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当年风靡夏日的塑料凉鞋
当年风靡夏日的塑料凉鞋
1965年5月,北京塑料总厂一分厂的工人们生产了大量塑料凉鞋。这个厂生产的男女凉鞋样式有六种,完全采用了人们喜欢的皮凉鞋样式。
1963年,顾客们在东四人民市场选购塑料凉鞋。李晞/摄
1965年,北京塑料三厂青年技术员杨世铸正在研究塑料凉鞋不断底的试验。 冯文冈/摄
1962年1月,宣武塑料厂二车间二组第二班的工人们正在生产塑料鞋底。李晞/摄
1963年9月10日,《北京日报》2版
1963年9月30日,《北京日报》5版
1963年5月30日,《北京晚报》2版
1963年8月3日,《北京晚报》1版
1980年9月20日,《北京日报》3版
1978年8月14日,《北京日报》2版
2009年4月9日,《北京晚报》12版
1979年8月21日,《北京日报》2版
1963年,北京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塑料鞋。王一波/摄
眼下正是北京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儿,各式各样新潮舒适的渡夏凉鞋熠熠生辉。回望几十年前,物美价廉的塑料凉鞋一度是很多北京人过夏天的“标配”。它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面市就成了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俏货。那会儿,谁要是穿了一双款式新颖的塑料凉鞋,那绝对可以招来人们艳羡的目光。
1 为增产而面世的新产品
过去,北京销售的凉鞋就只有皮料、布料两种。为了增加产量,让更多的人穿上凉鞋,宣武塑料厂从1961年开始试制一种新产品——塑料凉鞋。
为了生产出塑料凉鞋,宣武塑料厂的职工们曾经经历了多次失败。起初,他们尝试用焊接的办法把鞋底和鞋帮连在一起,但生产效率比较低;他们又考虑用铆钉铆接的办法,可是铆钉生锈的问题不好解决。后来,他们在广州参观了装配式胶拖鞋的生产过程,决定试验用装配方法生产塑料凉鞋。但是,机器改好以后,做出来的鞋又老有斑点。(1963年9月10日《北京日报》2版,《广大消费者欢迎这种新产品 塑料凉鞋今夏销售八十万双》)
在攻克塑料凉鞋生产难题的过程中,由新中国培养的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技术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与老工人一起研究和试验,不仅鞋子斑点的问题解决了,生产不了浅色凉鞋这个大难题也终于迎刃而解。
宣武塑料厂刚开始生产塑料凉鞋时,由于增塑剂里的挥发气体在加工过程中将原料焦化,因此只能生产单调的深色鞋。厂里的技术员刘福盛等受工人曹景林等人建议的启发,改装了注射成型机,使挥发气体在未接触原料前就散发掉,从而解决了这个生产关键问题,色彩鲜艳的浅色凉鞋也开始能生产出来了。(1963年9月30日《北京日报》5版,《塑料工业技术队伍正在成长》)
就这样突破了一关又一关,在1962年4月,第一批塑料凉鞋终于做出来了,工人们兴高采烈地穿着它参加了天安门前的“五一”联欢晚会。这批塑料凉鞋还在部分消费者中试销试穿,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2 物美价廉成夏令“热货”
经过了一夏天的试销试穿后,在转过年的1963年5月,宣武塑料厂生产的“千里牌”塑料凉鞋正式上市了。
塑料凉鞋一上市,就成了北京夏季市场的“热货”。据百货大楼的售货员介绍,这里每天都能卖出四百多双,如果号型全些,花色多些,销售量还可以增加。(1963年5月30日《北京晚报》2版,《坚固耐磨 晴雨“三用” 塑料凉鞋受欢迎》)
北京市场上的这种新产品为何会受到消费者如此热烈的欢迎?据售货员们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价格比皮凉鞋便宜。买一双皮凉鞋的钱,可以买三至五双塑料凉鞋。
二是耐磨。一双质量好的塑料凉鞋耐磨程度和橡胶、皮革相近,成年人一般可以穿两三季,小孩一般也能够穿一季以上。
三是颜色鲜艳,有的式样也很不错。
四是用途多。有人说它是“三用鞋”,晴天当凉鞋穿,雨天可以当雨鞋穿,装配式的塑料凉鞋,拔去后跟帮带还可以当拖鞋穿。
