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总额超两万亿元 百强房企上半年业绩出炉
销售总额超两万亿元 一二线城市贡献突出
百强房企上半年业绩出炉
2024年已经过半,百强房企也陆续交出了半年成绩单。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20834.7亿元,同比降幅连续四个月收窄,典型房企销售增长强劲。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上半年市场多项利好政策的落地及辐射范围的持续加深,下半年楼市复苏仍有较大空间。
业绩多来自一二线城市
目标设定相对保守
近期,多数房企及相关机构陆续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成果”。
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总额超过两万亿元,而这一成绩仍普遍依赖于一二线城市。据中指研究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20家代表房企约30%的销售业绩来自一线城市;54%的销售业绩来自二线城市。其中,中建三局、越秀地产、中海地产等房企所深耕的一线城市销售贡献率均在50%以上。
在销售额排行中,本刊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超千亿的房企共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一家。虽然目前行业依旧处于调整期,但包括保利发展、中海地产、万科、绿城中国等在内的头部房企仍表现出一定韧性,跻身“千亿 梯队”之中,TOP10房企的销售额均值约102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从6月单月的销售情况来看,已较之前有所好转。中指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今年6月,百强房企销售额环比增长26.05%,近六成房企实现业绩环比增长,近三成房企实现业绩同比增长,部分典型房企销售增长强劲。
本刊梳理发现,包括华润置地、越秀地产、金茂、保利置业等在内的房企,6月单月业绩环比增长50%以上;保利发展、招商蛇口、龙湖地产等房企则实现了20%左右的增长。
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房企主动转向规模控制,追求平稳发展,对销售目标的设定也趋于保守。今年上半年,典型房企中仅两家提高了销售目标,其余则大多维持在近年平均水平。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在已公布销售目标的房企中,1-6月目标完成率过半的房企仅有保利置业和滨江集团。“随着一揽子房地产政策落地提振市场信心,预计今年三季度市场活跃度将有所回升,房企销售将有所改善。”中指研究院相关分析师如是说。
改善类项目销售占比提升
央国企保持较高拿地参与度
在梳理多家房企半年业绩报后本刊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典型房企的普遍关注点和发力方向主要集中在改善类产品上,拿地策略方面则以“量入为出”为主,央企、国企积极参与土拍。
在销售侧重点方面,本刊发现,今年前6个月,不少企业的改善型产品与高端类产品销售占比出现大幅提升。这一现象,在相关机构的数据中也有所体现。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典型房企140-200平方米的改善类项目销售额占比在今年1-6月增长4.2个百分点至24.7%;高端类项目销售额占比则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至22.0%,且这两类产品在各线城市中的销售占比均有所增长,其中一线城市增幅最为显著。
对比之下,90平方米以下的刚需类产品及90-140平方米的“首改类”产品在各线城市中的销售份额均出现同比下降。针对这一趋势,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改善与高端类产品的销售份额提升,反映出在基本居住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购房者更加追求居住条件的改善。
在土地方面,上半年百强房企拿地总额超过3800亿元,长三角拿地金额领跑全国。随着上半年土拍政策频出,各大房企也在积极适应并调整战略,对于潜力较大的优势地块,房企拿地积极性较高,竞争也更加激烈。且从重点TOP10房企拿地金额中可以看出,央企、国企仍保持较高参与度。中海地产、中国中铁等在多个重点城市广泛布局,部分民企也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
具体来看,今年1-6月,建发房产以279亿元的拿地金额位列行业第一;中建壹品以213亿元的拿地金额排名第二;上半年耗资190亿元拿地的绿城中国位列第三。而从新增货值来看,建发房产、华润置地和中建壹品分别以608亿元、481亿元、470亿元的新增货值占据榜单前三位。
但随着土拍市场分化加剧,房企整体拿地态势仍保持谨慎,且“量入为出、核心聚焦”成为当下多数房企投资拿地的策略。以龙湖集团为例,上半年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7个城市共收获7宗土地。“企业在拿地策略上‘以销定支’,严守投资刻度,优中选优。”龙湖管理层公开透露称企业对拿地的态度是既要把握好投资节奏,同时要高度聚焦在一二线高能级城市。
融资成本整体下降
交付工作稳步推进
上半年,在房企融资和保交付方面,利好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房企进一步打开融资新局面,并在保交楼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融资方面,上半年,监管部门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并反复强调要压实政府、房企、金融机构等各方责任,以更好满足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房企融资总量为2131亿元;整体新增债券类融资成本3.17%,较2023年全年下降0.43个百分点。
