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先行|聚焦地方能源转型 中德探索共赢合作模式
中新网太原9月11日电 (记者 杨静)当前,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能源供应安全等诸多挑战。中国和德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经济体和能源消费国,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024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9月10日—11日在山西太原举行。中德业界人士聚焦地方能源转型,共话清洁能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清洁发电系统,截止到今年7月末,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8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54%。
德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葛若海表示,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成绩瞩目。德国2023年50%的地区也都在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将继续走这条道路。
葛若海认为,德中两国应在确保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同时成功转变能源结构。希望加强欧盟各成员国与中国在绿色能源转型等方面的区域合作。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北威州)与中国山西省已结成伙伴关系,两地作为煤炭资源丰富的传统能源产区,都面临诸多转型挑战与机遇。
“中国已成为世界清洁能源发展的新动能。”北威州经济事务、工业、气候保护和能源部主任比约恩·舒伯特表示,北威州尽管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许多成就,但仍任重道远,除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也需采取政治措施改善关系,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山西是中国煤炭大省。2023年,山西煤炭产量达13.78亿吨。同时,山西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运输大动脉及煤电基地,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值得各界关注。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袁进表示,在煤炭产区转型方面,德国鲁尔地区在技术创新、新产业培育、政府相关扶持政策方面为山西提供借鉴。“山西也在推进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矿山的绿色低碳建设工作。”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马双喜表示,将继续推动与德国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低碳技术创新、智能电网建设、矿区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在碳市场建设、能源储存应用等新兴领域,“相信双方可以在许多项目中开展更多积极有益的探索,进行更加深度务实的合作。”
作为2024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的三场国际会议之一,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由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博众能源转型论坛(Agora Energiewende)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联合举办。(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杭州警方通报“四季青火情”:犯罪嫌疑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 点阵图预示明年或降息
- 辽宁盘锦“1·15”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罕见病病友画展在沪开幕 带观众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
- 文物里的国潮丨当传统月饼遇到古建元素 “国潮”月饼成中外游客新宠!
- 2024年度杭州口岸出入境人数超470万人次
-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不在于指数多少而在于必须有一个公平的制度
- 江苏海安一工厂今天凌晨发生爆炸 有人员伤亡
- “冲刺”百亿级陶瓷产业链集群 山西应县加快陶瓷生产自动化步伐
- 吴建华:为光明护航的“多面能手”
- 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 演影闹春 “京演1号厅”新春贺岁文化市集将于初一开启
- 2024年春节档市场数据洞察报告出炉:女性购票用户占比进一步提升
- 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航线运行状况良好
- 法律服务产品创新大赛厦门举行 十大法律服务产品正式发布
- 南非旅游局旅业推介会在京召开
- 探访麻编传承人: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 农业大省吉林遇“降雨周” 平均降水较常年同期翻倍
- 新疆“民族音乐记录人”以数字化保护传承老技艺
- 中国文物暑期忙“出差” 专家建议文创同行
- 热门推荐
-
- 释放民营企业创新动能(财经观)
- 向新质生产力要经济发展新动能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3省份局地有大暴雨
- 中方回应北约涉华言论 敦促北约纠正对华错误认知
- 促就业关键在于精准发力
- 高温天 公交“车医生”钻“烤箱”修车
- 国家发改委安排1.3亿元支持闽粤洪涝和地质灾害灾后应急恢复
- 中国旅游日:“山地公园省”贵州以“礼”迎客
- 山西一民企25年捐资助学3.63亿元 惠及全国2.5万余名学子
- 新疆阿勒泰地区开展假冒伪劣产品集中销毁活动
- 重重危机笼罩欧洲三大国,法媒:英法德等将再迎一个艰难的春天
- 西藏林芝举行“粤藏两地情”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 中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期所挂牌交易
- 北美票房:《黑亚当》带北美周末票房坐“过山车”
- 购买的自助餐券过期不能用?
- 大寒节气将现同期少见暖热 23日起强冷空气携雨雪降温登场
- 北京市属公园推出14项元宵喜乐汇活动
- 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优质产能——“有助于加速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
- 前三季度多项数据出炉 彰显中国经济活力
- 大雾黄色预警继续发布:浙江福建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