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挂面50元一斤?消保委:勿迷信“婴幼儿专用”
50元一斤的宝宝挂面、三四百元一套的餐具……不少商品打上“婴幼儿、儿童专用”标签便身价倍增,一些产品价格远超合理范围,却并未体现出“专用”的特殊性,还加剧了育儿焦虑。
12月27日,江苏省消保委针对高价母婴消费话题发文,呼吁让婴幼儿产品定位回归使用本质,加强整治商家虚假宣传等不规范行为。
贴上“专用”标签就卖高价
“广告宣传得好,实际并不值”
“孩子马上要吃辅食了,我特意选购了显示温度的餐具,显温勺50多元,保温碗299元。”家住广州市番禺区的吴女士为7个月的宝宝购买了各类辅食用品,在她看来,买给孩子就要选“专用”的,“分辨不了优劣,买贵的总没错。”
然而没过多久她发现,所谓的“显温勺”并不如宣传那样好用,勺子电池容量小,孩子吃饭慢,经常一顿饭没吃完勺子就没电了,充电还要把手柄卸下来。吴女士表示,“现在市面上婴幼儿用品花样多、价格贵,广告宣传得很好,实际花了钱才发现并不值。”
记者注意到,一些婴幼儿产品瞄准新手父母想为孩子提供最好产品的心态,价格远超普通产品,但实际功效却并无太大差异。“普通的洗脸盆也就十来块钱,印上‘婴儿’两个字,价格就贵了不少。”在深圳某高校工作的周先生说。
记者在某购物网站看到,一款婴幼儿吹风机显示有“吹头发、吹屁屁”的功能,宣传页面显示“该款吹风机可以帮助宝宝改善湿疹、痱子等症状”,但有用户实测后发现,不同档位模式仅有温度区别。
除各类婴幼儿用品外,食品也是家长舍得花费重金投入的领域之一。随着婴幼儿食品市场日益细分化,出现一些打着“婴幼儿”标签的高价食品。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上看到一款“宝宝挂面”,产品名称标注为“蔬菜小面”,制作工艺为小麦粉添加3%的蔬菜粉,21元200克,约50元1斤。
婴幼儿用品价格的水涨船高加剧了育儿焦虑。“看着别人家晒的宝宝被养得像小公主、小王子,再看自己的宝宝,就会产生攀比心理,觉得不能对娃有愧。大人省吃俭用,也要尽最大努力给宝宝最好的。”长春宝妈刘楠说。
广州的白领李女士说,“身边很多朋友生孩子都比较晚,也舍得给孩子花钱,他们给小孩吃400多元一罐的奶粉,仿佛这才是标准,买低于这个价格的就是对不起孩子。”
有数据显示,“95后”家长母婴产品月支出占家庭月收入比例高达30%,倾向于为精细育儿观念买单。吉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严俊认为,一些商家为父母营造出产品“无可替代”的概念,年轻父母一不小心就会被各种广告宣传“收割”。
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王晓峰表示,当前社会“精致育儿”理念在年轻人中盛行,高标准、高价位的母婴装备成为“刚需”,进一步增加育儿成本,推高“育儿贵”的舆论氛围,加剧部分年轻人不敢生育、不想生育的心理。
价格水涨船高的背后:
以“适宜婴幼儿”为卖点 制造“伪需求”
婴幼儿产品价格虚高现象背后,暴露出哪些问题?
