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期国债收益率“破2”在即,利率“1时代”资金怎么投?
12月12日,30年期国债活跃券“24特别国债06”首笔成交收益率持平报2.055%,收盘报2.0425%。继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上周跌破2%之后(12日收报1.815%),30年期国债似乎也“破2”在即。
“近阶段债券基金经理其实都比较焦虑,一方面收益率已经在低位了,另一方面近阶段债券产品的批复也很慢。大家都在为缺乏优质资产焦虑。”某华东地区公募基金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未来,降息降准的空间依然不小。究竟低利率环境下从何处寻求收益?接受记者采访的资管人士表示,就国内资产而言,当前信用债仍存在利差优势,债券投资经理仍可以博取收益。权益也是低利率环境下不得不配置的资产,投资经理普遍认为红利类资产的投资价值彰显;此外,参照当年日本90年代后低利率背景下的投资趋势,海外布局大势所趋,中国机构近两年对于海外美债等固收资产的配置明显加码。当年日本的每月分红型基金走俏(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的每月分红型基金主要投向发达国家的高收益债券,以获取稳定的收益率为主要目标。同时,海外股市亦受追捧,2013年日本公募基金投资海外股票规模约为4.1万亿,至2022年已增长至23.9万亿日元。
30年期国债“破2”在即
12月12日,30年期国债收盘报2.0425%,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附息国债11”收盘报1.8125%,分别下行0.5BP和1.25BP。二者自11月底以来已经快速累计下行20BP和40BP。
国开ETF(159650)涨3个基点,盘中价格最高报105.977元,继续创历史新高,成交额超6400万元,今年来涨幅3.09%,最新规模超52亿元;30年国债ETF(511090)收盘报121.017,涨0.4%,今年累计涨幅高达近14%。
近期“债牛”回头如此迅速,触发因素在于11月29日的《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新规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使得机构寻找替代投资品,这导致各期限存单利率大幅下跌,抢存单大潮也带动整体债券收益率下行。
本周一政治局会议提及,“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历史上首次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4年以来首度重提),带动债券收益率继续快速下行。
12月12日,新闻联播提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记者表示,鉴于对压缩银行利润空间的担忧,传统货币政策空间有限。他预计,2024年底前可能实施一次50BP的全面降准,2025年再实施两次50BP的降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及金融学教授盛松成近期也表示,未来降息仍有空间,目前实际利率为2%左右。参考过去应对通缩的经验,我国实际利率最低降至0.88%(2016年10月),若未来核心CPI同比增速能达到0.8%(疫情以来核心CPI年均增速为0.8%),则名义利率最低可以降至1.7%左右。考虑到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1%左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期还有40BP左右的降息空间。
尽管当前中国债券收益率较低,但机构仍在债市出现回调时加仓。未来,整体债券收益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有机构此前已喊出2025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触及1.6%~1.8%的点位。
多家理财子公司投债投研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长债可继续持仓观望,降准降息举措落地前会相对安全。若刺激政策预期引发短期调整,可再增配;此前利率较高的存单已经从 1.9%下调到1.75%左右,建议持仓观望;机构也倾向于在信用债中寻找机会,虽然票息持续下行后吸引力下降,但长久期且高评级的信用债的性价比在提升。
权益资产仍存机遇
尽管今年中国股市走势一波三折,但在低利率环境下,权益资产仍是不得不配置的方向。A500、A50等权益ETF今年规模大涨。
截至目前,首批10只中证A500ETF上市即将满2个月。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14日,中证A500ETF规模合计超过1100亿元。
此外,养老金布局股市的长期趋势也为权益资产带来机遇。12月12日的消息显示,根据五部门安排,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于12月15日推广至全国。根据要求,证监会及时优化产品供给,将首批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据统计,此次进入名录的符合要求的产品共计85只,涉及30家基金公司。其中易方达基金旗下产品入选最多,达11只;华夏基金、天弘基金分别以9只、8只紧随其后;华宝基金、建信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摩根基金等12家基金公司分别有1只产品入选。
回顾当年日本的低利率时期,日本家庭金融资产占比上升。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的研究显示,回顾90年代以来日本家庭部门股票资产配置比例的上升时期,均为日本股市明显上涨的阶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家庭股票配置比例的被动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本家庭持有股票和投资基金的比例也逐步上升,70岁以上家庭持有股票及投资基金比例最高,达到15.3%。
