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酸奶与加盟商 谁坑了谁
茉酸奶食安事件过去三天后,一切看似步入正轨,实则“余震”仍未完全消散。连日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北京地区大部分茉酸奶门店接受检查后正常营业,但部分门店订单只有原来的一半。除了食安问题,个别加盟商为节约成本直接私自与水果供应商交易的情况也被摆上了明面,该行为为品牌发展埋下隐患。错误百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茉酸奶的品牌管理薄弱,难以解决加盟制中总部对加盟商难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尽管个别加盟商行为不代表整个品牌,但如何优化盈利模式、补足监管漏洞,与加盟商实现共同盈利应当成为企业的必修课。
加盟商:订单少一半
“太招人烦了,个别门店的不当行为带来的影响可不止那4家店。”在北京经营多家茉酸奶门店的加盟商刘毅(化名)对于此次茉酸奶食安事件发出感叹。
第三方平台显示,目前北京市有70余家茉酸奶正常营业,其中5家尚未开业。“门店正常开业,相关部门都过来检查过了,否则不可能营业。”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和电话询问多家茉酸奶门店了解到,大多数门店正常营业,并且接受了相关部门的检查。
从品牌方发声致歉、涉事门店关闭停业,到相关部门立案调查,茉酸奶食安的事态发展得到了控制,但事件本身产生的影响还在发酵。
在询问的多家茉酸奶门店中,“生意受影响”是多数门店的状态。位于朝阳区东三环的一家茉酸奶工作人员表示,门店订单较之前少了一半。另外,还有几家门店工作人员称,具体不清楚,多少会受点影响。当然,也有个别门店表示,“生意挺好的,我们家没问题”。
刘毅表示,涉事门店的行为更多是所属门店的个人行为,不代表所有茉酸奶门店都这样,但是涉事门店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伤害了整个品牌形象。此前植脂末事件和原料遭质疑已经给品牌产生了负面影响,接下来只能等总部修复品牌形象。
就茉酸奶食品安全事件,茉酸奶公司表示将对全国所有门店的“食材存储、食品效期、水果保存”等问题再度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实现线上周报和月报核查,并对所有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于接下来品牌的调整和优化规划,北京商报记者向茉酸奶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回复。
成本高昂如何再获高利润
茉酸奶涉事门店之所以出现曝光行为无疑是与成本有关,使用过期原料、更换效期标签、偷工减料等行为的确能在短期内降低成本,但给品牌的长久发展埋下隐患。然而,茉酸奶主打现制酸奶,定价并不低,就如同茉酸奶CEO顾豪曾表示,好的原料注定成本高昂,然而加盟商若想获得高利润只能靠这类“捷径”吗?
“茉酸奶产品最大的原材料消耗品是水果,水果成本与门店利润直接挂钩。”一位开了两年茉酸奶门店的加盟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茉酸奶食安事件发生后,声称是茉酸奶前员工在社交平台透露,以前所在门店的老板为了省钱直接跟非公司的水果供应商合作,价格比(茉酸奶)公司便宜不少,利润更高。当有网友问及公司不管吗?对方则回应称“牛油果都是订公司的,然后其他偶尔一周订一次,防止公司查下来没记录,就能蒙混过关了”。
上述加盟商也提到,部分加盟商不选择从总部购买水果等原材料,一方面相较于市场上,总部产品的定价过高,另外运费、运输损耗以及订购时间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由此可见,茉酸奶品牌在运营监管体系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待优化。
一直以来,茉酸奶在争议和质疑中一路前行,公司过往的不断调整和市场的激烈竞争,让一些加盟商感受到经营压力。上述加盟商进一步提到,随着地区门店越来越多以及新的饮品品牌不断出现,门店的营收多少会有波动。尤其是在茉酸奶杯型调整后,的确会给实际收益带来影响。
无独有偶,刘毅也感受到了品牌发生的变化。刚开出茉酸奶门店时品牌热度还不够,随着品牌的核心点位增多,且在外省知名度逐步提升,门店营业额在去年3—6月时达到了顶峰。即便后期有调整,利润仍旧可观,但是“今年确实差点意思了”,这与茉酸奶门店增加和公司“招黑”都有关系。
在资深餐饮连锁专家文志宏看来,无论是茉酸奶出现的食安问题,还是上文中提到的加盟商私自与供应商合作,均体现了加盟商素质参差不齐,其中部分加盟商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为节约成本而忽视食品安全标准,导致品牌管理难度增加。不仅如此,相关事件更折射出了品牌对于加盟商的管理存在提升空间,更意味着品牌在供应链的成本和效率上仍有优化空间。
要赚长久的钱
凭借“一杯奶昔等于一颗牛油果”等健康概念,茉酸奶在风口上脱颖而出,特别是在2021年开放加盟后,其门店数量迅速增长,甚至在2024年超过了1600家。然而,在经历了食安风波后,茉酸奶也在吸取教训。
除了茉酸奶在声明中强调对门店食安问题的进一步检查,还在加盟商筛选方面采取了行动。一位茉酸奶的招商经理直言,食安事件确实对品牌造成了影响,但目前整体还在可控范围之内。由于茉酸奶门店众多、人员繁杂,督导难以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后期不仅会加强对门店的监管,茉酸奶还将对加盟商资质进行更严格的审核。
茉酸奶食安事件发生后,行业内出现了两种声音:“坑加盟商”和“被加盟商坑”。然而,品牌和加盟商之间的这种脆弱合作关系需要双方互利共生。