五是擦洗、存放方便。穿脏了也不需要擦鞋油,在水里一冲一涮就行了,并且不怕霉、蛀。
不过它最大的缺点是“烧脚”。为了减轻“烧脚”的程度,宣武塑料厂的职工想办法在鞋底贴着脚板的一面,制造了密密麻麻的气泡,还把鞋帮两头挖空,采用“空前绝后”的式样,以便通风透气,散发脚热。
耐磨、美观、价格低廉的塑料凉鞋出现后,北京夏天穿凉鞋的人果然大大增加了。以东黄城根11号这个大院为例,院里有63个1至15岁的孩子,其中有28个都穿上了塑料凉鞋。
记者走访了一个消费者的家庭,男主人热情洋溢地介绍,这个夏天买塑料凉鞋,平均每个小孩的花费不到过去的一半。“你们喜欢穿这种鞋吗?”“喜欢!”喜爱塑料凉鞋的小朋友们的回答异口同声。“为什么喜欢呀?”这个答案就不一样了,哥哥小利说:“穿着鞋也能洗脚”;妹妹小红说:“这鞋特好看”。(1963年9月10日《北京日报》2版,《广大消费者欢迎这种新产品 塑料凉鞋今夏销售八十万双》)
从入夏到立秋以后的三个多月里,北京一共销售了80多万双塑料凉鞋,比1962年皮、布、塑料等各种凉鞋加在一起的销售量还多2.7倍。在北京的170多个百货商店里,塑料凉鞋始终是畅销商品。几位有15到20年卖鞋资历的老售货员都啧啧赞叹地对记者说:一种凉鞋,在一季多的时间内卖了几十万双,是从来没见过也从来没听说过的事情。
而且,随着生产的逐步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塑料凉鞋的价格也不断下降。仅1963年当年,塑料凉鞋就前后三次降价。1963年8月1日第三次降价后,37到42号的塑料男凉鞋,每双由5.2元降到3.6元;塑料女凉鞋每双由4.7元降到3.2元;塑料童凉鞋每双由2.9元降到2.1元。(1963年8月3日《北京晚报》1版,《生产发展 成本降低 本市塑料制品普遍降价》)
从这一年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丽轻巧的塑料凉鞋都是北京很多男女老少度过炎夏的“标配”,它也因此成为很多人的夏日生活记忆。
3 解了“大脚”女同志的烦恼
1978年的夏天,本报刊登了一封东四人民医院几位“大脚”女同志的来信,反映大号女鞋难买的问题。
这几位“大脚”女同志在来信中说,她们是新中国诞生后出生的女孩子,在社会主义优越条件下成长,个子长得高,脚也长得大,但是,在目前的市场上却很难买到一双合适的鞋。现在市场上二十四号半的女鞋就很罕见,而她们几乎要穿二十五号、二十六号的鞋,为买一双鞋而奔波几个商场和鞋店是常事。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改进工作,她们恳请有关部门做一番社会调查,适当增加大号女鞋生产的比例,满足市场供应,方便群众生活。(1978年8月14日《北京日报》2版,《我们买不到大号女鞋》)
在当时的北京市场上,虽然塑料凉鞋的产量逐年增加,花色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但是大号女鞋,还有女中学生穿的平底鞋、老年妇女穿的素净坡跟鞋等还是供不应求,都有读者来信反映太难买。而且,这个问题也不只北京有,当时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情况。
为此,在1980年,轻工业部、商业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鞋厂认真接受群众意见,适当增加大号鞋的比例,同时,一定要安排好平跟女鞋和半高跟女鞋的生产比例,尤其是塑料鞋生产要充分照顾农村和城市中年、老年妇女以及学生的穿鞋需要,安排适当比例的平跟鞋的生产。(1980年9月20日《北京日报》3版,《让广大群众穿上适脚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北京市鞋帽工业公司在城区的西单百货商场、北新桥百货商场、新街口百货商场、菜市口百货商场、花市百货商场等5个商场重点销售大号男、女鞋。天桥百货商场的售货员还为想买大号女鞋的外地同志提供邮寄服务。市制鞋工业公司也积极开设了平底鞋供应专点。到1981年,北京已经有4家鞋厂生产大号鞋了。
4 “珠光”鞋变身果冻鞋又火了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北京市场上五颜六色的塑料凉鞋中,有一种能发出珍珠般光泽的“珠光”塑料凉鞋,很受女性消费者的喜爱。您知道吗?这种美美的“珠光”塑料凉鞋还曾经使濒于停产的产品起死回生呢!
