是东成镇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东成镇思本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推动乡村振兴。
发挥资源优势种芡实谋发展
“芡实,又名‘鸡头米’,全身都是宝,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固肾益精、补脾止泻、除湿止滞,素有‘水中人参’和‘水中桂圆’的美誉,是传统的中药材和珍贵的天然补品。一直潜在广东人的靓汤中。”介绍起芡实的种植和价值,东成镇思本村芡实种植基地负责人冯伟洪如数家珍,俨然一名农业专家。“芡实喜温暖、阳光充足,不耐寒也不耐旱。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水深30至90厘米。”
新兴县地处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和湿润,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对农业生产颇为有利。而位于新兴县东部的东成镇水网密布,更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如今,随着芡实种植基地的发展,芡实逐渐成为当地一种水生特产。
“2018年开始在这边种植芡实,这里的水土以及气候都很适合芡实生长,很不错。”冯伟洪告诉笔者,多年来,他们一直在肇庆种植芡实,由于肇庆已经饱满,所以向外拓展。几经考察,新兴东成是不错的选择,所以直接在这里把村民丢荒闲置地租用起来,开发种植芡实。“基地落地在东成镇思本村,是看中了这里具有水源水质好、土壤地质适宜和交通便利的综合优势。”
来自肇庆的芡实基地承包人梁先生不仅具有多年种植经验,在肇庆拥有1100多亩的芡实种植基地,在开平也种植了近400亩芡实,还具有成熟专业的制作中药技术和稳定的销售路径,芡实成品广销出口台湾,近年来在国内的销售行情也持续见好。
放眼望去,芡实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绿水蓝天连成一片。据介绍,芡实种植基地占地260多亩,如今正值旺盛生长期。每年11、12月份,将迎来芡实的丰收季,基地负责人冯伟洪将带着工人划着小船穿梭在芡实叶之中,采收成熟的芡实苞。
“农业是看天吃饭,气象与农业的联系十分紧密。”冯伟洪介绍,2018年的第一年收成虽然受台风影响造成部分损失,但他们仍然对思本村的种植芡实的前景非常看好。“今年天气稍微好些,按照目前情况来看,估计今年收成会很好。”
思本村芡实种植基地年产量每亩达500至600斤,按照市场行情能卖出每斤5至6元的价钱,年产值达78.65万元。
实施土地流转促农民增收
“自从将一亩多土地流转给基地种芡实后,每年都有1000多元的租金,挺好的,总比丢荒闲置在那好,每年都有固定的租金收入。”在思本村,村民李阿姨有感而发。
据思本村支书区绍华介绍,思本村大多数村民从事皮具行业,俗称“制作银包”,因此不少村民的自家田地都处于闲置丢荒状态。“芡实种植基地的地块以前就是丢荒闲置的水田,如今,以每亩800元/年的价格租给种植基地,真正把丢荒闲置的田地盘活起来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
以前,丢荒闲置的田地草木疯长、蛇鼠成灾;如今,可见土地流转后基地繁忙景象,一颗颗圆圆的小小芡实果,逐渐叩开致富门。
“目前基地约260多亩,我们将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将在两年内扩大种植规模,计划扩大至千亩以上。”冯伟洪告诉笔者,随着第一年的成功试验,他们计划不断扩大芡实种植基地的规模,进一步实现连片种植效益。
说起芡实的种植、采收流程,冯伟洪滔滔不绝:“种植芡实,主要工作是防虫防菌,平时主要是加强检查,看到哪里起菌或者有虫害,要及时灭杀,有时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聘请村里的劳动力帮忙,日结算工资,方便我们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收入。”
芡实种植基地在种植期、施肥和除虫阶段都会聘请思本村十余名贫困村民劳作,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黄金炎就是基地聘请的人员之一,笔者走访当天,他正来到基地开展施肥、割草等工作。
“在这里工作挺好的,虽然不是天天有工作,但每周都有三天左右,每天工资120元至150元,一个星期做下来也有好几百块钱,能帮补家庭部分开支。”黄金炎告诉笔者,在芡实种植基地工作自由、方便,跟着基地负责人一起学着干,还能照顾到家庭,是个不错的选择。
小小的一颗芡实,承载着东成镇特色种植产业的希望之苗。思本村芡实种植基地不仅推进了思本村产业发展,实施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随着不断扩大的芡实种植水面,年年增长的芡实产量,东成思本芡实将逐步从特产变成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梁桂婵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一波音飞机轮胎空中掉落 近期已发生多次安全问题
- 又一场令人窒息的悲剧!美国4名狱警被控谋杀非裔囚犯
- 成功穿越珠江 广州海珠湾隧道实现双线贯通
- 北京发出京津冀首张外资主体资格证明互认营业执照
- 黄山市疏散营救遇险被困民众7144人
- 今年以来海南哈密瓜出口量同比增长逾6倍
- 各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应得到尊重(国际论坛)
- 中国“Z世代”渐起新式婚礼风:简约不简单
- 广东打“组合拳”保护生物多样性 绿美生态开新局
- 北京将举办近30场跨年活动 京津冀联动迎新春
- 第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在中国长沙开幕!全球专家共话近视防控未来
- 《川茶诗词选注》:展现川茶文化韵味
- 首届拉美中国文化巡回展亮相拉美多国
- 弘扬中医药文化 “灸童中医药文化周”活动在中国科技馆启动
- 俄媒:俄罗斯南部一商店发生天然气爆炸 14人受伤
- 36岁抗癌网红陈班长离世 妻子含泪拔掉针头:你解脱了
- 梵净山保护区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
- 七月去西藏珠峰小镇,赴一场“美食+音乐+盛景”之约
- 广东查处大型演出票务系列案
- (乡村行·看振兴)“漓江源头第一乡”:靠山吃山 也要守住发展“命脉”
- 热门推荐
-
- 白皮书:今年以来中国护肤品行业复苏
- 国际学者看好“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欧走向绿色未来 | 世界观
- 全球数贸会前瞻:聚焦行业前沿 激活会展“乘数”效应
- 打太极,跳广场舞……年轻人为何爱上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 广西将36种罕见病药品纳入单列门诊统筹支付
- 滴滴出行联合多地警方开展全民反诈宣传
- 韩国市民团体集会抗议福岛第二轮核污染水排海
- 高抬双腿可救心脏骤停?不靠谱!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
- 外媒:美国再向乌克兰出售武器装备 金额高达1.38亿美元
- 2023年元旦假期出游热情攀升 跨省游受追捧
- 皖能联手能链、永联科技等打造安徽首座“油气电氢服”一体化综合能源港
- 联大通过涉巴勒斯坦决议 巴总统:“对真相和正义的支持”
- 山西晋城“90后”小伙抗癌的1891天:一边“破碎”一边重建
- 大数据,就这样改变了生活
- 中外小使者同台竞演 讲述北京中轴线文化故事
- 国际最新研究称,近地小行星“龙宫”上发现尿嘧啶等核酸碱基
- 天水大樱桃甜蜜“出山”
- 柬埔寨去年保险业保费收入破3亿美元
- 浙江自贸区聚焦打造油气全产业链 持续推进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