文志宏指出,在饮品类等较小型门店扩张时,加盟模式无疑成为了许多品牌优先考虑的方式。一方面,这种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品牌的快速扩张和市场份额的迅速占领;另一方面,若管理不善,该模式也可能对品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茉酸奶事件便是如此。因此,品牌在选择加盟模式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加盟模式的利与弊,不仅要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和培训,更要提前建立相应的模式和系统,并制定相应的预案措施,以确保品牌的健康发展。
开放加盟的本质是追求“效率”,但如何找到效率和品质的平衡点是企业需要长远思考的。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加盟确实是饮品品牌扩张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并非必经之路,企业同样可以选择直营、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扩张。然而,无论选择哪种方式,企业都需要维系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良好关系。为维系与加盟商之间的合作关系,茉酸奶需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培训,帮助加盟商提高经营能力,并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确保加盟商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此外,品牌和加盟商在合作的过程中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双方利益得到保障。
北京商报记者 郭缤璐 张天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湖南新田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 鼓乐艾叶粽香 文化韵味流长(文化中国行)
- 中国科研团队利用等离子体技术打造新型骨植入材料
- 报告:2022年国人每晚平均睡眠7.40小时,整体睡眠状况有所改善
- 欧盟宣布不再延长欧盟尼日尔军事伙伴关系特派团任期
- 安徽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阜阳市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校培训管理规定、违规接受宴请问题
- 探讨人的成长与时代变迁 王十月长篇小说《不舍昼夜》首发
- 东西方创意交融探新 南京沉浸式演出惊艳“绽放”
- 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中国是电动汽车推广的世界领导者
- “95后”铁路青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前10月我国对亚太经合组织其他经济体进出口21.27万亿元
- 杭州西溪现“秋芦飞雪”一景 招募“摄”者定格醉人画卷
- 美“封禁TikTok”引强烈反弹,美媒:正撺掇针对中国“电子孤立”
- 2024矿业、锂电新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
- 26日即将“出伏”:多食清心食物防“秋燥”
- 推新作创精品 北京深耕“演艺之都”建设
- 美欧蜜月期结束?美媒: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惹恼欧洲
- 山东推动金融直达基层 超3500亿元融资提级办、现场办
- 对话中德隐形冠军 东北首次交流会议在沈阳举办
- 2024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超3000亿美元
- 热门推荐
-
- “熊猫笋”有多甜?
- 西班牙再遭强降雨袭击 数千人被疏散多地交通中断
- 焦点访谈:大国有“数” 结构优化 提质升级
- 两部门: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资金支持政策
- 地方发展引力何在?浙江湖州民营企业家节以诚意作答
- 全国木偶皮影艺术在广西展演 传承古老技艺
- 法国总统马克龙决定让阿塔尔留任总理
- 北京上海成都等20城将应用试点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
- 国务院国资委:到明年国企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 小区大堂“变”商铺 业主无奈自筹:把我们的大堂买回来
- 广西邀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参与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
- 中国两会汇聚世界关注与期待 感受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
- 西班牙遭遇强降雨天气 至少13人遇难
-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吉林站启动
- 国家档案局组织认定首批8家重点实验室
- 浙江向巴西华文学校捐赠近3000件物资
- 贵南高铁“技术控”中秋国庆长假的午夜守护
- “舌尖美食”助力湖北与东盟贸易合作持续深入
- 多地储户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各家银行如何回应?
- 广西贺州将首次开行进港动车 2小时28分可达香港