“珠光”塑料凉鞋之所以能够闪亮发光,是因为里面含有珠光粉。而要保持这种光亮度,就得加入一种稳定剂——有机锡。这样生产出来的塑料凉鞋才能色泽不变,还能耐热、防老化。
当时的北京化工三厂,是国内唯一生产有机锡的工厂,但是由于原料锡不足,旧配方生产耗锡量又大,不得不停产了。厂里的职工们眼看着有机锡靠进口,而他们手里一套年产二百吨有机锡的设备却闲置不用,心里十分着急。为了找到出路,厂里成立了试制小组,迅速开始了新型有机锡的试制工作。经过反复分析比较,寻找合理的原料配方,他们终于试制成功了一种有机锡的新剂型——京锡102,它的耗锡量比用旧配方生产减少了40%。
试制小组带着京锡102的样品走出北京来到上海,上海塑料五厂很快就用六十公斤的京锡102生产出了上千双珠光塑料凉鞋。1979年6月22日,在上海百货站的小型鉴定会上,用户一致反映,用京锡102做出的珠光塑料凉鞋,在色泽、亮度等方面,都达到了质量要求,可以代替日本产品C-102使用。上海百货站的同志表示:“用京锡102生产出的塑料凉鞋,我们全部收购。”就这样,北京化工三厂的有机锡产品终于起死回生了。(1979年8月21日《北京日报》2版,《出路在用户中》)
进入21世纪,珠光塑料凉鞋借着日本时尚风潮卷土重来,而且还有了一个可爱的新名字——果冻鞋。这种鞋是以PVC材质为主要原料,由各种缤纷色彩逐渐过渡,半透明的质感酷似果冻。(2009年4月9日《北京晚报》12版,《“塑料凉鞋”回来了》)
看着它,也许不少人想起的是自己小时候穿过的珠光塑料凉鞋吧!
本版文字:黄玉迎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仫佬族民众欢庆“依饭节”
- 术语外译 主动发声:理解中国,从这些关键词开始
- 2023年,全球动荡变革危中有机
- “支持民营经济25条”,哪些提法值得关注?
- 一条街如何“盘活”一座城
- 江山如画丨cdf海口国际免税城:释放海南离岛免税消费新活力
- 浙江创新“国潮”消费新场景 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
- 中国雪乡霜降节气迎来今秋首场降雪
- 广西下达资金30.69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 上海大剧院出品昆曲《浮生六记》首次赴京呈现精纯 “南昆风度”
- 激发数据要素价值 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 “Z世代”画像中国|成都我们来啦!海外青年开启四川之行
- 南非体育艺文部长谈南非申奥意向:利用新规、多城联办
- 越南一军机坠毁 两名飞行员跳伞逃生
- 江苏太仓东林村:一座零碳示范村与它的生态循环农业
- 中外专家热议中华文化“出海”如何过好“翻译关”
- 北京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国居首
- 出行成本下降 九月份旅游市场热度仍旧不减
- “硬核科学家奶爸”又获奖 这次荣膺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梨也有“公”“母”之分?
- 热门推荐
-
- 第十三届中国新疆“喀交会”开幕 搭建开放合作平台
- 国家统计局:二季度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常态化运行
- 天津海河游船金阜码头启用 延长海河观光游览线
- 菲律宾一大学发生爆炸事件 造成3人死亡9人受伤
- 九部门:到2025年全国废旧家电家具回收量比2023年增长15%以上
- 加沙希法医院周围被“彻底摧毁”,以军称完成该地区撤军
- 台青分享“登陆”体验:两岸青年应心平气和、自然而然走在一起
- 只要记得,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便活着
- “激情瞬间:上海抽象艺术四人展”亮相清华艺博馆
- 传递严重不良信号!平台逐利忽视公益 涉毒艺人变相复出
- 世界石狮同乡恳亲大会举办 海外侨胞畅叙乡谊共谋发展
- 河南建成1.22万个工会驿站服务零距离 温暖“驿”路行
- 三峡库区新建一座长江大桥
- 新科诺奖得主作品《悠悠岁月》热卖
- 瓦格纳兵变冲击形成“世界波”,故事远未结束
- “王蓉蓉京剧艺术传承基地”在山东烟台挂牌成立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去世 享年100岁
- 泰国猴痘感染病例达559例 其中2例死亡
- 数字化理赔更便捷高效
- 一天内筛选超一亿种化合物 AI语言模型“提速”药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