整体而言,在泡沫破灭后,日本公募基金发展停滞,但安倍经济学后持续增长。公募基金市场规模在1989年达到58.6万亿日元的阶段性高点,此后一度萎缩至36.0万亿日元。2012年安倍经济学推出后,公募基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5月,日本公募基金市场规模达到176万亿日元。驱动公募基金增长的主要是股票型基金,2000年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分别为14.6万亿日元以及34.8万亿日元,至2022年股票型基金增长至142.7万亿日元,而债券型基金规模则缩水至14.5万亿日元。
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副总经理安昀对记者表示,目前对A股的投资策略是继续寻找结构性机会。首先,红利类的公司在经历了几个月的调整之后,投资价值再次彰显;其次,努力寻找内需的突破方向,规避出口相关的领域;再次,比较看好汽车行业,这个行业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洗牌之后,市场的竞争环境其实大为改善。合资车厂和央国企其实没有跟上这一轮的电动车迭代。剩下为数不多的竞争者未来有望瓜分这一巨大的市场,包括国内和全球(北美尚未进入),这是一个具有潜力的产业机会。
海外布局或继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安倍经济学推出后,日本公募基金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一方面得益于日本国内股票市场进入长期上行趋势,另一方面公募基金也开始积极投资海外。2013年日本公募基金投资海外股票规模约为4.1万亿,至2022年已增长至23.9万亿日元。
近两年来,中国投资人全球配置意愿明显攀升,资管机构和企业都在寻求海外机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再扩容但依旧吃紧,另一种QD类型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产品也在密集发行但门槛颇高,仅限于高净值个人。
当前,海外债券、权益资产都受到追捧。联博集团固定收益资深投资策略师黄庆丰对记者表示,历史数据显示,当降息周期开启,债市都将迎来配置机遇。
在他看来,当前美债的收益率曲线呈现陡峭走势。在未来一两年,美国国债投资的机会应集中在短期和中期债券;在明年,投资等级公司债是一个较好的投资机会。公司债收益率比美国国债高出约1%以上,尤其是BBB等级的投资等级债券,收益率与BB等级的高收益债券相当,提供5%-6%的收益;就高收益债券而言,虽然有观点认为这类资产在过去一两年已大幅上涨,估值可能偏贵,但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高收益债券的年化回报率与美股相当,且波动性只有标普500的一半。
同时,当前机构对美股的展望也颇为积极。高盛预测,标普500指数将在2025年年底达到6500点,相较于今年11月而言,包括股息在内的总回报为12%。该观点基于美国经济的持续扩张,2025年和2026年分别为11%和7%的盈利增长,以及到明年年底时前瞻市盈率为21.5倍,比当前的21.7倍略微压缩1%。(第一财经 作者:周艾琳)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长江源头”青海治多:税惠助高原农牧业“枝新物美”
- 5月CPI总体平稳 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
- 国庆假期第三天 长三角铁路客流持续处于高位运行
- (新春走基层)“孔府过大年”活动启幕 邀民众体验“儒韵年味”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小菊花铺就村民致富路
- 天文学家相聚江苏盱眙“仰望星空”展开对话
- 最长春节档赶考“开门红”
- 【透视】“9·11”恐袭22周年:美国国内恐怖主义盛行,暴力极端分子成新威胁
- 青海高原青年“海边”实现就业
- 长影打造红色经典电影广播剧 塑造“声音大片”
- 千岛群岛发生6.8级地震 震源深度180千米
- 房车爆火,销量创纪录!这届年轻人偏爱“车轮上的豪宅”
- 促茶文旅融合发展 中国白茶始祖文化节福建福鼎举办
- 七十五载穿山越岭 汽笛声声催动山村巨变
- 河南信阳辟谣:无非洲猪瘟疫情 检测样品均为阴性
- 中新健康|中国专家突破复杂脊柱肿瘤切除手术禁区
- 链博会小词典|大风车串起来的清洁能源“链”
- 苏州市2023年GDP达2.46万亿元 同比增长4.6%
- 被喊“鼻涕虫”“口水王” 家长要教会孩子说“不”
- 公募前11月业绩透视:首尾差愈90个百分点
- 热门推荐
-
- 台风“苏拉”将影响中国
- 探访北京房山霞云岭乡:室外搭24小时联络点 庄户台村在外村民送水支援家乡
- 中国多地享“舌尖经济”红利 延吉东北亚风味美食受热捧
- 墨西哥北部两架小型飞机相撞 已致5人遇难
- 生活在中国 | 泰国科学家在中国:共筑生态环保新未来
- 浙江为智能物联产业发展设“2万亿”目标
- 2024金刚石产业大会将在河南郑州举行
- 呈现影视魅力探讨影视发展 2024北京丽都国际影视周闭幕
- 中国官方修订印发《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办法》
- 高端访谈丨专访埃及前总理沙拉夫
- 中国考古学界首部明长城考古发掘专题报告发布
- 国庆假期接近尾声 南铁返程客流持续增长将迎最高峰
- 义乌约旦商人穆罕奈德:“一带一路”就是个大家庭
- 乡村运营模式成效如何?专家聚杭共商对策
- 问世间情为何物——被金庸、琼瑶频繁引用的金代诗词大家,竟然是鲜卑皇族?|升平四海同文轨之①
- 福州长乐机场海关查获“百宝箱”
- 超长期特别国债要发挥特别效用
- IMF驻华首席代表:中国经济强劲反弹,产生积极溢出效应|世界观
- 中国·天津第四届葫芦文化艺术节4日开幕
-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云南篇”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