广东省食品安全质量协会执行会长蔡高斯介绍,目前我国在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儿纸尿裤、婴儿奶嘴等领域出台多项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办法,有助于提升婴幼儿产品质量、规避安全风险。然而,一些产品并非婴幼儿专用,却以“适宜婴幼儿”为卖点,制造出不少“伪需求”,实则宣传大于内容。
近日,号称“活性炭吸附异味、七层锁味盖、大容量一星期不用扔尿布”的尿布桶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备受追捧,电商平台价格约300元。购买了该产品的宝妈林丽认为,“婴儿尿布桶”并不如宣传的那么好用,隔味效果一般。她说,市面上很多婴幼儿用品宣传得“高大上”,听上去是“科技改变生活”,实际却多此一举,“家里每天都要倒垃圾,没必要把用过的尿不湿塞在垃圾桶里放一个星期。”
还有一些电商平台通过算法推荐和关键词植入的方式,营造产品为“婴幼儿专用”的假象。
记者在一家“母婴食品网店”看到,某品牌宝宝挂面号称“不加盐”“含多种微量元素”“容易吞咽”,但网络销售页面底端不显眼位置却标注了“本店产品是全年龄段皆可食用的普通食品,不是婴幼儿配方辅食”,客服也表示“该款挂面不是婴标”。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柳春红表示,一些标注“儿童”甚至是“宝宝”的食物,包装看上去很可爱,价格比较高,但未必就是宝宝专用。建议家长看清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婴幼儿用品领域的某个产品突然成为“网红”,被众多母婴博主集体夸赞,背后可能与资本操作和媒介运营有关。
事实上,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以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
江苏省消保委呼吁消费者,应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迷信“婴幼儿专用”等包装名号,避免陷入消费陷阱。综合新华视点 澎湃新闻
/专家说法/
规范婴童消费
理性科学育儿
随着育儿理念的提升,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婴幼儿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受访专家呼吁,推动婴幼儿产品市场规范化发展,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商家行为。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惠平表示,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提高婴幼儿用品和服务价格来获取更高利润,消费者应理性辨别,做好预算和规划、对比价格和质量,量力而行、无需攀比。
深圳市消费纠纷评审专家、北京市东元(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邓永提醒,市面上一些婴幼儿用品并非造型可爱、颜色鲜艳就是适合的,消费者在选购婴幼儿用品时,要关注产品或其包装上是否明示其执行相应产品标准,是否有规范的警示标识、标志和说明书等。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表示,当前网络“种草”呈现多样化、隐匿化的特点,建议平台加大对婴幼儿产品“虚假种草”“虚假测评”短视频笔记的管理。
“要严打商家虚假宣传,加强源头监管。”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要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重点查处线上和线下的无证照经营、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组织开展对无厂名厂址、无执行标准、无合格证的“三无”产品的专项检查行动。
多位受访家长表示,购买婴幼儿专用食品用品体现了科学育儿的需求,建议通过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抽查抽检力度、定期更新企业“红黑榜”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市场培育和质量提升,加强市场消费供给,让消费者有更多价格合理的优质产品可选。
(成都商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5EWCF俱乐部合作伙伴计划开启:中国市场成关键拓展市场
- 中外冰雪装备客商云集长春抢占“寒地经济”商机
- 《我的名字叫啊吨》新书发布
- 警惕!“银狐”木马病毒再次出现新变种并更新传播手法
- 日本福冈县发生船只爆炸事件 已致7人受伤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德兴:乡贤助力 “小茶叶”变富民兴村“黄金叶”
- 广东河源发生2.8级地震 今年已发生5次超2.8级地震
- 韩朝边境部分道路被炸毁 韩国发声
- 交通运输部:春运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1.7亿人次
- 山西太原:春节假期南北方反向旅游突出
- 四个关键词读懂中国经济家底
- 江西首次运用无人机智能巡检为高速公路桥梁“把脉问诊”
- 宁夏百余种枸杞产品畅销海内外
- 8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76元 下调53个基点
- 国际识局:哈马斯重量级人物接连丧生,加沙停火难度陡增?
- 西藏阿里门士边境派出所民警兼职大棚种植、丰富牧民餐桌
- 7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926 上调128个基点
- 广东台商助力粤东西北“融湾发展”活动在汕尾举办
- 以赛引才促融合发展 浙江港澳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奖项揭晓
- 主雨带北抬!河南山东等地有较强降雨 南方高温闷热天气加强
- 热门推荐
-
- 华南沿海有较强降水 内蒙古东北等地多冷空气活动
- “官方指定”“保过”? 安徽禁止培训机构发布虚假误导等广告
- “螳螂拳王”于海逝世 曾因《少林寺》被人熟知
- “PCT国际申请费用补偿保险”在沪签约
- 中美青年福建土楼“和合之约”
- 音乐光影交迭的2024:中法文化交流在海南“多点开花”
- 恭王府博物馆29日起暂停开放
- 【冰雪春天】北京地坛、龙潭两大庙会将于龙年春节回归
- “电子保姆”带娃 小心孩子发育迟
- 16名“国家的孩子”寻亲成功
- 海内外多国影片入围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 “中国死海”退盐还湖:见证黄河流域生态回归
-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掀热潮 助力文化交流新趋势
- “银发经济”观察:如何快乐优雅地老去?
- 调查:韩国遭遇校园暴力中小学生比例连续四年上升
- 全国电影市场回暖有望延续!清明档票房超去年同期
- 北京:元旦假期期间,机动车尾号不限行
- 国产高端设备亮相CMEF:探索精尖外科手术数字化复合诊疗 加速“AI+医疗”
- 报告:2026年中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或达471亿元
- 立秋之后,暑热未尽 高温天气应做好健康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