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挂面50元一斤?消保委:勿迷信“婴幼儿专用”
50元一斤的宝宝挂面、三四百元一套的餐具……不少商品打上“婴幼儿、儿童专用”标签便身价倍增,一些产品价格远超合理范围,却并未体现出“专用”的特殊性,还加剧了育儿焦虑。
12月27日,江苏省消保委针对高价母婴消费话题发文,呼吁让婴幼儿产品定位回归使用本质,加强整治商家虚假宣传等不规范行为。
贴上“专用”标签就卖高价
“广告宣传得好,实际并不值”
“孩子马上要吃辅食了,我特意选购了显示温度的餐具,显温勺50多元,保温碗299元。”家住广州市番禺区的吴女士为7个月的宝宝购买了各类辅食用品,在她看来,买给孩子就要选“专用”的,“分辨不了优劣,买贵的总没错。”
然而没过多久她发现,所谓的“显温勺”并不如宣传那样好用,勺子电池容量小,孩子吃饭慢,经常一顿饭没吃完勺子就没电了,充电还要把手柄卸下来。吴女士表示,“现在市面上婴幼儿用品花样多、价格贵,广告宣传得很好,实际花了钱才发现并不值。”
记者注意到,一些婴幼儿产品瞄准新手父母想为孩子提供最好产品的心态,价格远超普通产品,但实际功效却并无太大差异。“普通的洗脸盆也就十来块钱,印上‘婴儿’两个字,价格就贵了不少。”在深圳某高校工作的周先生说。
记者在某购物网站看到,一款婴幼儿吹风机显示有“吹头发、吹屁屁”的功能,宣传页面显示“该款吹风机可以帮助宝宝改善湿疹、痱子等症状”,但有用户实测后发现,不同档位模式仅有温度区别。
除各类婴幼儿用品外,食品也是家长舍得花费重金投入的领域之一。随着婴幼儿食品市场日益细分化,出现一些打着“婴幼儿”标签的高价食品。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上看到一款“宝宝挂面”,产品名称标注为“蔬菜小面”,制作工艺为小麦粉添加3%的蔬菜粉,21元200克,约50元1斤。
婴幼儿用品价格的水涨船高加剧了育儿焦虑。“看着别人家晒的宝宝被养得像小公主、小王子,再看自己的宝宝,就会产生攀比心理,觉得不能对娃有愧。大人省吃俭用,也要尽最大努力给宝宝最好的。”长春宝妈刘楠说。
广州的白领李女士说,“身边很多朋友生孩子都比较晚,也舍得给孩子花钱,他们给小孩吃400多元一罐的奶粉,仿佛这才是标准,买低于这个价格的就是对不起孩子。”
有数据显示,“95后”家长母婴产品月支出占家庭月收入比例高达30%,倾向于为精细育儿观念买单。吉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严俊认为,一些商家为父母营造出产品“无可替代”的概念,年轻父母一不小心就会被各种广告宣传“收割”。
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王晓峰表示,当前社会“精致育儿”理念在年轻人中盛行,高标准、高价位的母婴装备成为“刚需”,进一步增加育儿成本,推高“育儿贵”的舆论氛围,加剧部分年轻人不敢生育、不想生育的心理。
价格水涨船高的背后:
以“适宜婴幼儿”为卖点 制造“伪需求”
婴幼儿产品价格虚高现象背后,暴露出哪些问题?