对于融资规模的收缩,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认为,对房企来说融资越多未来的偿债压力就会相对更大,那些注重稳健经营的企业,会主动减少负债规模,因此适度减少融资。“不过,由于顺利融资的房企多是经营稳健的企业,因此融资成本方面反而表现为大幅下降。”他指出,今年上半年,房企债券融资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债、海外债、ABS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0.62、1.66、0.66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逐渐回归居住和民生属性的背景下,交付已然成为了房企经营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聚焦交付层面,进入2024年,房企对交付任务依然保持高度重视,且诸如绿地控股、融创中国等在内的部分房企设置了年度交付目标,上半年交付工作稳步推进。
《2024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交付规模排行榜》显示,排名前三的交付企业分别为碧桂园、绿地控股、万科,TOP10房企的交付门槛已经达到32000套。此外,包括融创中国、新城控股等在内的8家企业交付数量超过五万套;15家企业交付数量超过两万套。且从交付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实现了提前交付。其中,上半年龙湖在全国43座城市共计交付121个项目,约5万套品质住宅,20%项目实现提前一个月以上交付。
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交付力能串联起产品、工程、服务等各个链条,是房企综合实力的衡量。上半年调控政策不断优化,效果逐步显现,若下半年融资政策进一步宽松,将在更大程度上保障项目的建设施工及交付。
一线城市新房成交或将温和修复
市场企稳恢复有望加快
回望上半年,一系列相关政策不断落地,市场信心有所回升。展望下半年,在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等诸多有力因素的支撑下,房地产市场企稳恢复有望加快。
政策层面,一位不愿具名的机构负责人预计,下半年在“稳市场”“去库存”方面,相关配套政策有望继续优化落实。“稳市场方面,部分城市仍有望继续降低房贷利率和交易税费,一线城市限购政策仍有优化空间;去库存方面,各地‘以旧换新’模式或将持续推广,通过收回、收购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也有望取得进展。”上述负责人表示。
“整体来看,下半年一线城市新房成交规模将在政策优化的带动作用下温和修复,二线、三四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或将明显收窄。”刘水认为,从短期来看,一线城市政策仍具备较大优化空间,随着下半年政策端持续发力,一线城市市场情绪有望继续好转。
除此之外,不少业内人士还预计,在监管部门持续重视保交房工作并加强相关工作指导及“白名单”支持房企项目融资将加快落地显效的基础上,下半年房企交付状况或将得到持续改善。文/张鑫宇
来源:北京晚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供水、装饰与象征:喷泉的文化史
- “湖南花鼓戏唱腔与民族声乐交流互鉴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 “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开展
- 北京房山、门头沟防汛救灾一线见闻
- 济南推动人力资源与多行业协同发展 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 山东济南出土50余件唐三彩 含天王俑等大型器物
- 广西内河港口首次迎来中欧班列 开辟进口钾肥新物流通道
- 尼泊尔签发463张登顶珠峰许可证
- “哪里有故障就到哪里去” 这群草原上的“追风人”守护着万家灯火
- 余华英拐卖11名儿童案二审开庭 被害人亲属旁听 更多案件细节披露→
- 迎战台风“普拉桑” 浙江宁波沿海进入应急响应
- 宁夏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赋能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 女摊主免费为困难群众送菜一年多:能帮一把是一把
- 美国汉学家安乐哲发布新书 以中国视角译解先秦儒家文献
- “桂菜美食中华行·走进北京”活动在北京广西大厦成功举办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加大岗位供给、拓展就业渠道 广东珠海制定行动方案助力湾区青年就业
- 韩媒:韩国国会通过对法务部长官及警察厅长的弹劾案
- 海内外桂商“回家”掘金 为“网红小吃”螺蛳粉“代言”
- “寻美中国打卡祖国大好河山走进宁夏”活动在银川启幕
- 热门推荐
-
- 浙江一季度风光发电超百亿度
- 12月10日央行开展141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抖音生活服务:春节假期日均消费同比增长153%,返乡过年带火小城经济
- 上海打造引领新质生产力的投融资集聚区
- 西十高铁商洛西站顺利封顶
- 宝宝挂面50元一斤?消保委:勿迷信“婴幼儿专用”
- 非裔选民:通胀带来的冲击很大,美国政府是罪魁祸首
- 有人让你把微波炉扔了,应该听吗?
- 刘江红:让城市潮起来、酷起来 吸引年轻人“流量”变“留量”
- 拜登批准夏威夷州和田纳西州重大灾难声明
- 庆国庆文艺演出在福州举行 呼吁关爱残障人士
- 百家融媒重庆行丨大足:“花式”守护为“悬崖瑰宝”延续“生命”
- 今年经上海口岸进口首船新西兰奇异果抵达南港码头
- 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 古都西安迎来“汉风”新春 民众尽享“文旅盛宴”
- 连锁酒店困在“规模化”
- 去年哥伦比亚森林砍伐面积降至23年来最低点
- 金正恩抵达俄罗斯滨海边疆区 与俄官员举行会谈
- 工信部:加快制定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 进博会上的华商——助力海外产品与中国市场更快更好“相遇”(侨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