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收购价连续27个月同比下跌 行业复苏进程面临推迟
第一财经 作者:栾立
时间接近年中,但乳业上游原奶行业的情况却越发艰难。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截至今年5月,国内原奶收购价格已经同比连跌27个月,为2010年以来最长一次。但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由于原奶整体减产的情况不及预期,行业复苏进程或比预期更晚。
奶价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
由于原奶阶段性过剩,从2022年开始国内原奶价格就不断下滑,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5月份鲜活农产品供需月报,国内供过于求形势仍在持续,国内生鲜乳价格已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下降持续时间为2010年以来最长的一次。今年5月份,国内奶业主产省生鲜乳收购价为3.39元/公斤,环比跌2%,同比跌12.4%。
河北奶农王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年初时河北奶协给出的一季度生鲜乳交易参考价在3.6元/公斤,乳企也基本按此价格执行收购,但这一价格已经跌到2018年一季度的水平,也就是上一轮奶价调整的最低点。
当时业内对后续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但认为奶价已经降无可降,但没想到4、5月份牛奶消费淡季,社会牧场也进入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刻,奶价每个月都在降低。
王鹏在河北经营着一家大型现代化牧场,因此原奶销售较为稳定,但目前合同奶价也只有“3元多点”。而河北其他地区奶农告诉记者,由于奶价太低,加上乳企不断限收或合同到期不再续约,当地中小社会牧场包括上述奶农在内,已经悉数出局。
奶价持续下跌后,王鹏的牧场也采取减少后备牛的饲养比例、淘汰不盈利的奶牛等方式降本求生。但目前奶价进一步下行,也跌穿了他的成本线。
王鹏告诉记者,一般牛群中青年牛和泌乳牛各占一半,目前奶价的情况下只有单养泌乳牛才能维持盈利,因此他已经将小牛悉数淘汰,虽然这对于牧场的后续经营会有影响,但当下先活下来更重要。
202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市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叠加原奶供给快速增长,导致国内原奶产业进入深度调整。2023年,国内主要原奶上市公司的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或亏损,其中现代牧业(01117.HK)和中国圣牧(01432.HK)净利润分别下降了68.9%和79.3%,优然牧业(09858.HK)和澳亚集团(02425.HK)净利润则分别亏损10.5亿元和4.9亿元。
行业呼吁统筹原奶供给
此前对于原奶走势,行业内普遍认为,要到今年三季度之后,随着市场产能加速出清,奶价才会出现反弹,但目前产能去化并不理想。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曾在行业论坛上透露,国内需要每天减少8000吨原奶产量,才能大幅缓解目前原奶的产能过剩。
但记者注意到,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4月国内奶站生鲜乳产量同比增9.4%,到6月第2周数据显示,国内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仍未止跌,为3.3元/公斤,同比下跌13.4%。
“牛奶产量下降得并不快。”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社会牧场存量调整较快,但目前有相当大一部分产能来自于乳企自建牧场和资本投建的大型牧场,本身经济实力较强抗风险能力强,加上单产水平高,产能提升也较快,产能去化不易。近期饲料价格也在回落,一些大型牧场采取了硬抗周期的策略,因此整体产量下降速度慢于市场预期。
公开市场信息显示,目前国内蛋白饲料价格普遍回落,豆粕价格从2023年最高时的5000多元/吨已经回落至3000元/吨左右,部分大量上市的省份报价则更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奶属于乳企的关键原料,且牧场建立到形成产能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在原奶产能的控制上,乳企间也有博弈。
宋亮告诉记者,今年二季度国内原奶产量会逐步放缓,三季度原奶产量可能会下降,但原奶供需关系要想重新达到平衡,时间还要再向后推迟,具体需要看看明年的市场情况。
“目前的局面让人痛心。”宋亮表示,中国原奶行业十多年中经历了多次供需失衡,反复上演“缺奶-养牛-过剩-杀牛”的情形,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江苏家慧生物科技董事长宋慧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往原奶行业供给和需求缺乏管控,乳企像在农贸市场采购一样按需购买原奶,这导致养殖端风险大,但与此同时,养殖端产能增减也同样无序,缺少规划。
因此宋亮也呼吁,建议主管部门根据各省农业资源进行统筹,建立原奶供给配额制,以销定产,加强牧场审批管理,保护养殖户利益,此前欧盟也采取配额制管理原奶产业;另一方面,国家应建立原奶产销预警机制,帮助行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涉7300万用户,美国电信巨头报告数据泄露事件
- 五一假期北京推出百余处赏花片区 文化体验活动展古都魅力
- 端午节小知识:为何要悬挂艾草、佩香囊?
- 湖南东安农技员扎根田间30余载服务三农
- 风投折戟互联网医疗,大厂还在持续下注
- 晋冀两地文旅开年“互动”:资源共享 市场互通
- 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在河南郑州成立
- 首届京港澳创新成果交流会将亮相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
- 2023年蓉台茶文化暨乡村振兴研习营启动 在蓉台商体验四川茶文化
- 梁晓声谈新作:比《人世间》格局更大、更有分量
- 新疆外贸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进出口同比增长39.1%
- “电报”创始人被捕 俄罗斯外交部发声
- 如何衡量人体器官老化?国际最新研究提出一种血液检测预测方法
- 全球首家“疯狂动物城”主题迪士尼欢乐屋落户浙大儿院
- 曼谷中国电影节促中泰人文交流
- 这几种迹象是喉癌早期信号
- 中炬高新“内斗”不断,上交所出手了!
- 电子发票今起正式推广使用 火车票报销如何操作?
- 家长APP不付费无法查询孩子成绩?校方发通报
- 中新真探:手术时,全身麻醉会让人变傻、变笨吗?
- 热门推荐
-
- 广东台山“菜花”上市 市民尝鲜正当时
- 十一带娃出行咱得讲规矩
- 俄多地官员报告遭袭 俄国防部称一夜间共摧毁38架无人机
- “青少年骑行热”乱象调查:儿童骑行上路,车比人大隐患重重
- 海口举办民俗活动纪念巾帼英雄冼夫人
- 宁夏10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嵌入市民“生活圈”
- 老年人听不见、听不清?当心听力损失
- 中国马鞍山的这座港如何成为新时代的“黄金水道”?
- 水稻小麦已有多个国审耐盐碱品种 专家:味道不一般
- 当代大学生重走“霞客路”
- 烧烤这样吃,远离致癌物
- 中外青年音乐家携手为第25/2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
- 大凉山沦为“公益秀场”?最新回应:启动半年专项整治
- (乡村行 看振兴)“金溪归来不看村” :返乡青年为古村注入新活力
- 儿童优惠乘车政策拟转为“看年龄” 乘客呼吁增设“儿童卡”
- “六一”将至,中消协提醒家长注意这五点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东德州兴产业“反哺”乡村 让经济民生“同频共振”
- 七国集团广岛峰会炒作涉华议题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一次失败的会议
- 中国为何仍是吸引外资的“磁力场”?一个零件给你答案
- “完达山一号”再现穆棱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