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收购价连续27个月同比下跌 行业复苏进程面临推迟
第一财经 作者:栾立
时间接近年中,但乳业上游原奶行业的情况却越发艰难。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截至今年5月,国内原奶收购价格已经同比连跌27个月,为2010年以来最长一次。但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由于原奶整体减产的情况不及预期,行业复苏进程或比预期更晚。
奶价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
由于原奶阶段性过剩,从2022年开始国内原奶价格就不断下滑,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5月份鲜活农产品供需月报,国内供过于求形势仍在持续,国内生鲜乳价格已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下降持续时间为2010年以来最长的一次。今年5月份,国内奶业主产省生鲜乳收购价为3.39元/公斤,环比跌2%,同比跌12.4%。
河北奶农王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年初时河北奶协给出的一季度生鲜乳交易参考价在3.6元/公斤,乳企也基本按此价格执行收购,但这一价格已经跌到2018年一季度的水平,也就是上一轮奶价调整的最低点。
当时业内对后续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但认为奶价已经降无可降,但没想到4、5月份牛奶消费淡季,社会牧场也进入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刻,奶价每个月都在降低。
王鹏在河北经营着一家大型现代化牧场,因此原奶销售较为稳定,但目前合同奶价也只有“3元多点”。而河北其他地区奶农告诉记者,由于奶价太低,加上乳企不断限收或合同到期不再续约,当地中小社会牧场包括上述奶农在内,已经悉数出局。
奶价持续下跌后,王鹏的牧场也采取减少后备牛的饲养比例、淘汰不盈利的奶牛等方式降本求生。但目前奶价进一步下行,也跌穿了他的成本线。
王鹏告诉记者,一般牛群中青年牛和泌乳牛各占一半,目前奶价的情况下只有单养泌乳牛才能维持盈利,因此他已经将小牛悉数淘汰,虽然这对于牧场的后续经营会有影响,但当下先活下来更重要。
202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市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叠加原奶供给快速增长,导致国内原奶产业进入深度调整。2023年,国内主要原奶上市公司的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或亏损,其中现代牧业(01117.HK)和中国圣牧(01432.HK)净利润分别下降了68.9%和79.3%,优然牧业(09858.HK)和澳亚集团(02425.HK)净利润则分别亏损10.5亿元和4.9亿元。
行业呼吁统筹原奶供给
此前对于原奶走势,行业内普遍认为,要到今年三季度之后,随着市场产能加速出清,奶价才会出现反弹,但目前产能去化并不理想。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曾在行业论坛上透露,国内需要每天减少8000吨原奶产量,才能大幅缓解目前原奶的产能过剩。
但记者注意到,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4月国内奶站生鲜乳产量同比增9.4%,到6月第2周数据显示,国内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仍未止跌,为3.3元/公斤,同比下跌13.4%。
“牛奶产量下降得并不快。”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社会牧场存量调整较快,但目前有相当大一部分产能来自于乳企自建牧场和资本投建的大型牧场,本身经济实力较强抗风险能力强,加上单产水平高,产能提升也较快,产能去化不易。近期饲料价格也在回落,一些大型牧场采取了硬抗周期的策略,因此整体产量下降速度慢于市场预期。
公开市场信息显示,目前国内蛋白饲料价格普遍回落,豆粕价格从2023年最高时的5000多元/吨已经回落至3000元/吨左右,部分大量上市的省份报价则更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奶属于乳企的关键原料,且牧场建立到形成产能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在原奶产能的控制上,乳企间也有博弈。
宋亮告诉记者,今年二季度国内原奶产量会逐步放缓,三季度原奶产量可能会下降,但原奶供需关系要想重新达到平衡,时间还要再向后推迟,具体需要看看明年的市场情况。
“目前的局面让人痛心。”宋亮表示,中国原奶行业十多年中经历了多次供需失衡,反复上演“缺奶-养牛-过剩-杀牛”的情形,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江苏家慧生物科技董事长宋慧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往原奶行业供给和需求缺乏管控,乳企像在农贸市场采购一样按需购买原奶,这导致养殖端风险大,但与此同时,养殖端产能增减也同样无序,缺少规划。
因此宋亮也呼吁,建议主管部门根据各省农业资源进行统筹,建立原奶供给配额制,以销定产,加强牧场审批管理,保护养殖户利益,此前欧盟也采取配额制管理原奶产业;另一方面,国家应建立原奶产销预警机制,帮助行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台风“小犬”远离福建 厦金航线复航并增开航班
- 国家统计局: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
- 土耳其南部发生连环车祸 已致10人死亡
- 广州铁路警方全力迎战春运“大考”
- 大数据看出游者热门选择 “沉浸式”体验县城“烟火气”成新风尚
- 在锦江公园邂逅一个最成都的夜晚
- 制造焦虑卖产品,如何规避室内空气检测治理陷阱?
- 青海:无相应供应链 没有学校使用预制菜
- (两会声音)田沁鑫:建言数字文艺作品规范化建设
- 开启新十年,乌镇峰会有何新看点?
- 医生提醒:暴饮暴食或引发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博物馆热”持续 年轻游客成“主力军”
- 《中国的西北角》勘注增补本出版
- 2023年北京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超两成
- 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共话网络空间内生安全
- 韩前总统文在寅之女因酒驾肇事被送检
- 作家残雪最新短篇小说集《西双版纳的女神》再现其先锋特色
- (乡村行·看振兴)一年一作变两年三作 山西屯留冬播谷子探路农业高质量发展
- 南京一小区23日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 原因查明系电动车起火引发
- 扎哈罗娃回应美乌双边安全协议:一纸空文
- 热门推荐
-
-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在深圳开幕
- 沈阳故宫敬典阁展出“清掐丝珐琅百花葫芦瓶”
- 北京海洋馆打造“非常部落狂欢季”
- 中国驻俄使馆向列宁故居博物馆捐赠办公物资和中文导览设备
- 助推行业转型升级 交能融合如何按下“加速键”?
- 国际青年云南红河共话文明多样性传承与创新
- 弘扬“嘉庚精神”书画展开幕 传颂侨界爱国心
- 习近平将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越南媒体看好越中关系发展势头
- 《繁花》之后又见“繁花” 专访金宇澄: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 河北邢台发现一明代正德年间石碑 刻有完整“宗支图”
- 上半年中国出国参展办展快速恢复
- 年货市场人气旺 缤纷好物迎新春
- 菲尔兹奖得主上海开讲:关注AI不能忘记经典理论
- 外眼看奥运:“中国选手太厉害了!表现堪称‘黄金标尺’”
- 湖南首列海洋公益地铁专列发车
- “5G+工业互联网”发展传播指数报告:山东居榜首
- (乡村行·看振兴)海归博士扎根太行山 书写别样“田园诗”
- 快来体验开车穿湖!国内最长干线公路湖底隧道正式通车
- 湖南遇近50年来最强寒潮 各地各部门全力保畅保供
- 力促能源转型 亚太多国盼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