广东省食品安全质量协会执行会长蔡高斯介绍,目前我国在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儿纸尿裤、婴儿奶嘴等领域出台多项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办法,有助于提升婴幼儿产品质量、规避安全风险。然而,一些产品并非婴幼儿专用,却以“适宜婴幼儿”为卖点,制造出不少“伪需求”,实则宣传大于内容。
近日,号称“活性炭吸附异味、七层锁味盖、大容量一星期不用扔尿布”的尿布桶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备受追捧,电商平台价格约300元。购买了该产品的宝妈林丽认为,“婴儿尿布桶”并不如宣传的那么好用,隔味效果一般。她说,市面上很多婴幼儿用品宣传得“高大上”,听上去是“科技改变生活”,实际却多此一举,“家里每天都要倒垃圾,没必要把用过的尿不湿塞在垃圾桶里放一个星期。”
还有一些电商平台通过算法推荐和关键词植入的方式,营造产品为“婴幼儿专用”的假象。
记者在一家“母婴食品网店”看到,某品牌宝宝挂面号称“不加盐”“含多种微量元素”“容易吞咽”,但网络销售页面底端不显眼位置却标注了“本店产品是全年龄段皆可食用的普通食品,不是婴幼儿配方辅食”,客服也表示“该款挂面不是婴标”。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柳春红表示,一些标注“儿童”甚至是“宝宝”的食物,包装看上去很可爱,价格比较高,但未必就是宝宝专用。建议家长看清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婴幼儿用品领域的某个产品突然成为“网红”,被众多母婴博主集体夸赞,背后可能与资本操作和媒介运营有关。
事实上,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以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
江苏省消保委呼吁消费者,应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迷信“婴幼儿专用”等包装名号,避免陷入消费陷阱。综合新华视点 澎湃新闻
/专家说法/
规范婴童消费
理性科学育儿
随着育儿理念的提升,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婴幼儿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受访专家呼吁,推动婴幼儿产品市场规范化发展,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商家行为。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惠平表示,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提高婴幼儿用品和服务价格来获取更高利润,消费者应理性辨别,做好预算和规划、对比价格和质量,量力而行、无需攀比。
深圳市消费纠纷评审专家、北京市东元(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邓永提醒,市面上一些婴幼儿用品并非造型可爱、颜色鲜艳就是适合的,消费者在选购婴幼儿用品时,要关注产品或其包装上是否明示其执行相应产品标准,是否有规范的警示标识、标志和说明书等。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表示,当前网络“种草”呈现多样化、隐匿化的特点,建议平台加大对婴幼儿产品“虚假种草”“虚假测评”短视频笔记的管理。
“要严打商家虚假宣传,加强源头监管。”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要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重点查处线上和线下的无证照经营、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组织开展对无厂名厂址、无执行标准、无合格证的“三无”产品的专项检查行动。
多位受访家长表示,购买婴幼儿专用食品用品体现了科学育儿的需求,建议通过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抽查抽检力度、定期更新企业“红黑榜”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市场培育和质量提升,加强市场消费供给,让消费者有更多价格合理的优质产品可选。
(成都商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A股周一走强 沪指升破3100点
- 新疆霍尔果斯:今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进出人数突破500万人次
- 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举行 为推动中非友好合作贡献智慧
- 如何让海外读者爱上中国文化?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奖者聚北外分享心得
- 民生路上的“同心力量”:浙江农工党汇聚帮扶合力促共富
- 甘肃首个海外“甘味”旗舰店拟落地韩国
- 2024欧普照明紫藤花节暨企业开放周开幕:共同书写“光合故事” 探讨未来跨领域共建的发展方向
- 财政部修改出台《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
- “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年蝶变 华媒“洞见”中国乡村振兴新图景
- 武汉集中开工101个项目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电网
- 土耳其人义乌创业:在有温度的城市 做有温度的餐饮
- 重庆对11个区县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 中国光谷瞪羚企业累计达1690家
- 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欧洲专场活动在比利时举行
-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自贸试验区十年成为改革创新的“高产田”
- 杭州国庆主题灯光秀就位 数字人“弄潮儿”再现身
- 渝厦高铁重庆段铺轨工程全面进入攻坚阶段
-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同意继续和平谈判进程
- “蓝色引擎”作用凸显 2022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6万亿元
- 江西首次运用无人机智能巡检为高速公路桥梁“把脉问诊”
- 热门推荐
-
- 奥运在中国·浙江杭州:攀岩运动迎来热潮 新兴奥运项目激发小镇新活力
- 2023,我的中华文化情缘
- 百万株鲜花将绽放杭州高架 民众上下班走“花路”
- 技能点亮青春 第十二届“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闭幕
- 20年40万份手写处方单 他是村民眼中的“家庭医生”
- 江西彭泽无人机播种助力农业生产自救
- 重庆警方通报游乐场发生打人事件:5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 湖南出台措施支持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 热浪袭粤:全省逾百高温预警生效 广州启Ⅲ级应急响应
- 与上海电气携手,以科技赋能未来
- 雄安·衡水协作区安平博览会启幕 河北安平120家特色企业参展
- 第二届德中经济峰会将在上海举行
- 广西南宁:新兴青年露营交友 共度浪漫“七夕”
- 2023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主题活动在宁波举办
- 深圳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
- 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 专家提示切忌盲目镇咳和滥用抗生素
-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解读 2023年10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 中国—中亚实业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陕西西安举办
- 浙江义乌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9.1% 进出口同比增超二成
- 老口味里的北京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