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采煤沉陷区变身生态风景
山西:采煤沉陷区变身生态风景
新华社太原7月3日电 题:山西:采煤沉陷区变身生态风景
新华社记者 王飞航
盛夏时节,站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的西山上远眺,漫山松柏青翠欲滴,各种花儿点缀,宛如一幅美丽风景画。外地游客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里曾是采煤沉陷区,一度地缝密布、房屋倾斜、乱石遍布、污水横流。
“经过生态修复与治理,现在大变样,沉陷区变成了风景区,每天晚上都有人来这里锻炼身体。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万柏林区居民刘根红说。
这是山西近年来持之以恒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采空区扩大 环境破坏严重
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据统计,山西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区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其中沉陷区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矿山开采造成破坏的村庄共2868个,共涉及乡镇420个。“过去我们这儿的地都是裂开的大口子,机械也下不了田。”长治市屯留区崔蒙村村民李文良说。
多年来煤炭资源高强度开采,造成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不仅历史欠账始终未能解决,而且煤矿采空区仍以每年8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2015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山西省成为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省。2016年6月,山西省政府出台2016至2018年全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拉开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序幕。
实事求是 追求“相宜”
按照规划,2016年至2018年,山西将对一批煤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一些重点土地复垦区进行复垦。
按照实事求是原则,通过对项目实地踏勘、可行性分析,并经相关市政府申请和组织专家论证,山西省最终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标确定为56个,并确定16个土地复垦目标。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王满说,采煤沉陷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中,各地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所处的地理条件、灾害环境类型,遵循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塘则塘、宜游则游、宜建则建。
在矿区,土地和水是稀缺资源。针对这一瓶颈,山西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充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汇聚形成的矿井水,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矿区生态系统产业链,形成共生、循环、互补的生态产业模式。
此外,山西省对一些因采矿无法恢复为耕地的土地,通过治理合理利用土地,发展光伏能源产业、风电产业、旅游产业等,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2015年9月,国内首个10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项目在大同市采煤沉陷区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6月全面建成并网发电。截至今年5月底,大同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90万千瓦,占全市总发电量比例为20.45%。
沉陷区变成“生态园”“米粮川”
“通过治理,我们村300多亩旱地变成了水田,其中200亩已经种上了富硒谷子。现在地力还在恢复,亩产按500斤算,收益也比过去种玉米强得多。”长治市屯留区崔蒙村村民陈成林说。
屯留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王长胜说,在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中,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耕地的恢复,我们在改造过程中尽可能加厚土层、提高地力。同时将面积不大、易于恢复的水域进行填埋,重新变为良田;对面积较大的水域,改造成鱼塘或景观湖。
矸石山的治理曾是晋城古书院煤矿最头疼的难题,该矿投巨资采用石灰加黄土乳浆渗孔灌浆的办法进行灭火,随后又实施矸石山生态治理项目,将矸石山全部地段覆土加厚、平整,进行大面积生态造林绿化,并投资兴建了白马绿苑生态园。如今,浓烟滚滚、煤灰满天的矸石山已经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生态公园。
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56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完工52个,正在抓紧施治项目4个;16个重点复垦区土地复垦项目,已有13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
“通过综合治理,一些采煤沉陷区正从过去的河流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向着芳草萋萋、杨柳依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转变。”王满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春节赏灯热 自贡、武汉、成都、沈阳、上海入选热门搜索城市
- 预售已开启!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再释预告 心怀天下方为真英雄
- 第七届中国国际马戏节在横琴长隆开幕
- 国际最新研究:脑刺激图谱或有助于改进特定神经疾病疗法
- “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中期推进会福建屏南举行
- “你好中国!”2023黄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走进巴西
- 印度本财年经济预计增长6.4% 创4年来最低
- 俄罗斯副外长:2024年俄乌“不太可能实现停火”
- 河南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5%
- 猿辅导与20余家博物馆共同开启“2024博物馆新知计划”
-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大马力机械昼夜连轴抢收小麦
- 2024首届墨脱网络影像大赛启动征集
- 【边疆党旗红】三代牧民护边员:守好边疆安宁,护好绿水青山
- 以球会友 2024沪台大学生乒乓球友谊赛举行
- 对华贸易年报大幅飘红 “脱钩论”没有市场
- 江山如此多娇 感受各地夏日美景的迷人魅力
- 中央汇金罕见增持四大银行,释放哪些信号?
- 2024桂林艺术节开幕 中外艺术家共赴山水之约
- 花开中华家,梦在春天皆得所愿
- 还有两股冷空气要来?多地气温将再创新低
- 热门推荐
-
- 鱼目岂可混珠?规范美瞳行业刻不容缓
- 拉萨铁路警方全力护航春运平安路
- 墨西哥总统:七成收缴枪支从美国非法流入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12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 总投资约288亿元
- 睡得久≠睡得好 睡不好会变“傻”
- 韩媒:尹锡悦律师团以“内乱罪”嫌疑检举韩公调处处长
- (年中经济观察)A股下半年走向何方?
- 重庆第七届有声阅读大赛收官 引15万余人共读“万里长江 千年文脉”
- 广西南宁吸引低空经济企业落地 “飞”向东盟
- 报告:中国素养教育市场需求强劲 五年后规模超1500亿元
- 袜业如何由强转优
- 沪滇携手 让优质教育资源在西南民族地区寻甸生根
- 北京大红门地区将建20万平方米“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
- “双节”“入枯”叠加 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船闸等平稳运行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 英雄史诗《玛纳斯》何以焕发新颜?
- (经济观察)国常会提出今年经济工作重要发力点 中国稳外资再发力
- 巴新“汉语桥”营团赴渝交流感知中国风
- 乌克兰宣布:6月11日14时至23时全境实施停电
- 冲锋在防洪一线的“高铁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